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

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

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

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

这时已经从奥尔加的手下

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

浓酽的茶叶在不停地流淌

这段诗句出自《叶普盖尼·奥涅金》,作者是俄罗斯人普希金。没想到吧,俄罗斯人竟然这么喜欢茶叶,不仅是在生活中,在诗词歌曲的字里行间中都能找到茶的踪迹。

俄罗斯人最喜欢喝的饮料除了伏特加以外还有茶叶。而且告诉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数据,俄罗斯的人均消费茶叶(克)不仅超过了日本,还超过了拥有悠久饮茶历史的中国。

当然,要问是谁的功劳,那自然是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向俄罗斯传播饮茶文化对中国人,其中刘竣周更是向俄罗斯传播饮茶文化的佼佼者,就连列宁、斯大林都对刘竣周赞誉有加。

这位大佬用茶叶征服了俄罗斯人,成了首位未取得俄罗斯国籍就获得授衔的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竣周生于1870年,祖籍湖南,客籍广东。

因为生于晚清,所以刘家的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繁重的税赋让刘家难以忍受,外加上天灾袭来,刘家只能举家逃荒,刘竣周的童年就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直到刘竣周跟随家里人逃荒到汉口,被同宗的刘氏茶坊第37代传人刘运兴收留,这才艰难生存下来。

为了报答刘云兴的接济之恩,刘竣周就在刘氏茶坊找了个学徒的工作,这不仅让他有了一份工作,更是给他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在日后还因此名垂青史。

刘竣周在汉口一边工作,一边了解茶叶,生活虽然枯燥但是茶叶的魅力却让刘竣周欲罢不能。就在刘竣周以为能一辈子待在刘氏茶坊的时候,一群俄罗斯人找上门来。

这群俄罗斯人是茶叶爱好者,他们受茶文化的影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求学。因为他们很不解,为什么中国的茶叶这么有魅力,而俄罗斯的茶叶则是无人问津。

还记得那是在1638年,蒙古大汉赠送俄罗斯使臣4箱中国茶叶,此举就好像是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火种一般,给枯燥的俄罗斯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份别样的味道。

而在之后,俄罗斯人就开始从中国引进茶叶,无数人历经千难万险打通了一条延续两百多年的“万里茶路”。就这样来自东方的神秘树叶带着一丝甘甜流入俄罗斯人的腹中,让人留下无尽遐想,更是生成了俄罗斯独特的茶文化。

但是尴尬的是,无论俄罗斯人怎么努力,这些茶叶就好像认家一样,就认中国的土地,在俄罗斯土地上生长的茶叶总是不如中国茶叶那般甘甜清香。于是这群人千里迢迢,来到了刘氏茶坊,希望能得到解决的答案。

这群俄罗斯人在和刘竣周交谈的时候,才发现茶文化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而且不同土壤生长出来的茶叶根本就是不同的口味,如果弄错土壤习性,那么很容易发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情况。

为了更好的了解土地习性,也为了把中国的茶叶引进到俄罗斯,这群人就开始引进中国的种茶、采茶、炒茶技术,同时还引进了一大批制茶的人才,刘竣周就在他们的引进行列中。

公元1893年,清朝光绪十九年十月十三日,刘竣周带着数千斤茶籽、数千株茶苗、十二位茶叶技工,跟随俄罗斯人波波夫从宁波出发,一路漂洋过海,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河、地中海、爱琴海、黑海,最终抵达俄罗斯格鲁吉亚阿扎利亚的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到现在都没有走过这么远,而在1893年,刘竣周大师就带着中国茶叶走了这么远,真是了不得。文化传播就是这样,前辈们需要克服千难万险,漂洋过海,最终才能达成目的,而中国的茶叶就是通过种种类似的途径,走向全世界。

最早时期,刘竣周在俄罗斯的黑海沿岸种下了这些来自中国的茶苗,八十公顷的土地不仅孕育着数千株茶苗,更是孕育着茶文化的嫩芽,而刘竣周等人的身份就是园丁,他们孕育着这些茶苗,更是孕育着中国向俄罗斯传播的茶文化。

