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何香凝临终恳求不火化遗体,周恩来含泪答应:不烧,不烧

1972年,年过九旬的何香凝,病入膏肓,躺在病床上,尽力握着总理的手,含泪恳求周总理:“我不想烧”。

早在1956年,中央领导人就纷纷带头签署火葬倡议书。出于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杜绝封建迷信的等原因,许多的领导人都带头签订了火葬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香凝图片

但何香凝希望能以中国传统习俗土葬来安排后事拒绝火葬。周恩来面对病床上形容枯槁的何香凝,紧紧握住她的手,含泪答应她:“不烧,不烧”。

缘来是你:廖仲恺

1897年,这对年轻人在亲友的见证下在广州步入婚姻。廖仲恺从此融入了何香凝的生命,成了他一生的牵绊。

那时,儿子廖仲恺的婚事是廖竹宾去世前最挂心的。他希望儿子能娶一位知书达理,不被封建束缚的女子为妻。

知书达理,未缠过足的姑娘也是受过新思想教育的廖仲恺的理想的另一半。

廖仲恺图片

当时,香港很多人经商发家。何香凝的父亲靠着经营茶叶出口和房地产,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生意场上游刃有余的父亲,却十分传统。三寸金莲,目不识丁是那个时代的大家闺秀的标准。

而何香凝非常有主见的,对抗封建礼教,拒不缠足。父母无奈,她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大脚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香凝拒绝裹脚

她不像个富家千金,不爱穿金戴银嬉戏游玩,只爱读书。“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要求,使得她无法进私塾学习。无奈之下只能天天对父亲软磨硬泡,终于进“女馆”读了几个月书。

闲暇时她就在家自读,因此她认识了不少字,并接触到新知识新思想。和父亲希望的姑娘的样子恰恰相反。

廖仲恺征婚的事情传到了何父那里,觉得这就是给他准备的女婿啊,赶忙找人拉线。

1897年10月,他们二人在广州拍了结婚照。廖仲凯胸怀报国之志,何香凝有着救民之心。两个灵魂契合的人就此走到一起。

何香凝廖仲恺照片

伉俪携手,共同革命

当时的有识之士,都希望走出国门,接受新思想。1902年何香凝为了支持廖仲恺赴日求学卖掉自己陪嫁的珠玉首饰。随后,何香凝也前往日本求学。

在东京,何香凝与苏曼殊、朱执信、黎仲实等爱国青年经常一起交流思想。渐渐地,何香凝对这个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萌生了推翻腐败清王朝的想法。

1903年9月,孙中山在留日学生集会上发表演说。慷慨陈词,激情昂扬的孙中山,让何香凝佩服不已。回去后一直想找机会见见孙先生。几天后,在廖仲恺带领下,何香凝如愿拜访了孙中山先生,见到了自己的精神偶像。

孙中山留学时的照片

在多次的沟通交流中,她越来越感受到了国家存在的弊病,百姓思想的麻痹。何香凝开始在留日学生中物色有志之士,共商国事,共谋革命。从此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变成了为革命奋斗的战士。

在爱国者不断地努力下,同盟会成立,何香凝成为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同盟会不断发展壮大,廖仲恺最终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随后,夫妻二人紧紧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之路,积极协助孙中山开展各种革命活动。

奋力拼搏,虎口救夫

在那个动荡不堪的革命年代,可能随时献出生命,何香凝就曾救下廖仲恺的性命。

革命之路任重而道远,1922年6月中旬,被孙中山一向倚重、视为左膀右臂的将领——粤军首领陈炯明居然发动兵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炯明照片

叛军将领陈炯明以为抓住了廖仲恺,就会制约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因为当时廖仲恺掌管财政。便命人佯装邀请廖仲恺去惠阳议事,就这样把廖仲恺秘密地关押在了广州西郊的石井兵工厂。

凌晨的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响,让何香凝意识到时局不对劲了。她担忧起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的安危;更担心两夜未归、可能被叛军抓起来的廖仲恺的安危。

师长洪兆鳞威胁说:“只要说出孙夫妇的住所,就放了她的丈夫。”何香凝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师长洪兆鳞的要求,她不会背叛孙中山夫妇,但她也没有就此放弃营救自己的丈夫廖仲恺。

重病未愈的何香凝在连日的奔波下终于撑不住倒下了,疾病的折磨加上丈夫生死未卜,本来坚强的她一度崩溃,住进了医院。

孙中山宋庆龄夫妇

有一天,在医院的何香凝听说:有个刺客扬言,自己暗杀了陈达生,原因是因为陈炯明抓捕了廖仲恺。廖仲恺若不能被释放,陈炯明就是下一个刺杀目标。陈炯明十分愤怒,心里想杀了廖仲恺报私仇。

何香凝顾不得自己的身体,一心只想营救自己的丈夫。她急忙赶往石井兵工厂去探望廖仲恺。看到如此憔悴的何香凝,廖仲恺说:

既然走上了这条革命的道路,命就已经交给了国家,无怨无悔。只需坚定信仰,大步向前。

何香凝心急如焚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最后从廖仲恺手中接过一张纸条。竟然是廖仲恺写给妻儿的诀别诗。

