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企业家的高度

王长和早就盯着夏朝鼎的这块地了。

王长和和夏朝鼎一样,城郊穷苦农民家庭出身,小学没毕业就开始在社会上混,抓拿吃要、偷摸拐骗,什么都干。上世纪八二年严打,王长和听到风声,躲到外地一个兄长的工程队,开始做小工,在建筑行当里因为身材矮小做不了重活,但因为长期在社会上混,一个人吃了全家饱,不像一般的打工仔挣一分存一分,而是习惯“这顿吃好,下顿再找”的生活,恰恰那个包工头也是个吃货,本来也是社会上混的,觉得这个孩子很灵醒、懂事,就经常带在身边,王长和也就学会了建筑行当的窍门。

王长和对建筑业的窍门认识就是:建筑行业就是吃饭喝酒、拉人下水揽工程,东赊西欠干工程,花天酒地收款子。

上世纪八二年严打风声过后,王长和出了师,回到家乡,怀揣着学来的建筑业诀窍,开始寻摸着揽一些小工程,因为为人谦卑、会揣摩甲方心意、会投其所好、再加之出手大方豪爽,慢慢的做上了路。

当夏朝鼎如日中天的时候,王长和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包工头,因为遇到命中贵人,受其指点,抓住了一个机会,以从事台星市银行的装修挣的钱收购了两家濒临破产的集体企业,没想到赶上了九十年代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好时机,由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包工头摇身变为了企业家。

当年,王长和偶然认识的命中贵人就是唐跃君。

1990年市农业银行大楼主体完工,这座大楼是台星市银行系统的最气派的大楼,作为一个有能力的领导,唐跃君在项目立项的时候没有忘记“最好的领导,是最关心职工生活的领导”这句话。

所以在修单位办公大楼的时候,赶上最后一批福利分房的时机,顺带立项在这栋大楼的后边紧接着修了一栋职工宿舍楼,给全体职工谋了福利。当然,唐跃君自己也分了一套。

那时候,王长和在商海中蹦跶已经好几年,也小挣了一些钱,正准备找关系想接下农业银行新修大楼的装修工程。

在唐跃君拿到新房钥匙的第二天,王长和就主动来到唐跃君办公室,介绍了自己的装修公司已经参与了农业银行办公大楼装修招标,并主动提出为唐跃君的新居进行装修。

唐跃君当时认为王长和的行为与行贿无异,断然的拒绝了王长和的要求,并且毫不客气的将王长和赶出办公室。

后来,王长和参与农业银行办公到楼装修招标,在唐跃君亲自主持的评标后,王长和没有中标。

没想到,半个月之后的一天,王长和拿着装修设计图和装修报价表再次来到唐跃君办公室,仍然要求为唐跃君的新居进行装修。

唐跃君当时感觉到这个土老帽有一点意思,按道理来说,王长和在农业银行办公大楼装修招标中已经落标,他没有道理为自己新房进行装修再讨好自己。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唐跃君仍然委婉的拒绝了王长和。

但王长和竟然毫不气馁,只是说:“唐行长,我知道您是一个廉洁的有品位的干部,我之所以想装修您的房子,没有任何想法,只是想以你的品位来证明我的装修能力,我不是想讨好您,而只是想证明我自己。唐行长,装修设计图我留下,请你指教。”说完后离开了唐跃君办公室。

王长和离开后,唐跃君根本就没有看王长和留下的装修设计图,因为唐跃君认为一个土老板的装修设计根本就不值得一看。

几个月后,为装修新房唐跃君接触了几家装修公司,但装修方案都不甚满意。

有一天,在办公室唐跃君偶然看到丢在办公室角落的王长和留下的装修设计图,唐跃君心中一动,就翻开看了看,结果大吃一惊。

整个装修方案大胆的设计为纯中式风格,要知道在90年代初,西风东渐,一切都认为西方的东西就是好,装修行业普遍是抄袭西方风格,以中式风格进行装修的少之又少。

唐跃君是西南财经大学科班出生,喜欢传统文化、喜欢书法,对中式风格情有独钟,但近期所找的装修公司所做设计全是欧式风格,没有一个触动唐跃君神经的元。

王长和的设计甚为对了唐跃君的胃口,仔细看王长和的方案,唐跃君越看越喜欢,那不是简单匠人的工程设计,按照唐跃君的认识,已经是达到艺术品的境界,唐跃君深为叹服。和装饰工程设计图一起的,还附有王长和的工程报价,当然,价格也非常的让人心动。

