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发“大树乡谈”“大树乡谈2022”

我们已经处于战争中了,战争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战场、局限于物理的毁灭、更不仅仅局限于少数人,不分地点、不分时间,所有人都已经被卷入全新的战争。

这不是危言耸听。

俄乌冲突已经充分证明,在核威慑、大国博弈的大背景下,大国之间毁灭性的直接军事对抗发生概率大大降低,美国、俄罗斯都在保持克制。

但国家的博弈绝不会停止,不能在战场上一争高下,就要寻找新的战场。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著名论断“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但他还有一句话“用其他手段的混合来继续战争”

新的战争有很多种叫法,比如俄罗斯的“混合战争”,又比如美国及北约的“认知战争”

2014年俄罗斯干脆利落的拿下克里米亚,还在全球舆论上占据了道义高地,充分展示了“混合战争”的威力,自此以后,美国及北约各国极为重视,有几个重要节点:

2016年7月华沙北约峰会,公报中强调混合战争的利害,认为网络领域成为一个新的作战领域;2017年,美国正式提出“认知战”,此后又进行了针对性的机构调整,2021年6月举行了首届北约认知战科学会议,北约认知战体系基本成型。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最典型的就是一手操纵了俄乌冲突,并在认知领域死死压住了俄罗斯。

问一个问题: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到底是谁引起的?

这个问题很关键,但大多数人已经认定是俄罗斯发动的,最多不过是强调俄罗斯之所以发动军事行动,是因为北约违背承诺不断东扩,又或者谈2014年乌克兰一直对顿巴斯等乌东地区进行炮击,而顿巴斯等乌东地区历史上就属于俄罗斯,居住的也是亲俄的俄罗斯族。

但没必要这么绕,事实很清楚,但甚至各国高官都忘了。

前几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出席“瑞辛纳对话”论坛时,非常严肃的强调“俄罗斯只是试图阻止战争,是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了战争”,引起了现场观众哄堂大笑,国内一些媒体的报道也颇有些嘲讽,说俄罗斯外长在国际场合一本正经说这么荒谬的话,云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笑声太可怕了。

让小镇不由得想到,苏联解体不过30多年,现在西方绝大多数人已经忘了到底是谁为打倒纳粹德国做出了最大贡献,二战刚结束的时候,大多数西方人还不犹豫的说是苏联,然而半个世纪后,美国却成了贡献最大的国家。

这背后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洗脑。

洗脑到曾经为打倒法西斯,作战最英勇顽强的乌克兰,竟然成了新纳粹的“摇篮”。2018年乌克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把二战时期投靠纳粹的伪军认定为退伍军人,更让他们成了民族英雄;2020年还掀起了纪念斯特潘·班德拉110周年诞辰的浪潮,而斯特潘·班德拉与希特勒合作,帮助德国组建党卫军乌克兰师团,还参与了屠杀波兰犹太人和镇压华沙起义。

更荒唐的是,即使在德国都是严格禁止出现的纳粹标志,在乌克兰却可以大张旗鼓、正大光明,甚至就连不懂事的孩子都被裹挟其中。

不可怕吗?

如果乌克兰新纳粹的泛滥,还可以说有各种原因,一时也说不清楚,那么到底是谁先挑起的冲突,如此简单清楚的事实,怎么还会怀疑呢?

我们需要好好盘点下去年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好想想我们的记忆到底是怎么被篡改了。

2021年12月9日第76届联大,中国提出在冬奥会举办期间全球停战的提议,以173:0获得了一致通过,打破了自1993年以来的纪录,也打破了当时个别国家想要把体育赛事政治化、拉拢其他国家抵制的妄想。

在投票前,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挑唆乌克兰对顿巴斯再次发动袭击,这直接触犯了俄罗斯的底线,试图逼俄罗斯动手,但最终俄罗斯还是公开支持中国提出的停战协议,普京还受邀参加冬奥会开幕式。

历史不应该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同样提交了停战提议,但在某些国家唆使下,就在8月8日开幕式当天,格鲁吉亚陆军约7400人向南奥塞梯发动进攻,并于北京时间约14时完成了对南奥塞梯首都的合围,当时普京正在北京出席开幕式。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一个细节,在奥运会开幕式期间,普京曾起身接了个电话,转播镜头中的普京看上去也有些烦躁,但普京仍然耐心看完了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天后俄军反攻到格鲁吉亚首都,8月15日两国签署停战协议。

到底是谁违背奥运停战协议,挑起战争,事实很清楚。但诡异的是,现在网络上竟然有一种声音,说俄罗斯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时候趁机对格鲁吉亚动武,关键影响还很大。

历史再次重演。

2022年普京冬奥会之行还是来去匆匆,出席开幕式、中俄首脑会晤、签署15个合作文件、发表联合声明,这一切仅仅只用了9个小时,而光来回坐飞机就用了16个小时,就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37分钟,普京飞离北京。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事。

2022年2月6日(冬奥会开幕式第二天),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乌克兰突然对顿巴斯实施炮击,注意这次炮击发生在冬奥会停战协议期间。

冬奥会闭幕的第二天,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表示从乌克兰境内发射的一枚炮弹击中俄罗斯一座边防哨所,当天俄边防人员还发现5名乌克兰士兵非法入境,并发生交火,两辆乌军装甲车越过边境试图营救,被俄方摧毁在俄罗斯境内。当天,乌东顿涅茨克民间武装宣布顿涅茨克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征召所有男性公民入伍。

2022年2月23日,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举行加入俄罗斯全民公投,并请求俄罗斯出兵。

可以说俄罗斯早有准备,但一直挑衅并且率先发动攻击的是谁呢?或者说正是因为美国有意引发冲突,所以才能如此精准的预告冲突爆发时间。

事实多清楚啊,可为什么到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俄罗斯发动了战争?