在绝望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陈炯明在白云山开会的消息传到了何香凝耳朵里,何香凝什么也顾不得,抱着病体,靠着一腔孤勇,与陈炯明唇枪舌战,大论是非,极力营救之下廖仲恺成功脱险。

孙中山离世,革命果实终被窃取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他所创办的国民党内部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派以廖仲恺为首,继续孙中山革命意志,救民救国。

另一派则以蒋介石为首,他们以自我利益为主,窃取革命果实,仇视廖仲恺一派。

1025年8月廖仲恺和何香凝一起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开党会(广州省越秀南路93号),就在廖仲恺刚刚走上台阶时,突然几声枪响,震耳发聩,子弹射中了廖仲恺以及身边的卫士。一瞬间,他们就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图|廖仲恺住院逝世

何香凝惊吓之余,匆忙跑到廖仲恺身边,抱着在血泊里的丈夫,伤心欲绝。廖仲恺被紧急送往广东大学医学院抢救,但由于子弹射中了心脏,失血过多,在送医路上不幸逝世。年仅48岁的革命元老廖仲恺,就这样牺牲了。

踏上了一条本就不平坦的道路,她想过躬身赴国难。可当噩耗来临的时候,她依然没忍住,静静的抹着眼泪。强忍悲痛,心里暗暗发誓,要把丈夫未完成的革命事业继承下去。

蒋介石前来悼念,走到何香凝身边说道:“廖夫人多保重身体,廖公离世,我十分悲痛,我一定尽力查明真相,严惩凶手,以慰廖公在天之灵。”何香凝没有说话,只是直直的看着廖仲恺。

周恩来也匆匆赶来医院了解情况,他关切的说:“您要节哀顺变,廖仲恺是革命英雄,是我们的楷模。他的精神永在。您要保重身体!”

此后几年内,廖仲恺的一方革命者逐渐倒下,蒋介石彻底攫取了国民党的权力。慢慢的蒋介石似乎忘记了革命的初心,不断的蚕食中国人自己的利益。

图|蒋介石

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彻底被违背了,革命的初衷不再。1926年“中山舰事件”,使得我国与苏联划清了界限;1927年,“四一二政变”,他彻底背叛了大革命。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屈辱的八年抗战开始,中国人民陷入了新的泥潭。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本末倒置,至中华危难于不顾,令人心寒。

此生跟随共产党

何香凝悲痛之余,一方面联合爱国力量,寻求他党支持,谴责蒋介石。另一方面发起募捐筹集资金支援前线,还把自己珍藏的书画作品卖钱做抗日资金。

何香凝的两个孩子廖承志与廖梦醒在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们心中满是爱国之情。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廖承志都参与过,经过重重磨难,最终成为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

廖梦醒长期斗争在特殊战线上,从抗日战争起担任宋庆龄的秘书。

其夫其子其身都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何香凝坚守着自己的革命信仰,不忘初心,始终坚定地向中国人民站在一条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廖承志

1949年8月份,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在京举行。何香凝被党中央隆重邀请,成为了第一任政协委员。

周总理以及董必武等中央重要的领导人亲自来接。她走下车站的那一刻,激动不已。

何香凝能够把革命信仰贯穿始终,足以看出她坚定的革命信仰以及为国为民的伟大抱负。

周恩来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

周总理夫妇与何香凝夫妇交往已久。廖承志、廖梦醒投身革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友,周恩来夫妇还认了廖梦醒的女儿为干女儿。

所以,临终的遗愿,她只想托付给周总理。

图|周恩来与何香凝

何香凝的遗愿

1972年,病床上虚弱不堪的何香凝拉着周恩来的手,含着泪说“我死后不想烧。”她用虚弱的声音解释道,“生则同衾,死则同穴”,是她与丈夫的约定,也是她唯一的心愿。她思念廖仲恺已经五十年了。她想念他。

1956年就已经签署了火葬协议,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干部去世后火葬,给老百姓树立好榜样。但何香凝一生投身于革命事业,丈夫为革命事业捐躯,儿女为革命事业奔波。她唯一的遗愿就是和去世的丈夫葬在一起。

周总理握着她的手,忍着悲伤,含泪回复道:“不火化,你放心吧,我们同意你的要求。”

毛主席听闻后,没有责怪,反而欣慰的说道:“你做的对啊,何大姐一生投身革命,为国为民,满足这个遗愿,无可厚非。”

图|何香凝与毛主席

1972年9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何香凝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4岁。她的身后事,由周总理夫妇亲手操办了。她的灵柩被运抵那个让她牵挂五十年的丈夫廖仲恺的身旁,最终与其夫廖仲恺墓合葬。

图|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墓

就这样,劲质孤芳,杰出群流,命途多舛,刚毅坚韧的传奇女子最终如愿与自己的丈夫在南京中山陵园内同寝而眠,他们奔波的一生终于获得了安宁。

结语:

作为深情伉俪,何香凝与廖仲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不离不弃;作为革命先驱,他们初心不改、坚定信仰、为国为民。她一介女流,巾帼不让须眉,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从民国走到新中国,革命信仰贯穿始终。这样的何香凝,担得起“先生”两字。何香凝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