经过三年的努力,刘竣周的茶园生产出第一批红茶,虽然茶叶数量不多,但是他们终于找到了适合种茶的土地,这令他们十分兴奋。于是,刘竣周又开始远渡重洋,回国挑选优质茶籽、茶苗。

往返间,刘竣周的茶园越来越大,而茶园的茶也越来越清甜。直到1900年,刘竣周茶园的茶叶在巴黎世界展览会取得了金质奖章,这意味着刘竣周茶园在俄罗斯成功落地生根,同时取得了欧洲人的认可,这些茶叶会随着这次获奖而扬名,也会不断走向欧洲贵族的餐桌。

1901年,俄罗斯政府在见证刘竣周的成功后,决定大力扶持刘竣周的茶园。因为中国距离较远,欧洲人从清朝进口茶叶要繁琐许多,运输成本也贵很多。如果这些茶叶能在黑海两岸生根,那么俄罗斯人就开辟新的茶道,把黑海的茶叶源源不断输送到欧洲,攫取贵族们的财富。

在农业部长叶尔莫洛夫的举荐下,俄罗斯政府邀请刘竣周担任皇家庄园茶厂主管。没有枪炮,也没有刀剑,刘竣周就是用一片小小的茶叶征服了俄罗斯人,并且受到俄罗斯政府的重用。

在刘竣周的建议下,俄罗斯茶叶蓬勃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传播茶文化,俄罗斯还搞了茶叶工艺学校,聘请了一大批中国茶叶大师讲课。就这样,茶叶在俄罗斯落地生根,并且蓬勃发展,刘竣周也因此被授予圣斯坦尼斯拉夫三级勋章,成了首位没有取得俄罗斯籍贯而获得勋章的中国人。

1904年,正当刘竣周经营茶园的时候,列宁、斯大林找上门来。列宁和斯大林对刘竣周也十分好奇,同时也比较喜欢来自中国的茶叶,他们与刘竣周相谈甚欢。而刘竣周对列宁、斯大林也有所耳闻,对于他们的事业,刘竣周也表示了支持,并且送给他们三万卢布,当作支援他们的活动经费。

苏共在早期也是非常贫困的,尤其是在1905年苏共第一次革命之前,用钱的地方非常多。刘竣周的这三万卢布是对他们的认可,也是对他们工作的支持,而且还给列宁和斯大林留了一个好印象。

俄罗斯十月革命后,苏俄十分重视农业,这个时候列宁就想到了种茶的刘竣周。因为西方茶叶消费量大,但是本土供给并不大,这种背景非常有助于俄罗斯茶叶的发展。于是,列宁让刘竣周担任国营茶商经理,负责发展俄罗斯茶叶。

在这个过程中,列宁不止一次希望刘竣周加入苏俄国籍,但是不忘中国人身份的刘竣周始终没有加入苏俄国籍。对刘竣周来说,苏联是自己工作的地方,中国才是自己的家,他始终是要落叶归根的,而不是漂泊异域。

1924年10月13日,鉴于刘竣周对苏俄茶叶的贡献,政府授予劳动红旗勋章,并且公开赞扬刘竣周。格鲁尼亚《东方曙光报》的标题是:“伟大的中国和格鲁吉亚人民的光荣儿子”,尽管刘竣周从未加入过外籍,但是格鲁吉亚人民还是认可了这位中国人,因为是他带来了茶叶,并且让茶叶在俄罗斯落地生根。

可能会有一些人问为什么一片小小的茶叶有这么大影响力?其实不仅是给枯燥的生活增添味道,茶叶在俄罗斯还是一种重要的军需物资。因为红茶能祛寒暖胃,所以非常适合体寒者,俄罗斯的高寒天气让茶叶显得格外重要。从1886年起,俄军就会给寒冷地区、艰苦地区的部队配发茶叶,部队饮茶之风盛行。

