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又要在芯片上大作文章,搞点事情了。

据报道,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吊销美国供应商对华为的出口许可证,以扩大科技贸易限制,“允许向华为出口的政策正在逐步取消”,这意味着高通、Intel将无法向大陆供货。

许多人称华为或将迎来“至暗时刻”,遭受“灭顶之灾”。

在芯片领域,中美两国的交锋中,华为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对华为旷日持久的打压是美国在华为崛起以后一贯执行的。

从禁用华为5G设备,到不让台积电和其他半导体企业为其代工外,美国又再次加大了打压力度。但现在的半导体行业,已经不再是美国的“一言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损人不利己

一位熟悉政府政策审议的前高级安全官员表示:“允许向华为出口的政策正在逐步取消。” “白宫现在告诉商务部,‘切断4G销售,是时候让华为承受更多痛苦,试图结束他们。’”

美国显然忘了,在全球化时代,早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试图在芯片上卡中国脖子,在政策之下有些美国本土企业也不好过,也承受着“更多痛苦”,此前芯片法案中的一些苛刻条款引发了强烈的争议,部分美国本土芯片企业高管“感到心痛”。

实际上,在业内人士看来,芯片法案并不是个彻底的香饽饽,它的不少申请条件都颇具争议。除此之外,法案中对中国的针对,导致许多半导体公司被迫改变往后决策,放弃庞大的中国市场。

大手笔的补贴在一开始会吸引更多资本入局,但从更长远来看,落地困难,效果不知能否达到预期。对于我们来说,急迫感是需要的,但不战而退是不可能的,产生更多的焦虑和悲观情绪也没必要,毕竟在半导体产业已经深度全球化的今天,美国重新夺回产业链主导权的美梦注定无法实现。

也许国内的半导体产业的确会承受一段时间的压力,但是随着我们在科研上的不断投入,技术的持续突破,相信前景依旧是明朗的。

危机刺激互联网企业砸钱搞科研

国家早就出手扶持国内的半导体产业了,老美的打压只会让我国的从业人员越挫越勇,加大对半导体的投入,加速产业的进步。比如中芯国际,2022年的营收突破了72亿美元,同比增长34%,毛利率38%,创下令人瞩目的历史纪录。

而除了专精半导体的企业们,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们也“变了”,尤其是腾讯、阿里,在科

上的投入有目共睹。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规模十大互联网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771.8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互联网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几年大厂裁员的消息屡见不鲜,动不动调整业务、降本增效,“优化”整个部门。

但在科研的投入上,这些大厂们却不吝啬砸钱。也许是他们深知,技术才是核心的竞争力,不然华为的困境会不断上演,落后者终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被出局。

危机除了是困境,也是进步的催化剂。2018年的时候,美国商务部宣布在未来 7 年内美国公司将禁止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同时,美国正式对华为发起了制裁。

在危机的刺激下,大厂们走上了砸钱科研、投资芯片的道路。

从2018年这个重要节点开始到2021年,大厂们对半导体芯片的投资数量不断增长,在2021年到达顶峰。而去年,由于部分芯片产能饱和,再加上整体投资的普遍收缩,投资数量也整体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就连美团和字节跳动也在2021年出手投资了半导体产业。

先看阿里,2018 年 9 月,阿里合并中天微和达摩院,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在第二年就正式推出了AI 芯片。

华为更不必说,作为被美国“念念不忘”针对的受害者,早已研发了自己的芯片,而投资布局也是深谋远虑,贯穿了芯片半导体上中下游整个生产链条。自从遭受美国制裁后,华为没有坐以待毙,转变了在世界各地寻找代工厂的观念,转向投资国内企业,摆脱美国的束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 年,马化腾就在一次论坛上表示,腾讯的许多产品对对芯片的需求大,可以倒逼芯片设计行业做出针对性设计。2020年,腾讯成立了专注芯片研发的蓬莱实验室,旨在实现芯片端到端设计、验证全覆盖。2021年11月,腾讯首次披露了自研的三款芯片。

不管是半导体企业还是与芯片息息相关的互联网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掌握芯片的话语权,不再被美国“卡脖子”。而美国试图靠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举动,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人不利己,我们早已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