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机关人员进行精简,降低甚至缩减地方公职人员数量,减少财政供养的话题,一直备受公众关注。话题关注度很高,因为近些年有很多人在呼吁精简公职人员。若非必要机构和人员的数量增加,那么财政供养的压力就会增加,百姓的负担自然变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国务院提交机构改革方案,表示精简5%的中央国家机关人员,很多人对这个消息拍手称快,认为这会让很多公职人员离开机关单位,大大减轻群众的负担。

不过,有一些问题要注意。首先,我们一直不清楚财政供养的具体人数。长期以来,公职人员的具体数量,都是比较模糊的。在2022年,我国有约710万公务员,他们都是正式在编在职的人员。此外,参公事业单位等群体大约有1300万人。两者加起来,约为2100万人。

然而,编制人员最多的还是事业单位人员,大约有3100万人。这些人员数量加起来,已经达到约520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很庞大了,但情况还没有完,因为离退休人员没有包括在内。而且,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机构等还有很多编外人员,例如辅警、清洁工等,他们一样需要财政供养。这些人的数量,难以进行统计,因此无法得到真实数据。因此,吃财政饭的人到底有多少,我们无法知晓。因此,这里只能进行一个粗略的统计,大约有8100万人需要财政供养。

就是这些人,消耗了我国40%以上的税收。

精简机关人员的手段,也需要大家注意。从实际操作看,精简不可能把人员直接裁掉,一般是通过提前退休、内退、缩招等方式,把一部分人减掉。在国务院方案中,就明确表示精简的5%是编制,不是直接裁掉的人员比例。换而言之,此次中央机关人员的精简,不是砸掉“铁饭碗”,至少说不是现在就把“饭碗”砸掉。从官方的公告也能看出,精简的不是编制,而是人。这些收回的编制,会用在重要工作和重点领域上,实际上还是没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简人员让很多人感到高兴,不过新部门扩大,公职人员岗位大量增加的情况,令人感到忧虑。从官方发布的消息看,科学技术部重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数据局组建,它们都是国家部门,不仅有大量编制人员,还有下属机构和附属机构。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可能是收回的编制用到了这些机构中。

最后想说的是,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非必要的编制人员需要裁减,这样能大大缓解财政压力,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