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赵奶奶穷得叮当响,瘫痪在床多年,却遇到了一双孝顺儿女。儿女为了把她抢到家里照顾,竟然不顾兄妹情份,打起了官司,几经折腾,人们似乎明白了,儿子为啥要抢老人回去尽孝。

01

赵奶奶这辈子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里,她和丈夫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儿子上小学时,她扔下儿子,独自另嫁了。

另嫁以后,赵奶奶再也没能生育,为了连络夫妻感情,她和丈夫领养了一个女儿。

赵奶奶对养女像亲生女儿一样疼爱,夫妻俩省吃俭用把养女拉扯大,女儿长大以后,得知自己是保养的,对老人心存感恩。

女儿和女婿日子都是过日子好手,盖了新房子,家里窗明几净。

老伴去世以后,赵奶奶生病瘫痪在床,村里人以为赵奶奶一分钱存款没有,也没有个自己亲生的孩子,以后的日子可难喽。

没想到,养女却极其孝顺。

女儿把赵奶奶接到自己家里,除了一日三餐变着花样照顾老人。养女还给她准备了一个靠近院门的单间。

只要有时间,女儿便推着赵奶奶到院门外晒太阳,女儿把赵奶奶照顾得周到干净,屋里也利索,村里人都说:亲生女儿也未必能有人家这养女孝顺。

赵奶奶的幸福自从亲生儿子找来以后似乎不那么完美了。

02

儿子找来的时候,赵奶奶已经老得牙齿掉光了,说话也变得迟钝。

看到儿子,赵奶奶心存愧疚,她以为自己不能动了,儿子是来看自己热闹的吧。

没想到,儿子对她没有一点怨言,儿子与养女相处溶洽,哥长妹短,亲如一家。

赵奶奶感到了欣慰。

突然有一天,儿子对妹妹说,想把赵奶奶接回家中尽孝,过几天再送回来。

女儿一想,哥哥从小离开妈妈,如今想尽孝心,那就接去呗。可她没想到,哥哥把老人接走以后,迟迟不肯送回来。

哥哥家里条件不好,只有一间破败的屋子,夏天闷热。
女儿开始担心妈妈在哥哥家里住受罪,她决定亲自去接老人回家。
但是,当她找上门去时,哥哥竟然说她对老人不好,以后老人不需要妹妹照顾了。

女儿急得大哭起来,一边流泪一边说自己不能忘了养育之恩,咋可能对老人不耐烦呢?

女儿问赵奶奶想不想跟自己回家,说话口齿不清的赵奶奶躺在床,胆怯地表示自己要住在儿子家里。

女儿觉得母亲的决定有点不正常,而且自己也是女儿,凭啥不能把自己妈妈接走。

为了接老人回家,兄妹两人打起了官司。

03

法官进村子调查真相,好与不好,有目共睹。
村子里的人纷纷站出来证实:养女是个有良心的孝顺女儿。

既然不存在虐待老人的事情,女儿一心要照顾老人,法官就判决老人由女儿和儿子共同抚养。夏天热了,老人去女儿家里住,冬天住在儿子家里。

女儿以为有了判决,自己一定能接回老人。为防万一,她去接时,带着老人娘家侄女上门,但哥哥依然不同意她把赵奶奶接走。

女儿没办法,又去求法官强制执行。

老人不是一个物件,可以强行从哥哥家里抢走,为了不伤害老人,法官亲自上门,问赵奶奶想不想回女儿家里住?

老人望着儿子,依然说自己不回女儿家。

看着破败的两间小土房和老人闪躲的眼神,法官感觉到了事情不简单。

是不是老人有什么秘密,否则从小被老人抛弃的儿子为啥要执意抢着照顾老人?

为了查出儿子不肯放赵奶奶去女儿家享福的真相,法官决定调查赵奶奶的秘密。

可查来查去,赵奶奶啥也没有,一没房产,二没财产,三没传家宝。

什么都没有的瘫痪老人,为啥儿子要用欺骗的手段抢到家里照顾呢?

养女一句话似乎揭开了谜底。

04

养女说哥哥抢走老人,目的是为了老人去世以后埋葬的问题。

哥哥想让老人死后去他父亲合葬一处,为此,女儿当面质问哥哥,哥哥一脸不耐烦地表示,赵奶奶是自己亲妈,死后葬在哪里自己说了算,妹妹管不着。

女儿也哭了,养父一辈子只有一次婚姻,如果养母被哥哥接回去与他亲生父亲葬在一处,自己养父怎么办?

05

关于一女二嫁,百年之后,女人应该与哪个丈夫合葬的问题,民间有一种风俗习惯,二婚女人应该与原配丈夫合葬。
但民间习俗不代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对于老人,法律规定儿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也有处理老人后事的责任与义务。骨灰的处理,如果有遗嘱,尊重老人生前的意愿。
如果老人对自己后事没有安排,那么近亲属负责合理安葬。但对于死者安葬地点、安葬方式,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赵奶奶虽然生活不能自理,但头脑清醒,她放弃在女儿家里享福,留在儿子家里,究竟是因为亏欠儿子太多,不忍拒绝儿子?还是她自己想百年之后与前夫合葬?

百年夫妻,死后同穴,是夫妻的愿望,但这个愿望的出发点是夫妻自愿。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法最终还需要亲自问问赵奶奶。

只要赵奶奶说明自己百年之后与谁合葬,兄妹两人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但人心不可测,赵奶奶是不是也害怕自己做了决定以后,就会失去其中一个孩子对自己的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