“只生一个好”的标语,在很多地区还没有拆除。想不到我们又迎来了二娃、三娃时代。对于真心喜欢娃的家庭,确实是件好事。

但为人父母是有责任的,尽管政策放开了,可是“优生优育”的思想不能摒弃。做个合格的家长其实不简单,做多子家庭的父母更是种考验。只是有些家长未必能认识到这个层面。

家长调侃生弟弟的理由,“老大”听完很酸楚

望子成龙大概是家长们的常态,尤其是学生年龄较小的阶段,“可塑性”较高。看着聪明的后代,大家不免会设想以后子女成为同龄人里的优秀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越是到学习后期,晒娃现象就越少,有人说“晒娃止于四年级”不无道理。培养到一定阶段,从学生的习惯、思维、学习效果上,大致可以看出未来的潜力和局限。

如果养出的效果不够理想,家长的期望可能就越来越低了。记得网上曾有个图,形容家长对后代期望值的变化。上小学时以为能考清华北大,等到大学毕业就变成了“能成家就好”。

真是生动且现实。不过还有些父母可不甘心这样,他们可能产生了“再要一个”的想法。网上这样的事引发热议。有位父亲认为“大号废了再养小号”,精准形容出生二胎的原因。

于是笑着将此分享给母亲和弟弟,最后指着家里的第一个娃说:你就是那个“废”的,但不关我们的事。就连母亲也说“必须好好培养弟弟,别让他跟你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家长出于怎样的心情说出这种话,或许他们只是“开玩笑”,可是这些话让听到的人什么感受?也许很多明眼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大”的处境。

这时老大还要习惯地勉强微笑,回到屋里自己落泪,真是典型的“听话懂事好学生”。可惜,有时候越懂事的人越没人心疼。弟弟娇纵却反而更受父母重视,老大只能倍感酸楚。

大号废了所以养小号?不懂反思的家长,常常有以下逻辑

家庭教育里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打击子女,他们不会停止爱你,却会停止爱自己。后代在成长初期,对父母的依赖是天生的;他们希望通过家长的肯定来确定自身价值。

而这往往也成为家长让学生伤心的原因,有些人一旦有“父母”身份的加持,就变得过于“自信”。所谓大号废了养小号,透露着这样的逻辑:

学生培养好,是家长的功劳;没培养好,就是后代自己有问题。这样看来,貌似跟职场上某些上司很像啊,好事来邀功、坏事就是别人的毛病。或许这是“等级思维”形成的习惯吧。

好在现在更多人在教育后代这件事上,懂得用公平、理性的角度分析。家长这种行为遭到网友们的抨击,有人反问:老大的培养效果都不理想,以你们的水平凭啥认为要第二个更好?

事实上,这类家长可能很难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不恰当的行为。所以有人指导学生回怼。既然父母的逻辑是那样的,不如将计就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反问他们:自己是家里的“第几胎”,在弟弟面前指出他的种种缺点,把话题引到三胎。如果家长生气了,就不要用“开玩笑”当成让老大难过的理由。

“说者无心”并非让子女伤心的理由,好的家长会谨言慎行

国内的家庭中,等级思维还是比较严重的。网友们怼得很解气,可实际上这位同学即便表现出生气,很可能家长反过来责怪他“开不起玩笑”。

好的家长会谨言慎行,但这是个悖论,能轻易讲出这类话的父母,往往不会考虑好再讲话。或者因为偏袒弟弟,所以老大怎么做都被批评。

笔者认为,“说者无心”并非让学生伤心的理由。有位朋友表示,女儿不到2岁,别看她自己不会说话,却能从外界的言谈中,感受到对方是否友好。

更何况是已经有认知能力的学生,明智的家长更会注意自己的言论对后代的影响。所谓“刀子嘴豆腐心”,或许不存在。

设想一下换成单位里的领导,家长会不会这样不顾虑后果地“开玩笑”?答案显而易见。所以,希望这类家长可以多反思。

培养后代不光是要求他们学好知识、出类拔萃,家长共同成长和进步,这不代表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被挑战。有些父母不必羞于反思,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的教导首先自身要做到。

【话题】你身边有这类家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