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干部号称“晋察冀之虎”,他在抗战时期率军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与日军周旋、作战,数次重创敌人,赢得了大胜。日军对他是又尊敬又害怕,老百姓对他是又亲切又爱戴,专门以他的事迹为题材编写了一首童谣传唱,以赞扬他的勇武和韬略,他就是李运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运昌是河北人,16岁那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受党组织委派,前往广东投考黄埔军校,与林帅是同窗,1926年又前往毛主席开办的讲习所学习,当年年底,他被派到粤东一带领导农民革命。1927年中旬,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翼势力开始“反共”,制造了一系列震惊全国的惨案,李闻讯后怒不可遏,当即在潮汕组织起一支工农武装,反抗反动派的压迫。

但可惜的是,由于敌强我弱,工农武装很快便被打散,大量战士牺牲,李运昌仅以身免,在上级的安排下,悄悄潜回家乡河北从事地下活动。1929年,他在传递情报途中,不慎暴露身份,随即遭到敌人逮捕。1年后,在党组织和民主人士的救援下,他成功获释,不久后被派往东北的铁路工会任职。

1936年,他奉北平市委命令,组织游击队与其他革命志士组成抗日义勇军,开赴长城抗击妄想入侵华北的日军。次年中旬,他前往延安学习,并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1938年,他跟着宋时轮将军一起前往河北东部,策应冀东暴动。这场举义声势浩大,响应者有数十万人,极大震慑了日军。

党中央指示李运昌带着队伍扎根冀东,开辟出一片根据地来,给侵略者的心脏上扎一根钉子。李正要沉下心来执行上级的命令,宋时轮却打算向西撤退,另寻他地建立根据地,理由是冀东多平原,不适合开展游击战争。其他干部也都同意宋将军的意见,李虽然有抵触情绪,但也只能坚持党内民主原则,服从多数人的决定。就这样,数万人的武装力量浩浩荡荡向西撤退,结果在途中多次遭到日军突袭,死伤、离散者甚重。于是乎,李运昌在干部会议上提出放弃西撤,转而回到冀东,依托已经初步成型的群众基础对抗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宋时轮还是坚持原计划,分毫不让。无奈之下,李将军只好独自率领6千余人原路折返回去,因为路上出了点意外,部队的员额是一减再减,最终只剩下不到700人。然而,接连的打击并未使李运昌感到挫折,他就以这几百人为基础,在广阔的冀东平原干起了革命,仅仅过了1年时间,便将队伍扩大到4千余人,根据地的范围也一再延伸,甚至越过长城到了东北。

这让日本关东军很是忌惮,于是他们便组织了一支“西进军”,主动向李运昌部发起攻击,以期将人民武装赶回关内。面对敌袭,李将军沉着应对,派遣部队采取“正面阻击,两翼包抄”的战法,接连吃掉了两个团的伪军和一个中队日军,有力挫败了敌人的“西进”阴谋。战后,让他的名声愈加响亮,老百姓称他是“李云长”,是八路军里的“关羽”,日本人也信以为真,在自己的情报本上,将冀东根据地的领导人标记为“李云长”。

1945年,日寇临近灭亡,毛主席急令李率部进驻东北抢夺战略上的主动权,万一日后国共再有冲突,我们也不至于落了下风。李不敢怠慢,火速组织5万人快速越过长城,进驻辽西,沿途吸纳了不少零散的抗日武装,部队规模翻了一番,而且大家拿到了不少日本关东军的装备,枪炮都是崭新崭新的。

不久之后,部分新四军、八路军也陆续到达了辽西,官兵们满怀期待的想要领一些好装备,结果拿到手的却是李运昌部淘汰下来的旧装备,有的枪膛线都磨平了。此事一时间引起了巨大争议,不断有投诉信传到延安。最终,李运昌受到了批评,被指有“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作风。

后来,党中央在重新审查了李运昌的案件后,发现他虽然有责任,但还不至于上升到思想和“主义”上,部队确实有武器分配不均的情况,但远没有投诉信里描述的那样严重,先到东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领了不少好东西,李运昌还曾通过海运向山东的八路军输送了海量的枪支弹药,这怎么也不能算是“本位主义”。后来,林帅到了东北,李将军便将手下的10万人全都交给林帅指挥,自己甘当配角,如此无私精神令人赞叹!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