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蜗牛读历史!
山西省文水县,城东北有个村叫桑村。
桑村村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座比较完好的庙宇,叫麻叶仙姑庙。
相传在很早以前,桑村有位姓石的农民,忠厚老实,安分守己,前妻去世后,留下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
这姑娘又聪明又漂亮,而且还心灵手巧,做出来的活计样样妥帖。
可自从她爹续了弦后,这个后妻就处处觉着姑娘不顺眼,天天叫姑娘刷锅洗碗纺棉花,不留一点空闲。
比如一般的女人每天只能纺三四两的线,这个后妻就让姑娘一天纺半斤线,姑娘按时纺完了半斤线,她变本加厉,然后再增加到每天八两,姑娘又纺完了,她又让姑娘纺一斤线,姑娘又纺完了。继母就让她纺二斤、二斤半、三斤、四斤,一直加到每天十斤,但是姑娘每次却都能纺完,而且纺出的线白白的,匀匀的,结结实实的。
继母见也难不住姑娘,就憋了一肚子的气,随后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非得弄个明白不肯罢休。
话说有一天,继母又拿给姑娘十斤棉花,让她在天黑前纺完。
然后姑娘和平常一样抱着十斤棉花就出门了,钻进一块离家不远的麻子地里。
继母就鬼鬼祟祟地跟在姑娘身后,只见姑娘把棉花撕成一个一个的小球,然后每一棵麻子根底放一个,不一会儿,十斤棉花都撕成小球放在了麻子根底,白花花一片。
然后姑娘呢,就高高兴兴地跑到一旁玩去了。
等天快黑的时候,那麻子根底的棉球,就都变成线团了,姑娘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就动手收起线团,便回家去了。
继母见到此状,顿时大惊失色,半晌说不出话来。
心想:莫非这姑娘成了精啦?她觉得这是个不祥之兆。
随后当晚,就和丈夫商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闺女也老大不小了,找个主儿,把她嫁了吧,也省得在咱家天天纺线遭罪。”
丈夫听后妻说得有理,也就顺口答应了。
这个黑心的继母为了贪图钱财,就给姑娘许下了两家亲事。
到娶亲的这一天,两家都来了,天下哪有一女嫁二夫的事情呢?
然后娶亲的两家顿时就吵起来了,争夺个不休,各家都说姑娘是许给自己的。
姑娘这时正在屋里梳头,见外面吵成一锅粥,便对继母说:“我去一下茅房。”
然后就跳下炕来,趁人不注意,一把拿过自己的包袱,连鞋也顾不得穿,就跑了出去。
人们一看新娘子跑了,赶忙就追了出来,只见姑娘飞快地钻进了她纺线常去的那块麻子地里。说也奇怪,人们在东边叫,姑娘在西边应;人们跑到西边叫,姑娘又在东边应。
就这样找呀,找呀,半天也找不见。
两家娶亲的没办法就气势汹汹地回去找继母要人。
继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走过来,转过去,没了办法。
她望着麻子地,突然对两家娶亲地说:“你们割麻子吧,谁家割出来了,谁家就娶上走。”
两家娶亲的眼下也无奈,只好找来镰刀,一家从东边割,一家从西边割,两边同时向中间割过来。等割的剩下几棵麻子时,看见姑娘正在中间一棵麻子底下站着。
姑娘看了一眼割麻子的人们,然后随手将那棵麻子轻轻一拔,骑着麻子,飘然而去。
此刻人们被惊得目瞪口呆,两家娶亲的也垂头丧气地走了。
这时村里的人开始议论了,有人说姑娘“升天”了,有人说姑娘“成仙”了。
因为姑娘是从麻子地里走的,后来人们便把姑娘叫做“麻叶仙姑”。
麻叶仙姑骑着麻子,借一阵风,飘落在汾阳市峪道河的一座山上。
山顶上有一个石洞,石洞上面写着“石石山灵泉洞”六个大字。
这个洞旁有一汪泉水,泉水边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面放着一顶草帽,说明这里已经有人住了。麻叶仙姑然后从包袱里取出一双绣花鞋,放到那顶草帽底下。
原来,这洞的主人叫空望佛,那顶草帽就是空望佛放的。
这空望佛是个很有道行的人,常常出去访求高僧。
这天,他从外面回来,看见洞旁坐着一位姑娘,便上前问:“你是谁家的姑娘,怎么坐到我的洞前?”麻叶姑娘反问:“你是哪里的僧人,怎么来到我的洞前?”
