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卷诗书一窗月

每天七点,为你读诗

诗词曲赋,名著散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惊蛰,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

《说文解字》中"蛰",是"藏"的意思,"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藏","藏",即"存身",意为"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意味着生命一个新轮回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所以一个节气大约15天,又被称为“三候”。惊蛰节气就划分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说是春光灿烂,百鸟归来的景象。桃花红、梨花白,布谷鸟开始催促农民春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候|桃始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乃闹春之始,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流水桃花,千媚百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候 | 仓庚鸣

仓庚为黄鹂,

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

嘤其鸣,求其友。

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候 | 鹰化为鸠

古称布谷鸟为鸠,

春时因

“喙尚柔,不能捕鸟,

瞪目忍饥,如痴而化”

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惊蛰吃梨

这一天,古时素来有吃梨的习俗。

此刻虽然万物复苏,但乍暖还寒。天气尚属干燥,人也容易口干舌燥,易感春寒。这时候吃个梨,汁水清甜,不仅润肺止咳、滋阴清热,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鲜甜。

在陕西、山西、苏北一带还有“惊蛰吃个梨,一年都精神”的说法。因为“梨”亦有“离”之意,人们在这一天吃梨,亦有“离家创业”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听惊雷,驱霉运

在古时人们的想象中,人间的雷是由雷神掌控的。今天的他一手持锤,一手连击天鼓。于是,人间便响起惊雷万声。

一声惊雷,唤醒所有在冬眠的动物。蚊虫鼠蚁,也将应声而起,四处觅食。因此,古时人们会手持艾草薰香等,驱散蚁虫及霉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祭白虎,化是非

有些地方要祭白虎,即祭拜用纸绘成的白老虎。用猪油涂在纸老虎的嘴上,意为将其喂饱。

因为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这样令它不能再出口伤人,也寓意不再有是是非非。

■ 打小人,抖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坤宫半夜一声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蛰户花房晓已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阔风高吹烛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明雨急打窗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顿然草木精神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是寒暄气候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惟有石龟并木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守株不动任春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惊蛰,

春雷一声响,万物齐生长,

像一个定时闹钟,惊动沉睡的万物

韶光还如电抹,光阴声声叩问,

愿你明志,奋进,看遍人生好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