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晓以熹心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聊

道歉

篇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

做错事的人不道歉?

晓以熹心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晓以熹心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明明做错了事情,当你还在为此心怀不快甚至心中愤怒委屈时,此事的始作俑者在看到你时会“嘿嘿”一笑而过。

这般算是好的,甚至还有倒打一耙的:

“还是因为你......”

“你知道错了没?你惹我生气!”

呃,或许您也是始作俑者的一员。

都没有关系。

为了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更了解“道歉”这回事,我会分几个篇幅来详述“道歉”的种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人做错了事,始终无法说出对不起三个字,这是为什么呢?

埃尔顿.约翰说过:

“‘对不起’可能是最难说出口的词了。”

这并不是玩笑话。

尽管我们可以把这些不道歉者的做法当成一种自我防御或保护自尊心的方式,但这通常还折射出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拒绝道歉常常为了保护脆弱的自我。

道歉的意义千差万别:

有的人出门在外,如果冒犯了别人或者因为自己产生意外都会很快说一声“对不起”。

但他们在和另一半争论的时候,却会向对方吼道:“我告诉你,是你错了!”

即便最后发现对方是正确的,他们也往往会固执地拒绝道歉,还有可能找各种借口。

同样地,当我们的作为或不作为给别人带来实际的生理伤害、精神损害或极度不便时,大多数人都会马上真诚地道歉。

不仅仅因为我们应该道歉,更是因为

道歉是获得原谅和减轻自身内疚感的最好方式。

即使在这些情况下,不道歉者总是会不断借口来推卸责任。

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我 拒绝道歉是出于什么心理呢?

对于不道歉者来说,“对不起”一词给他们带来的心理作用远远大于这个词本身的含义。

它会引出这些人千方百计想要逃避的

恐惧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

——恐惧感的产生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关。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人在过去受过某种刺激,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兴奋点,当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时,过去的以经验被唤起,就会产生恐惧感。

恐惧心理还与人的性格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道歉者十分害怕承认自己做错事,因为他们无法把自己的行为和人品分开。

也就是将事情原委扩大化。

如果做错了事,那他们就认定是坏人;

如果疏忽大意,那他们就肯定是既不专注不负责任的人;

如果做不好事,那就一定是无能蠢笨的人。

1

晓以熹心心理

因此,道歉就是一种对自我认同和自尊感的巨大威胁。

据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自尊很强的人,实际上内心自尊感很低。

换言之,有些人在一段关系里假裝强势,想让自己看起来有能力,其实他们相当看重且依赖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大多数人来说,道歉是表达内疚的方式,但对不道歉者来说,却是一件丢脸的事。

甚至道歉会引起他的羞耻感。

羞耻感是一种价值体验,一方面是主体对普遍性价值的认同,另一方面是对在自我体验中所确认的自我价值与这种普遍性价值之间的关系的省察,可以使人们在自省、自责中与非道德思想、行为保留必要的距离,并在对其否定中达到自我肯定。

内疚使我们感受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而丢脸则使不道歉者对自身感到糟糕。

2

晓以熹心心理

这种否定自我的情绪比内疚感可怕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多数人把道歉当作解决人际矛盾的机会,

但不道歉者却担心道歉只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指责和冲突。

3

晓以熹心心理

他们认为:

一旦他们在某件事上承认做错了,别人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把他们之前犯的拒绝道歉的所有错都加在一起。

其实这也属于认知偏差的一个范畴——将事情的后果灾难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道歉者害怕自己一旦道歉,就会承担所有责任,而另一方则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担心自己从此处于关系的弱势方。

4

晓以熹心心理

比如和另一半争吵时,他们可能害怕道歉会使对方在这场争论中免除所有责骂。

然而在大多数争吵中,夫妻双方至少都一定的责任。

因此需要我们在关系里更多地反思,摒弃掉情绪产生的想象和判断,往往偏离了事实。——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道歉者通过拒绝道歉来控制自身情绪。

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愤怒、烦躁的情绪,也会保持感情距离,极度恐惧情感上的亲密和脆弱。

他们担心哪怕放松一点点警惕都会使自己的心理防线奔溃,继而喷涌而出的无限悲伤和绝望,根本没有能力控制。

这种想法也许没错。

5

晓以熹心心理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展示这些内心深处压抑着的情感会使自己受到伤害。

健康的关系中,冲突不会导向关系的破裂。

反而人们需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冲突看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每段关系都需要诚实、尊重、开放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以这种方式打开心扉是非常有益的,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情感亲密体验,变得更加相信别人,更能够极大程度地加深人际关系满足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喜欢记得点小心心和花朵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不习惯道歉,可能是属于哪种原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