第二天,唐跃君召来王长和,将自己的住房交给了王长和装修。在装修过程中,唐跃君和王长和经常进行沟通,唐跃君发现,王长和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理解力非常强,并且善解人意,更加增进了好感。整个装修工程搞得又快又好,在工程中有许多设计变更,王长和主动进行了不少的材料升级和优化,工程量肯定有所增加。但最后工程完工,王长和二话没说仍然按照原来的工程报价收取了唐跃君的费用。

工程完工后,唐跃君搬新家邀请朋友们参观新居,朋友们都认为耳目一新,让唐跃君很惬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唐跃君参加全市装修设计展,发现自己的装修设计图在显要位置展示,仔细一看该设计竟然是省城美术学院一个知名教授设计的。

唐跃君知道这个教授的设计费取费不菲。但王长和从来没提过。下来后,唐跃君向王长和核实,王长和只是呵呵一笑,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轻轻带过。

经过此事,唐跃君对王长和青眼有加,认为王长和懂事、够意思,并且口风紧,值得扶持。

办公大楼王长和没有承包到,唐跃君后来将全市农业银行的营业部网点的装修全部交给了王长和,因为这些零散装修也不需要招投标,但是几年下来工程量却不小。王长和在农业银行的装修工程,的的确确做做得又快又好,触动了其他银行领导的神经,各个银每每到农业银行考察唐跃君总是不遗余力的推荐王长和为人地道、说是认真、物美价廉。借着唐跃君的推荐,农业银行样板工程的示范,王长和迅速地拿下了全市基本上所有银行的装饰装修工程。迅速的积累了财富。

1998年,正好当时正值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农业银行有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企业贷款户,唐跃君已经调任省农业银行行长,对其情况甚为了解,就极力促成王长和收购这个企业。

当年国家大力推进小型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王长和收购的这家企业当时土地虽然有五十多亩,但全部是划拨用地,资产评估的时候划拨用地评估价值为零,企业银行负债一百多万。王长和得高人指点,迎难而上,向政府提出全部安置集体企业职工,承担全部债务的方式兼并这个企业。

全部职工五十多人,安置方式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执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每人一万五千元,工龄多一年增加三百八十元。

另一种是不买断工龄,成为被收购后企业的职工,补缴社保。根据政策,企业第一次为职工办理社保,办理社保从九二年起视同缴纳。

1998年企业改制王长和为职工办理社保,实际上相当交一年的钱,等于交了五年的社保。

然后根据企业需要安排工作,接受收购后企业安排工作,享受与收购企业职工同工同酬的待遇,如无工作安排则公司支付最低生活保障,社保按照国家规定公司、个人按比例承担,达到三十年以上就退休领社保。两种方式均取决于职工自愿。但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若干程序,更多的职工选择一次性买断工龄。

最终王长和以直接支付一百二十多万的直接成本收购了这家企业,由一个包工头变成了一个企业家。

由于安置下岗职工做出了贡献,通过政策运用,那五十多亩划拨用地政府免出让金变更为商住用地,只缴纳了5元钱的办证工本费。

而那一百多万元的企业负债,都是多年的陈年旧账,债权人是农业银行,农业银行本来就已经准备核呆,因为多数早已经过了诉讼时效。王长和聘请律师通过两年多的诉讼花了几万块钱全部解决。

获取土地使用权证后,一评估,因为是城区核心土地,价值较高,二十多万一亩,王长和在唐跃君的农业银行贷款六百万。这样,王长和虽然花了一百多万元收购这家企业,但收购后,手中的现金反而多出很大一笔。

尝到了兼并甜头的王长和用这六百万的贷款,紧接着又收购了一家更大的国有破产企业。虽然成本较高,但是王长和获得了地段更好的一百亩土地。

然后,王长和立即对两块土地共计一百五十多亩,进行了房地产开发,所有项目贷款三千多万都是唐跃君的农业银行支持的,正赶上房地产的好时机,几年下来赚了一个多亿。

王长和的这种操作手法,是当年企业改制的一种符合政策法律的怪现象,明明好好的资产,在国有企业手中就是不能获得融资,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奄奄一息,但是一旦被民营企业收购,依靠民营企业的信用,企业马上获得大额的银行贷款,起死回生欣欣向荣。个中缘由不足为外人道也。

