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央视网有一则新闻,“山西长治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麝鼠”。
长治屯村民在野外看见一只身体像老鼠,尾巴像蛇,爪子像鸟的动物。经过鉴定,这是一只野生麝鼠,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则消息里有一处错误,图片上的小动物是麝鼠,但是,麝鼠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不仅不是国保动物,麝鼠甚至还不是我国本土物种,而是外来的入侵物种。
我们从头说起。
国家保护动物名录里的“麝”
麝鼠,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麝鼠属。
麝鼠是啮齿目里的一只鼠,由于屁股上的腺体会分泌带异香的液脂,可以用来做香料,因此得名,别名青根貂,麝香鼠。
确认物种后,我们翻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查看一下麝鼠在哪里。
我国的保护目录在1989年1月首次发布,之后陆续有调整,最新一期的保护目录是2021年颁布的。
在最新的保护目录里,哺乳纲啮齿目里只有2种保护动物,1种是河狸科的河狸,一级保护;另一种是松鼠科的巨松鼠,二级保护。麝鼠根本没进名单,连二级都不算。
为什么央视网新闻会把麝鼠列为一级保护动物?推测原因可能是把麝鼠跟其他会散发异香,真正的麝科动物混淆了。
在保护目录里,哺乳纲、偶蹄目、麝科的保护动物有:安徽麝、林麝、马麝、黑麝、喜马拉雅麝、原麝,全是一级保护,它们才是真正的“麝”,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体型像小鹿的麝鹿。
除了种类不同之外,麝科里的麝鹿,都是我国本土原产物种,麝鼠却不是我国本地物种,而是外来物种。
麝鼠特性
麝鼠,外貌像家鼠,但是体型比家鼠要大上好几倍。麝鼠体长20~35厘米,体重0.6~2公斤,是家鼠的4倍。
它是水陆两栖动物,大部分时间在水里度过,俗名水老鼠。
麝鼠是最会游泳的老鼠。它配置了一身游泳装备,厚实的保暖皮毛能防水,后脚的脚趾之间有脚蹼,能划水。另外,还有一条像推动器一样的尾巴。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的尾巴跟老鼠圆圆粗粗的尾巴不同,它的尾巴不圆,而是扁平形的。尾上无毛,却覆盖着一层小鳞片。当麝鼠在陆地上走路时,尾巴会拖在地上,划出独特的“足迹”。
麝鼠不仅游泳速度快,每小时5公里,而且还会潜水,最长潜水时间能达到17分钟。
能防水的厚实皮毛,是不是让你想到它的有用之处?
没错,麝鼠被人捕猎的最大用处是用来做皮大衣,皮帽子,而不是提取它的“麝香”做香水。
麝鼠皮大衣,毛皮柔软,保暖性强,在寒冷的加拿大很受欢迎。用麝鼠做大衣,还有一个好处是,这种动物数量庞大,取之不尽,用之不尽。跟大多数啮齿动物一样,麝鼠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雌鼠每年生2~3窝,每窝6~8只幼崽。
当欧洲人去到北美洲,看见麝鼠皮做的大衣后,表示很喜欢,于是,给麝鼠推开了一扇通往欧亚大陆的大门。
外来物种麝鼠
20世纪之前,麝鼠只生活在原产地北美洲。
1905年,麝鼠首次引入欧洲。第一批麝鼠共5只(3雌2雄),从捷克的一个私人庄园逃出来,开始欧亚大陆上的自由旅途。
除了捷克之外,欧洲好几个国家都进口了麝鼠,开办养殖场。麝鼠痛恨圈养生活,想方设法逃出来。各地农场中逃逸的麝鼠,迅速在欧洲大陆上扩张,它们入侵速度非常快。看个例子,1919年芬兰进口了1100只麝鼠,这伙外来物种,在35年里跑遍芬兰整个国土,还从芬兰北部越境进入瑞典。
据说1940年,欧洲有1亿只麝鼠,各地居民都忙于捕杀麝鼠。
2015年欧盟把麝鼠列入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这个名单里的物种,会对本土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1928年,前苏联进口麝鼠。后来我国从前苏联处,也引进了一批麝鼠,在西北、内蒙古等地开办麝鼠养殖基地。不过,我国野外的麝鼠,不仅来自养殖场的逃逸种,还有穿越国境,从野外扩张到我国的外来种。比如新疆、黑龙江等地的野外麝鼠,来自前苏联的放养种群。
麝鼠在我国并不罕见,目前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都有。
总结
麝鼠适应力很强,在煤矿排出含硫废水的水域里,青蛙会死亡,但麝鼠却能生活下来。它是杂食性动物,主要吃素,95%的食物都是水生植物的嫩芽和根茎,剩下5%的食物来源于小蜗牛、小鱼小虾。麝鼠食量非常大,一只成年麝鼠,每天要吃掉1/3体重的食物。
食量大、适应力强、繁殖力强的外来物种,对本土生物是一个威胁。虽然麝鼠吃素,不会捕食本土生物,但是它抢占了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
对人类来说,野生麝鼠也不友好。麝鼠会在堤坝上打洞,破坏防洪堤坝。还会潜入农田,偷吃玉米和其他农作物。
这样一个四处泛滥的入侵物种,肯定不是我国的保护动物。
好了,麝鼠的秘密先聊到这儿。
关注法兰西is培根,为你讲解自然界的秘密,下期见。
参考资料:
1、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
2、Introductions of aquatic rodents: lessons of the muskrat Ondatra zibethicus inva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