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宝贵根基,他们充满生机与活力,对新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和创新欲,能够为国家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正如毛主席所言“青年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培养青年的文化知识以及爱国情怀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党要时刻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积极吸收新鲜血液加入党组织中,替老一辈的领导人实现远大理想。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正值发展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也是党中央领导人交接工作的重要时期,许多开国元勋纷纷选择退休过上晚年生活,不再过问国家政事。

可在1980年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有四位领导人一起选择主动请辞,震惊了在场所有领导人,那么他们四位究竟是谁呢?为何要在这个关键时刻辞去职务?

01

最受人们关注的请辞领导人名叫汪东兴,他曾在毛主席身边当了许多年的警卫员,深受毛主席的信任,在党内自然拥有不俗的威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15岁那年,汪东兴就自愿加入了方志敏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在家乡弋阳县大展身手,解决了困扰贫苦农民多年的苦难,因而受到党组织的赏识进入共青团担任支部书记。作为红军队伍中年纪最小的战士之一,“红小鬼”汪东兴敢在战场上英勇冲锋,其气魄和胆识足以让众将领们竖起大拇指。

靠着出色的功绩和洞察能力,汪东兴从普通战士接连被提拔为党内的领导干部,还被派到毛主席的身边担任警卫工作,多次危急关头化险为夷,堪称是毛主席身边最勇猛的护卫。

建国后,汪东兴一边担任公安部副部长,一边负责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警卫局工作,将国家政事打理得井然有序。不过汪东兴也慢慢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长期从事领导工作,他自愿将权力谦让给更年轻,更具有雄才大略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人,自己则默默地关注着国家大事。

02

第二位便是年纪轻轻就身负上将荣誉的陈锡联,年仅14岁时就已经参加了家乡的游击队,扛着沉重的枪支与敌人浴血奋战,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尚且年幼的少年能做到的事情。

经过长期艰苦奋战,陈锡联在反“围剿”作战中大放异彩,带领部队在川陕苏区与敌人斗争,面对成倍的敌军也丝毫不惧,创造了革命史上一大光荣事迹。抗战时期,他更是带领战士们夜袭日军的机场,借着夜色歼灭敌人守军,摧毁了24架日军战机,可见其勇猛之处。

凭借革命时期创下的诸多辉煌功绩,陈锡联在40岁时就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远比绝大多数老一辈的革命家还要出色。在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人病重时,是他一人挑起党政和军队的管理工作,但他本人却有着淡泊名利的精神,丝毫不贪恋大权,对待年青一代的领导人们极为和善。

因此在1980年大会上,陈锡联选择将沉重的担子托付给年轻人们,他这些年为国家鞠躬尽瘁,也到了该退休安度晚年的时候了。

03

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别是纪登奎和吴德,纪登奎与华国锋同为老乡,两人在政治工作上的才能不分伯仲。纪登奎建国之初一直在河南基层工作,当年毛主席视察河南时候与纪登奎会面,对纪登奎的工作甚感满意,有意将他当作接班人培养,日后将他推选为新一任的国务院副总理。

不过纪登奎生性刚正不阿,极其仗义,为了帮好友证明清白得罪了不少人,渐渐地被排挤出党中央核心。1980年,纪登奎认为自己不适合再待在中央,便选择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潜心研究工作,不再过问一切政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德与其他三位相比,拥有极其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毕竟他从革命时期就一直担任着极其重要的政治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吴德曾出任过平原省委书记、天津市委副书记以及市长等职务,为这些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吴德无心争夺功名利禄,不愿与他人争权夺利,于是在1980年跟着其他三位领导一起请辞,念在他为国家的贡献,党中央将他委任为中央顾委委员,挽留吴德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

结语

四位领导人才华各异,汪东兴善于警务工作,陈锡联则更擅长军事作战,并且他们都年事已高无力再从事高强度工作,此时将接力棒交给年轻一代领导人才是最合适的选择,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