虽然不足为外人道,但是下岗职工们从直觉感觉总认为有问题。所以,王长和这几年做的也很辛苦,钱虽然没少赚,但是国有企业改制职工的诉讼等等麻烦总是不断,但好在台星市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在制定政策和政策实施上,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法律的规范操作。王长和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政府审批手续非常严格,没有任何程序上实体上明显的瑕疵。职工的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要求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最终王长和积累的财富落袋为安。

现在王长和手中的土地已经开发完毕,国有企业收购是没有机会了,夏朝鼎手中抵押在农业银行的这块土地进入了王长和的视野。

王长和关注夏朝鼎的土地初衷动机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来源于王长和的命中贵人唐跃君,唐跃君在王长和事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唐跃君调到省上担任主管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的副行长后已经两年了,但是,当年帮老同学夏朝鼎的这笔贷款一直像顶在唐跃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鲠在喉,近期,各大银行又纷纷加强信贷责任终身制的规定,唐跃君更是放心不下,唐跃君早就有意解决这一遗留问题,既然唐跃君有想法,王长和就得有响应,获得这一信息后,王长和知道赚钱的机会来了。

另一方面,王长和的弟弟王长勇前些年在社会上打打杀杀,有时候王长和自己干企业有些不好解决的问题,比如拆迁什么的,这个弟弟给自己起了很大的作用。

近几年王长勇实现转型办了一个典当行,开始做正事,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经营放水业务(民间高利贷),这些年俨然成了台星市最大的水公司(从事民间放债业务公司)。王长勇起步资金都是王长和的,王长和拿给王长勇的资金,亲兄弟明算账按照三分计息(水公司对利息的说法,实际就是月息3%),王长勇对外放款水位(利息)都在五分以上,收益很不错。

王长和在两个收购企业之时资金并不富裕,特别是收购企业后在房地产开发阶段,因为资金短缺,在一些朋友和政府公务员处借过一些款,甚至于在水公司也借过一些款。这些借款帮助王长和度过了房地产开发的短期难关。

项目开发完毕有了钱后,王长和将水公司的钱还了,王长和仍然在政府公务员领导面前哭穷,并且有意识的扩大了向领导们借钱的范围,王长和这样做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王长和发现,领导们很乐意向他出借。当然王长和眼中的所谓领导,不过都是一些科级干部左右级别的一般干部而已!

对于所有领导借款,王长和按照不同情况以两分、三分给领导计算利息。因为王长和企业已经做大了,还向领导借款,并且借款是干正事,领导感觉到支持了王长和企业发展很有面子。核心的是,领导将自己的存款拿给王长和这个亿万富翁很放心,同时也得到了实惠,借款每年收益达到24%-36%,就是一笔十万元的借款,收益就当得自己的工资,哪一个领导又岂止十万闲钱?这样的收益实在是可观,并且这种收入对领导来说是合法的,正常的借贷关系,收一点利息合情合理,国家三令五申禁止领导受贿、经商,但从来没有说禁止领导借钱,所以领导非常乐意。通过这种正常的借贷关系,无形中王长和成了众多领导的理财代理人。王长和将这些钱交给王长勇放水,自己进行了成本转嫁,甚至于还有利差可赚,同时加深了和领导的关系,省了不少的公关费,一举多得。

现在王长勇借给夏朝鼎的两千万元钱,虽然一两年水钱已经赚了不少,但夏朝鼎不争气,窟窿始终没有填上,夏朝鼎始终没有上岸(还完民间借款),最终竟然抵账的一块土地没有土地使用权证。

这就导致王长勇的实际上是王长和的这笔债权出现了风险。这笔债权很大一部分是领导的借款,夏朝鼎结不了利息,王长和每个月给领导的利息不能少,作为真正的责任承担人,王长和必须对领导负责,王长和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王长和知道,现在解决两方面问题的唯一落脚点就是如何实现对夏朝鼎的兼并。将夏朝鼎抵押在农业银行的土地拿到手中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想归想,做归做。王长和想兼并夏朝鼎,必须由抵押权人银行来推动。

所以基于种种原因,农业银行近期加大了对夏朝鼎这笔贷款的处置力度,这才是黄敬前这段时间苦闷和压力大的真正原因。当然这一切黄敬前不可能知道。

唐跃君、王长和等了好久,终于黄敬前同志主动地、很明事理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合政策、法律的处置方案。

