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大学首席副校长

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黄乾亨黄英豪政治经济学教授

王于渐

2月22日,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首份财政预算案出炉。刚刚通关正迈向复常的香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认为,中长期看香港经济仍充满机遇。预算案中提出的多项举措也为香港未来的复苏提供了强大助力。

财政经预算案中提出,将推出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人在港投放一定金额的资产 (不包括物业投资),经审批便可来港居住及发展。过往香港亦曾推出类似计划,但在2015年暂停。据了解,是次为吸引人才及资金,引入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人须将一定资产,投放本地股票、债券市场等,但不包括物业投资,投资金额料高于1,000万元,申请人在通过审批后,仍需在港居住满7年才能获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并且,将研要求投资初创和创科等指定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记者专访了香港大学首席副校长、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黄乾亨黄英豪政治经济学教授王于渐。

记者:您如何看待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推出的新版“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如何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

王于渐:新版“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主要是吸引企业来香港投资的方案。事实上香港经过三年疫情,以及过去比较长时间并没有新的企业产生。可以说,其实我们过去二十多年,雇主的人数不仅没有增加,而且还下降了。所以新版“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是便利一些境外人士来香港成立新的企业,相信对推动香港经济产业多元化和创造更多新兴行业投资具有积极作用。

记者:新版“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中,重启投资移民计划不包括内地居民,且投资物业不能算数。同时,投资门槛亦会大大增高,会要求投资者投资导向企业,例如初创和创科企业等。对比以前的投资移民计划,今次新版计划中的这些新变化,您如何解读?

王于渐:我认为,第一,上一次的投资移民政策不是以投资为主,主要是以购买物业为主。购买物业并不会推动整个经济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所以我认为今次财政预算案在这方面做出的改进是比较好的。第二,今次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不包括内地居民。其实,这个考量基于内地居民并没有需要用到“移民”的方式才可以来香港投资。如今两地已实现全面通关,往来方便,未必需要来定居才能吸引到投资。

记者:如今,香港与内地及海外都全面放开通关了,您认为香港为经济复苏及飞跃发展做好准备了没?

王于渐:我预计今年经济(2023年)会有3-4%的恢复,但这3-4%的恢复在短期内都是原有产业的恢复,有的产业需要更多一些时间。例如,旅游业是需要时间调整的,但我相信调整时间不会太长。其实。香港经济能有3-4%的增长已是相当不错的了。众所周知,香港也流失了一些人口,现在劳动人口比较紧张。问题是,我们不仅仅着眼于今年或明年短期的复苏,中长期来看肯定是需要产业多元化,需要有新的产业,需要有这些人才计划、投资计划来刺激经济增长。我的看法是,现在吸引人才及海外投资者来香港,都是应该值得考虑的事情,而且一定是要投资配合未来发展的行业。

记者:在财政赤字背景下,财政预算案提出再向每名合资格的十八岁或以上永久性居民及新来港人士分两期发放总额5000元电子消费券。您认为对振兴经济作用有多大?

王于渐:派5000元对于振兴经济来说我觉得作用不是很大,因为现在都已经全面通关及开放。但是众所周知过去几年因疫情造成经济困难,派发5000元电子消费券对于纾解中下阶层人士困难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记者:有市民认为,这样会造成“养懒人”的社会风气,您怎么看?

王于渐:我不认同派发消费券会助长“养懒人”风气。因为“养懒人”的福利措施通常是长期持续的,这种短暂一次过的方式不会构成“养懒人”的习惯。

记者:总体来看,您对这份财政预算案打多少分?

王于渐:这份财政预算案里提到保持现有税制,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利于维持香港的经济竞争力。其次,在支出方面,主要是为推动中长期经济活动而做出的投资,这个方向是可取的,对于公共财政的运用较具长远眼光。当然,很多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但香港的确需要着眼长期的投资来推动我们的长远经济发展方向。总体来说,我认为这份财政预算案是良好的。

(文/胡倩怡 舒志勇)

(原文刊登于2023年3月6日出版的香港《经济导报》,总35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