空望佛说:“这是我的洞。”
麻叶仙姑也说:“这是我的洞。”
空望佛说:“我有草帽为证。”
麻叶仙姑看看石头上的草帽,不慌不忙地说:“你把草帽拿开看看。”
空望佛走到石头旁,拿起草帽,见草帽底下有一双姑娘穿的绣花鞋,顿时大惊,然后又细细打量这姑娘,觉得不是凡人,只得离去,往介休的绵山去了。
从此,麻叶仙姑便在这石石山灵泉洞内住了下来,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桑村有一个货郎,挑着担子游街串乡。
这一天,他来到汾阳的峪道河附近。
正是夏天,天气炎热,货郎挑担行走,又累又热,便想找个地方喝点水,歇息歇息。然后看见前面不远处有座山,便径直奔去。
这座山正是石石山,山上有个石洞,洞前一汪泉水,非常清澈。
货郎一路走来口渴难忍,放下担子,蹲在泉水旁,用手捧水,喝了个痛快。
这时,从洞里走出个姑娘来,站到货郎跟前,问道:“货郎,你是哪里人?”
货郎急忙回答:“大姐,我是文水县桑村人。”
“哦,我也是桑村的。咱们那里今年是天旱呢,还是雨涝呢?”
货郎说:“唉,旱得不行,眼看今年就颗粒无收了!人们都盼着老天爷能下一场透雨呢。”
姑娘对货郎说:“我就是从桑村麻地里出走的姑娘。你回去告诉乡亲们,遇到天旱,就让他们来接我回去,我给下一场透雨,救救父老乡亲。”说完,姑娘转身进洞去了。
货郎抬头看时,洞门已闭,只见洞门两边写着两行大字:“若要洞门开,总得亲人来。”
货郎回到桑村后,逢人便告,很快传开了,人们都说麻叶仙姑要回娘家了。
村里老人说:“天这么旱,坐着也是个旱,不妨去接一接,兴许灵验呢。”
就这样大家一呼百应,人们纷纷准备起来。
为了表示真心,人们头上不戴草帽,脚上不穿鞋袜,来到光秃秃地皮滚烫的石石山上。
来到石石山只见洞门大开,然后几个上年纪的人拿出一个黑色的瓷瓶子,灌满洞旁的泉水,叫一个小孩送进洞去,请麻叶仙姑洗洗脸,梳梳头,准备回娘家。
这小孩也听话然后就进洞了,进洞之后看到麻叶仙姑据叩头,麻叶仙姑这时对他说:“你好好伺候我,我给你做双登云鞋,咱们一块去升天。”
随后又再三嘱咐道:“你先出去,可干万不能把我给你说的话对别人讲。”
可是这个小孩出来以后,转脸就把麻叶仙姑给他说的话对众人讲了。
谁知话音刚落地,就听得“呼啦”一声响,那洞门一下子合上了,只留下几个小窟窿。
人们一看,这麻叶仙姑是接不到了,只好把给仙姑盛过洗脸水的黑瓷瓶子放在凉轿里,抬着回了桑村。
人们回到桑村以后就把来回来的黑瓷瓶子当作神灵供了起来,祈求麻叶仙姑早降神雨,救民疾苦。
就这样求了几天,你还别说,果然有效了。
只见天空顿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了一场透雨,庄稼得救了.灼热的大地变得绿油油的。
人们站在外面欢天喜地,高兴之余大家也没忘了为麻叶仙姑庆功!
自发的开始组织起来,敲锣的,打鼓的,耍龙灯的,舞狮子的,热闹非凡。
大家还捐钱献物,兴师动众,修了座麻叶仙姑庙。
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六日,桑村出嫁的妇女,都要携儿带女回娘家去,说是给麻叶仙姑过生日呢。
故事讲完了!
哪里讲错了还望海涵!
最后想说:首先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这些故事,这样食之无味!
但人们纪念这些仙姑、神人……已经是有千百年的历史了,正是这些千奇百怪的故事,祠堂、庙宇、神仙等丰富这我们这个国家,支撑着我吗这个民族,使我们几千年不倒的矗立在这个世界之上。
后妈自古都是那样!
所以天下父母,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时代,大家在冲动的同时想想自己的孩子,因为,只有原生家庭才是一个最健康的家庭,孩子永远是无辜的,孩子不需要为大人的过错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