所以当黄敬前打电话给王长和所希望聚一聚的时候,王长和没有给黄敬前说自己远在北京,而是立即结束了北京的日程,当天晚上就赶了回来,并且安排好了当天晚上和黄敬前聚会就餐的地方。

晚上聚会的地点是在王长和的私人会所“和园”,这个地方是王长和开发楼盘给自己留下的一块商业物业。

房地产开发完毕后留下一部分商业物业不出售。一方面,可以认为房地产开发还没有结束,所以说税务处理可以延长时间,可以合理的占用很大一笔税款;

另一方面,由于该部分资产没有实现销售收入,所以在税务征收的时候可以视为,这些房产商留下没卖掉的资产,无法进入税收计征范围,形成税收合理递延;

第三方面,房地产开发完毕全部卖了就享受不到房地产增值的收益了,自己修一个会所,以上几点全部享有并且很有面子。

基于以上三点,在早期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这种现象很普遍。都是到了2015年左右这种手法才被国家税务机关发现,才逐渐被控制。

包间很大,总面积超过二百平方米,前边是侯客休息区,占了五六十平米;左边是厨师工作间;右边是茶室附带麻将室,一套功夫茶占了三十平米;休息室屏风后就餐的正席足足能够坐下二十个人,旁边和有两个小厅。装修采用的是欧式风格,极尽富丽堂皇。

黄敬前走进包间,包间里只有王长和一个人,见到黄敬前来了,王长和很热情的招呼有一点晕的黄敬前:“哎呀,领导,失礼失礼,请坐,请坐。”

一边拉着黄敬前的手将黄敬前安顿在休息室的主座,一边对迎宾小姐不客气的说:“怎么回事?领导来了不先通知我,我应当到门口迎接领导的啊!”

迎宾小姐涨红了脸不知道说什么,黄敬前连忙说:“不用客气、不用客气,王总,你坐、你坐,还有其他的客人吗?”黄敬前看着这么大的包间还没回过神来。

“今天就我们两个,你姓黄我姓王,四川人黄、王不分,几百年前我们就是一家人,一笔写不出一个王字,三百年前是一家,我俩兄弟好好聊一聊,这么多年您对我这么的关心,我还没有单独请您,一直心里惦记着,今天难得您百忙之中召见,其他人我都推了,我俩好好喝一杯。”王长和拍着黄敬前的肩膀说,然后转身对迎宾小姐说:“把我收藏的那两瓶三十年茅台开了,今天领导来了我很高兴,不醉不归!”

一听说开两瓶三十年茅台,黄敬前连忙说:“王总,不要破费,我酒量不行,今天找您是想讨教一个问题,最好不喝酒,酒喝醉了耽误事。”

“怎么着,领导,看不起兄弟?管他什么事,都没有我俩兄的感情重要,无论如何这酒是得喝的,我知道您是海量,什么事大不了的!先开一瓶。”王长和对迎宾小姐说。

正桌太大,饭局就在茶室里进行,显得私密而又亲近。酒是好酒、菜是好菜。王长和高歌猛进不断的敬酒,但黄敬前却心事重重。

“怎么,领导,今天有什么心事?”酒过三巡,见黄敬前仍然没有情绪,王长和问。

“哎,没什么,只是这段时间夏朝鼎的事情让人闹心。”黄敬前说。

“夏朝鼎怎么让您闹心,你们农业银行和夏朝鼎有什么关系?你个人又没有给夏朝鼎借钱,你闹心什么?”

王长和的问话让黄敬前莫名的回不过来神,黄敬前心想:“唐跃君让我找王长和是什么意思?”

一边想着,一边给王长和斟满酒杯,沉吟了一下说:“王总,敬你一杯,我今天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找您,既然你说喝的是兄弟酒,我们就喝兄弟酒。不说这些烦心事,别影响我俩兄弟喝酒,”

几杯酒下去了,黄敬前果然闭口不提烦心事。

“听说夏朝鼎前几天被人砍了,不知道怎么样了,哎呀,老夏是个不错的人,一代枭雄啊,没想到现在,哎!做企业不容易啊!还是你们金融家好啊。”王长和拾起了话头。

“好什么好,企业不容易,我们更不容易。就说我们本职业务放贷款吧,贷款放不出去,银行没业绩,领导不高兴。放出去了吧,现在各大银行都实行信贷责任终身制,工资就那么几个,责任承担起来动辄就是成百上千万,责任和收入不成正比,更是提心吊胆。明明贷款是领导批的,担责任却全是我们这些没有审批权的人承担,哪像你们企业家,自己做事自己担,赚钱亏损想得过。”黄敬前知道,夏朝鼎被砍就是王长和兄弟王长勇干的,见王长和装糊涂,黄敬前也就装糊涂。