搞清楚这些基本的事实,就能明白,为什么俄罗斯外长能够严肃地说“俄罗斯只是试图阻止战争,是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了战争”,因为这确实是事实。

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出现了集体记忆混乱?

我们还是要回到今天开头提到的:认知战争

所谓认知战,就是把人的大脑和思维变成战场,改变人的思想、思维以及行为方式。美国在2020年初,在陆、海、空、网络、太空之外新增了第六个行动领域,确定为“人类思维”,并且写入了美军的《联合作战环境2040》,这个报告就是要研究未来作战环境以及可能出现的新作战方式。

在这个报告里,明确提出“人类思维”就是北约的下一个行动领域,要融合网络、心理、神经科学以及数字技术等等,针对人性弱点以及大脑运行机制,通过制造信息过载、错误信息制造混乱,实现多种目标,比如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到错误虚假的目标上、分散注意力,又或者诱导人更加激进、造成两极分化、破坏团结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认知战并不需要传播虚假信息、制造假新闻,只需要把不适合放在大众传播环境的东西泄露,又或者利用信息泛滥更倾向于简短信息的特点,掐头去尾、有选择性的传播,就足以引发分歧。

最核心的目标就是破坏团结。

最危险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修正主义。

就在今天上午“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记者会上,针对某些日本领导人大谈所谓的秩序,秦部长正告“现在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基础上,是3500万中国军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一切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正义的历史修正主义,中国人民都决不答应!”

形势确实严峻,还是拿俄乌举例。

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明确表示俄乌冲突不升级为战争,就是要控制烈度,争取和平解决的可能,毕竟冲突还是可以随时调停的,而一旦成为战争,那就意味着你死我活。

然而乌克兰近期却在不断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试图进一步激怒俄罗斯。

3月2日,一股来自乌克兰的武装分子袭击了俄罗斯两个边境村庄,造成1名村民死亡,甚至还对校车开火,造成司机当场死亡,1名10岁的女童不治身亡,还疑似绑架6名当地村民。

无差别射杀平民、攻击校车、挟持平民做人质,这就是恐怖袭击。乌克兰官方否认这件事,说是反俄组织“俄罗斯志愿军”干的,这是“俄罗斯内部的对峙”,还说俄方“蓄意挑衅”。

与乌克兰官方到底有无关系尚不得而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反俄组织长期在乌克兰活动,如果说完全无关恐怕也不可能。而从这件事本身分析,这么做进退皆可,乌克兰官方既可以否认,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承认,俄罗斯方面也很尴尬,既得避免冲突升级为战争,又不能不做回应。

有意思的是,3月3日《俄罗斯报》报道,俄罗斯杜马通过了一项法案,对抹黑造谣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和志愿者的人施以严惩,最高可处500万卢布罚款和15年有期徒刑。

需要关注的是,在这项法案通过前,仅涉及对武装力量的抹黑攻击,但法案通过后,法律将保护所有在特别军事行动区域执行任务的人,不论是什么身份,比如正在俄乌焦点巴赫穆特激战的瓦格纳雇佣军,他们已经把旗帜插在了标志性的T-34坦克纪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小镇始终坚定认为,我们必将取得胜利,包括在全新的认知战领域,一定要看到战略、大势,而不是被表象、战术迷惑。

中国人深受儒家、道家、兵家等文化熏陶,更历经几千年历史,要比西方更适应认知战,而且我们对认知战的研究早就开始了。

这种思想就扎根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比如《孙子兵法》提出的“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在中国,战争从来不仅仅局限于武力,一切手段都可以使用,战场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相比西方人更加注重逻辑、倾向于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更讲究系统和整体。

什么意思呢?

西方人容易陷入一种思维陷阱,就是假设对手将采取同样的做法,如果对方不采取同样的做法理念就很不适应。这与过去两百年西方占据世界主导有关,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基本采取同样的思维方式,比如很少见到如中国那样的奇袭作战。

这也导致西方习惯了预设立场,容易陷入二元对立,比如西方与非西方、盟友与敌人、民主与独裁,也导致出现了美国今天越来越激烈的两极对立,在两极之间很少有中间状态,也很难理解中间状态。

典型代表就是总是要逼其他国家站队,要么是盟友要么是敌人。但中国不一样,总是尽可能避免把其他国家视为敌人,讲“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强调“求同存异”“充分尊重”,对其他国家以伙伴相称,就算一直对美国,也一直寻求尽可能合作。

在俄乌冲突中,中国始终坚持中立,呼吁和平;在处理与中俄关系时,强调“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在极为复杂的中东,中国就是能够跟各方都能达成合作。

不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人,也就给自己留下了更多回旋余地,避免被裹挟。

从很多方面也能充分体现中国的优势。

比如研究经济,西方习惯极度抽象,省略种种客观条件,总结成经济学原理和公式;中国则是把事物放在一个整体环境中,更加强调事物之间的彼此关系,在逻辑性上确实增加了难度,但在面对复杂、综合的认知战时,却又占据了优势。

这就是我们说的大局观,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就像下围棋那样,讲究的是势的积累,未必要像象棋那样必须吃掉对方,做好自己的事,积累大势,反而能够压住某些特定的战术优势。

就像最近20年,美国发动一场又一场战争,军事上确实取得一时胜利,但最终战略上反而失败了。

当然,“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还是要总结经验,善于斗争,敢于胜利,也必然能够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