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史上,黄克诚大将是出了名的爱提意见,而且历史证明,他的很多意见往往是对的。比如说,抗日战争胜利了,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黄克诚却冷静地说,内战不可避免,要抢占东北。

历史证明,他是对的吧?比如说,八路军成立,按照国民党的军队惯例,撤销了政委一职,后来是黄克诚经过调查,认为八路军中不能没有政委,不能丢了光荣传统,提议恢复政委制度。

历史证明,他又是对的。黄克诚喜欢提意见,他有一位部下,经常向他提意见,黄克诚会接受吗?黄克诚经过反复斟酌,总是会接受这位部下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部下就是洪学智,在红军时期,洪学智跟黄克诚没有什么渊源。八路军成立,黄克诚在344旅当政委,后来南下加入新四军,成为第三师师长兼政委。洪学智在抗日战争中期也来到新四军中,被派到第三师当代理参谋长。因为参谋长去延安了。

从此,洪学智和黄克诚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一次,日军要来扫荡,第三师必须转移。可是向哪里转移呢?黄克诚要去山东,因为山东那里的力量比较薄弱,正需要加强。

师长都决定了,洪学智这个代理参谋长却提意见了,他说如果去山东,粮食和经费都是问题,会加重那里群众的负担,不如转移到沿海的滩涂一带,那里芦苇茂密,地形复杂,周旋空间比较大。黄克诚反问,你有把握吗?洪学智说,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是应该可以保证部队不受大的损失。

经过反复考虑,黄克诚最终采纳了洪学智的意见,不去山东了,转移到海边,利用有利地形,成功开展了反扫荡斗争。事实证明,洪学智的意见是对的,在反扫荡过程中,洪学智被任命为第三师参谋长,去掉了代理二字。

进入1944年,日军要逃窜,伪军却猖狂起来,不断进攻八路军。对此,洪学智坚决要打,结果八路军一位团长牺牲了。黄克诚知道后,很生气地说,你是铁匠啊,总想打仗,结果怎么样?

师长都发脾气了,洪学智呢?他也有脾气,他说,部队的战斗力是在战争中锻炼出来的,敌人来打你,你不还手,敌人只会更加蹬鼻子上脸,到头来根据地也保不住。再说了,打仗哪有不牺牲的!

1945年,新四军总部命令第三师前去和第二师会合,共同对付向我进攻的桂军。黄克诚当然要执行命令,准备出发。洪学智却又提意见了,他说,部队都走了,我们的根据地怎么办?黄克诚也陷入沉思,但是没有立即表态。

洪学智继续说道,应该留下一部分部队解放淮安和淮阴,拔出我们后方的钉子,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黄克诚反问,打淮阴,你有把握吗?洪学智回答说,部队士气高涨,有一定的把握。

黄克诚说,那好,你来指挥打,我去请示总部。很快,黄克诚就回来了,新四军总部和黄克诚都认为洪学智是对的,采纳了他的意见。洪学智也指挥部队,很漂亮地解放了两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胜利了,第三师要往东北开拔,经黄克诚提意,洪学智担任第三师副师长。洪学智和黄克诚一起行军。部队路过山东,陈老总找洪学智谈话说,主席让我问你,对现在的工作还满意吗?如果不满意,提出来,可以考虑另作安排,而且马上就能安排。

什么意思?要知道,在红军时期,洪学智可是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军级干部,和黄克诚不相上下的。如今,让洪学智屈居一个副师长的职位,有点大材小用了。没想到洪学智却回答说,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很顺手,而且黄师长身体不好,需要我的协助,我愿意继续留在第三师。

你瞧,洪学智不愿意离开黄克诚了,宁愿在他麾下当副师长,放弃了另作安排的好机会。后来,洪学智跟随黄克诚挺进东北,因为战争的需要,他独立执掌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成为东北战场的名将。

建国后,黄克诚是大将,洪学智则是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