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忍气吞声、耐心诚恳地妥协求和的人,也不一定都是错的。恰恰相反,在大多数场合下,他们可能还是对的,不论从道德上还是从实际效果上看,都是如此。忍耐和善意的坚持曾避免了多少次战争啊!宗教和道德同样都主张谦让和卑逊。这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多少次战争都是煽动起来的!多少次引发战争的误会本来拖延一下也是可以消除的!很多国家曾经在战场上彼此刀枪相向,而在几年和平后,不仅成了朋友,还结成了同盟!”

0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虽然战争还未彻底结束,但是所有的国家都已经看清楚了未来局势的发展和变化,都开始为了自己国家的下一步早做打算,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场全新的,将持续时间更久的战略搏杀已经彻底开始了,即使是在同盟国的内部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尔塔会议旧照

英帝国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早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整个国力完全不复当年,当年曾经统治这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势力范围的日不落帝国也难以抵挡住战火的摧残,英国已经慢慢走下了神坛,但是金融的底牌还在,也就是围绕着这一张最为重要的底牌,虽然看上去是盟国,英国和美国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对立和私下里的激烈竞争。

▲二战中的欧洲战场

战争还未结束,伦敦和纽约就成为了实质上的战略对手,这个时候英国和美国虽然还同在同盟国的屋檐之下,但是在这个时候,双方在资本市场上的大对抗已经开始了,英国和美国在金融市场上的剑拔弩张可谓是异常激烈,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这一点也非常隐蔽。

在战争尚未结束,在双方都在商谈自己的战后胜利果实和世界局势到底该如何划分的时候,美国和英国在金融市场的战斗已经打响了,但事实在一片隐秘之中无声的打响了,这一场殊死搏斗也造成了在不久的以后,也就是欧元概念的横空出世和随之引发的欧洲内部势力的分裂情况,这个时候英国人和法国还有德国之间的利益诉求突然间不再相同了,欧盟的成立反而让欧洲走向了一种分裂的态势之中,这一点我们可以以后再详细分析。

02.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边缘国家和这些小型国家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上的狂风巨浪,自己能做的仅仅就是随波逐流,自己因为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本无法左右世界局势的走向,诸如捷克斯洛伐克,诸如奥地利,都只能在历史的大潮中成为牺牲品,等待着世界局势的再一次改变,也许命运会发生诸多颠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慕尼黑阴谋旧照

一个小国的命运是如此的身不由己,即使是欧洲地区的传统豪强,曾经有过无数光辉岁月,有过那样的辉煌时刻的法国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走下了神坛,颜面尽失,对于法国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把法国分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比较著名的维希法国,也就是让法国光速投降,成为了如今无数笑料的发源地,也是法国的基本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就率先头衔的行为让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彻底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这让法国在日后即使费尽全力增强自己的话语权,提高自己的声势,希望自己可以在世界上恢复到以往的声望,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做到。

▲戴高乐旧照

第二部分就是德占法国,就是被德意志第三帝国占领的发过去与,第三部分就是最为著名的戴高乐所带领的流亡法国,戴高乐为了保持法国政府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地位,即使是流亡到了海外,依旧是坚持不懈的奔走呼告,为法国保持最后一丝尊严,让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不至于彻底的颜面扫地。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到了尾声,随着同盟国军队在法国地区登陆作战,成功进行了重返欧洲的攻势,法国很快就从德国人的手中被解救了出来,法国也终于获得了解放,这三部分中第二种,也就是德占法国的势力非常快的就退潮了,但是对于流亡海外,为法国争取权益的戴高乐来说,自己的对手还远远没有被打败,虽然德国人走了,但是维希法国依然是戴高乐的心头大患。

03.

法国人和英国人面临的困境完全不同,英国人需要和美国围绕着金融地位一决雌雄,希望可以为自己的整个日不落体系保留最后一丝颜面和最后一张底牌,而对于法国来说,可以说法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是一败涂地了,保持声誉和颜面就是眼下最值得做的事情,法国人的最大目标,也是戴高乐一手想要做到的事情就是保护法国原有的面貌的基础上进行战后的重建,所以说对于攻克柏林这件事情而言,对于法国来说毫无意义,因为法国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已经是有目共睹了。

▲德国攻克法国旧照

这个时候对于英国人来说,虽然说德意志第三帝国已经在同盟国军队的层层包围之下陷入到了绝境当中,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已经落入了下风,陷入到了被动,丘吉尔非常明白,这个时候英国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再是冢中枯骨一样的希特勒,而风头正劲的,老谋深算的罗斯福,因为英国军队已经看到了一种局面正在形成,那就是美国人正在一点一点地超越英国,成为了整个西线战场上的真正掌控者,成为了真正的局势塑造者,如果这样下去的话,英国人将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滑落,将彻底失去话语权,欧洲也不再是英国的欧洲,一场内斗就要开始了。

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丘吉尔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