“领导,这些年我们之间的合作是完美的吧,没有给你添任何麻烦吧!”看着黄敬前望着自己,王长和连忙表白。

“你当然没有问题,而且是我们的AAA客户,这点王总无须怀疑,我的话绝对没有任何针对你的意思。”

“那和夏朝鼎有关系?”王长和又把话拉了回来。

“有点关系,也不完全是。夏朝鼎在我们那儿有一笔贷款,虽然有几年没有结利息了,但是毕竟还有抵押物,并且抵押物足值,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大不了交给法务部一纸诉状就是了。”黄敬前轻松地说。

“交给法务部?起诉?”王长和有点吃惊。

“这样不好吧,夏朝鼎毕竟给政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他就那么一点资产了,简单的诉讼,把夏朝鼎搞死太过分了吧。”王长和知道银行一旦起诉,王长勇的两千万没有了着落,并且自己也没有了着落。

“还有不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比如说近期你们银行不是在搞不良资产剥离,推动优质企业进行债务承担似的企业并购进行债务整合,这些办法可不可以考虑?当然,夏朝鼎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认为夏朝鼎毕竟以前还是个人物,我也是企业家,大家同病相怜,说点外行话。”王长和说。

听着王长和的话和省农行副行长唐跃君的话如出一辙,黄敬前明白了。

“王总,看来我今天没有白来,您还真是个高人,对银行的动向了如指掌,那我也就不客气,直接的说吧。对夏朝鼎的贷款,我也想过走不良资产剥离的程序,但是严格来说,他这笔贷款不符合不良资产的要求,因为抵押物还是比较足值的,可能剥离不了。另外,企业重组我还不太懂。大家都是一家人,您也别见笑,您认为夏朝鼎的事情你有不有更好的办法处置,给兄弟我提提建议。”黄敬前盯着王长和说。

“建议嘛,倒是谈不上。我只是认为,诉讼处理的话很多方面的问题无法解决,我这么多年在资产并购方面倒是有一点心得,同样的企业关键是看什么人在做,别人盘不活的资产,我倒是有一些能力盘活。这您也是知道的。对于夏朝鼎的事情,不管是对于老夏还是农业银行我都是有感情的,如果农业银行能够让我大和集团尽一点力的话,我义不容辞,如果您能够安排一个合适的场面让我和夏朝鼎谈一谈的话,我想办法总是会有的。”

“至于说不良资产剥离符合不符合条件,那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最终还是应当由批准人说了算,是不是啊?只要是集体决策大家不都政治正确吗?”

“不要局限于符不符合条件,这几年国有四大银行处理了上万亿的不良资产剥离,如果都是符合条件的,那岂不成了资产公司全部接的是死货?那不是害别人资产管理公司吗?”

“所以说重要的不是条件,而是程序。当然具体的条件还是一定要讲的,不妨仔细研究一下,让律师事务所写一个法律意见书不就行了,据说你们银行的常年法律顾问是谭何志,他也是我的法律顾问,我到时候可以让他为你们农业银行认真的审核一下,认真的出具法律意见书。另外,现在银行处理不良资产剥离都是以打包的形式进行处理,将夏朝鼎这笔不良贷款和其他若干笔不良贷款一起打个包,审批人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看,说不定顺利就处理了。”王长和的话竟然非常的专业,让黄敬前更加的明白了。

“我想处理的办法一定要于公于私都有好处才行,领导你说是不是?”王长和看着黄敬前意味深长的说。

“好,王总,真的是高人啊,你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我知道怎么做了。这样吧,我在合适的时候安排你和夏朝鼎接触接触,至于处理方案嘛,我想大家可以共同努力,银行方面我再征求征求领导的意见,你知道我只是做事的,我做不了主,但我一定会努力推动,我想,领导总是比我高明,办法一定会有的。你如果有好想法也不妨给领导说一说,大家共同推动吧。不管怎样做,我同意你说的,一定坚持于公于私都有好处的原则,这样最好不过。”黄敬前意味深长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