1850年,伊斯米洛夫军事救济院开放,他们对受伤军人的优待就是每天两次供应茶水配给。可别觉得少,那个时候俄罗斯的茶叶很多都是要依赖中国进口,本土供给并不多。为数不多的供给让军人格外珍惜,在士兵、军官中大受欢迎。

到最后,军队饮茶之分十分之盛,以至于前线部队不得不下令禁止部队在作战时的隐蔽点抽烟和饮茶,因为这会暴露隐蔽点,让部队陷入危险之中。

在卫国战争时期,因为战争的焦灼,补给困难,茶叶则是少之又少。缺茶但是又酷爱喝茶的俄罗斯人最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摘一些草药和松针代替茶叶,然后得到了全新的饮料-水煮松针。

别说听了,我看资料的时候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军队饮茶的夸张程度超乎你的想象,因为茶叶而打架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许多俄罗斯海军在靠岸第一时间就是补充茶叶,其次才是其他的生活用品。

另外,西方有关饮茶的离谱事还有很多,比如二战时期英国部队因为饮茶而暴露,继而被德军歼灭,迫使英国政府发明了全新的煮茶器,方便士兵在坦克、战壕里喝茶;抗美援朝时期,英国部队在战火纷纷时,大大方方的享受下午茶;苏俄革命时,饮茶的红军把喝酒的白军打的落花流水,有士兵因为羡慕红军茶叶供给而投降;19世纪初期,俄军为高级军官特意发放茶水津贴;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加内特·沃尔斯利要求士兵每日必须大量饮茶,不喝也要灌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嗯,可能他们都有独特的想法吧,但是许多资料回忆录都体现出西方军队饮茶的习惯,刘竣周就是因为这个受到俄罗斯的重视,列宁不止一次邀请刘竣周加入苏籍。

在多次邀请刘竣周未果后,列宁就把目光放在刘竣周的儿子刘泽荣身上。刘竣周也不好再拒绝列宁的好意,于是就向列宁介绍了自己的儿子,巧就巧在列宁还真有事让他做。

在1920年刘竣周儿子刘泽荣回国前,列宁就召见了他,一阵嘘寒问暖后语重心长地劝他在中国多做一些促进中苏友谊的事。

因为当时主持中国的是北洋政府,而北洋政府对苏联的态度是比较差的,在初期并不认可苏共,并且在苏俄十月革命时出兵西伯利亚,参加联合干涉军。

作为苏联的邻国,中国政府的态度很重要,能影响边境的和平和稳定。为了促进中苏关系进步,所以列宁委托刘泽荣做一些促进中苏友谊的事,这样有利于苏联争取北洋政府的认可。

而在之后,北洋政府倒台,列宁也离开人世。不过刘泽荣并没有忘记列宁的嘱咐,在中国还是积极负责与苏联相关的一些工作,并且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驻苏使馆参赞,成为中苏沟通的一个桥梁。在1949年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更是委任刘泽荣为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外交部顾问。

1924年,斯大林又一次邀请刘竣周加入苏籍,但是刘竣周又一次拒绝了,并且于次年回国。刘竣周如果想要入籍,那么沙皇时期就入籍了,但是一心落叶归根的刘竣周坚持不入俄籍,为此多次拒绝列宁、斯大林的邀请,最终选择放弃半生经营的茶园回国安顿晚年。

回国后,刘竣周就找到了在哈尔滨工作的刘泽荣,并且选择在哈尔滨定居。这位老人早年远渡重洋,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在俄罗斯,在晚年时期格外思乡,他想多看看这壮丽的河山,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但是天不假年,1942年的时候,刘竣周不幸从马背摔下,不治身亡。他的儿子长期负责维护中苏关系,并且担任《俄汉新辞典》的翻译,一直到1970年因病去世。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如今中俄关系尤为重要,我们不能忘记刘竣周父子为中俄友好所做的贡献,也不能忘记刘俊泽传播茶文化的贡献,希望中俄能继续友好下去,同时也希望中华茶文化在世界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