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富国观点

宏观情况

随着疫情影响消退,春节后复产复工步伐加快,2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景气超预期扩张,各分项指数均保持在扩张区间中,供需两端均有所修复,其中生产恢复较快。从经济数据来看,国内经济逐步恢复,市场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不过部分有可能是因为春节错位因素引起,复苏力度有待进一步持续观察。预计后续政策上仍保持相对宽松,精准的结构政策有望持续发力,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将逐步显现。

海外方面,美国最新公布的失业率是53年以来的历史低位,以及就业人数修复至历史新高,叠加美国制造业复苏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通胀韧性超出市场预期,或将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欧洲央行管委表示仍将进一步加息。

近期市场

上证指数+1.87%、深证成指+0.55%、创业板指-0.27%。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建筑装饰、传媒领涨;电力设备、汽车、有色金属领跌。沪深两市成交额略有回暖,沪深两市周度成交额42322亿元,较上周增加447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66.19亿元。

政策面上,首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面简称《规划》),数字经济再迎政策端重磅利好。 “云+网”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和生产工具,相关“卖铲人“板块如运营商、国资云、数据中心等方向获得了一定的关注,成交量显著提升。

其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推动中医药行业快速发展。

周四,特斯拉宣布下一代平台将减少75%的碳化硅,并且下一代永磁电机将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特斯拉并未公布具体替代方案,相关板块稀土、碳化硅、汽车零部件板块快速下跌。

房地产方面,二手房销售恢复领先新房,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全面回暖,北京、成都、苏州、杭州等城市周度成交量同环比均有较大涨幅。预计楼市政策环境预计将保持宽松,全国“两会”后供需两端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大。

市场展望

国内两会期间伴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逐步披露,业绩证伪是接下来需要重视的因素,警惕预期与现实的差距会带来市场的波动,当前A股有政策预期做支撑位,震荡的特征可能仍要延续一段时间,两会后积极政策出台以及人民币汇率逐步企稳,市场或有望上行。建议关注,央企价值重估主题以及困境反转板块如半导体、信创等。

02

机构看市

本周“机构看市”栏目为您送上的是合晟资产《债券策略简报》

一、宏观事件

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

二、事件点评

1、随着春节假日因素和疫情影响消退,制造业企业生产恢复加快,市场需求继续改善。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6.7%,比上月上升6.9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4.1%,比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52.4%,比上月上升6.3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4.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中,2月份各地工程项目集中复工,建筑业施工进度加快,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2%,比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春节过后服务业复商复市加快,景气水平升至近期高点,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等8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三、市场策略

我们坚定看好今年信用债市场的表现。当前经济处于复苏早期,在外需走弱,出口承压的背景下,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今年都更加注重内需的拉动。金融政策环境将更为友好,各种不利于经济复苏、信用扩张的限制性政策都在缓解。对于信用债市场的投资而言,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企业的信用资质变化往往是渐进式的,是有迹可循的,而政策方向的调整和执行的力度往往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这也是去年我们看到信用债市场比较难做的原因。而今年我们对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效率保持乐观的态度,比2021年和2022年要更好。2023年是党的第二个100年的开局阶段,换届后新的领导班子会有更强的动力去开创新气象,同时也是走出三年疫情影响的首年,生活重回正轨,人民群众也有强烈的经济发展诉求,从上到下对躺平式干部的容忍度也在降低。政治稳定、目标明确、执行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都在加强。

本周财政部发布会上,财政部长刘昆表示,将适量扩大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2023年,我们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加力点主要是三个: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央行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表态要“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更好撬动投资”。

我们判断今年稳内需、宽信用的政策方向有利于微观信用环境的改善,各企业主体的信用利差将更多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和信用资质。不同资质主体,无论是产业债、地产债还是城投债的信用资质将进一步分化,单纯依赖信仰搏刚兑的风险在提升,信用研究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基于信用研究的信用债投资将有更好的收益空间和发挥余地。

产业债方面,扩内需下信用扩张的方向已经明确,随着地产销售逐步企稳中上游钢铁、水泥、建材的需求也将进一步修复,内需相关的产业景气度有较好的表现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行业面临需求端的压力。从配置角度看,一方面把握景气度阶段性下滑行业里国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行业景气度向好的行业里,把握一些品种的利差机会。一些大型的民企产业集团在经历2022年反垄断的打击后,随着资产处置进程的深入和银行端融资的修复,整体的信用风险在收敛。2023年外需走弱的背景下,政策的关键词是不折腾,一些大集团的民营企业家的政治风险短期降低。

地产债方面, 2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额5184亿元,环比增长29.8%,同比增长11.8%,同环比已实现转正;销售面积3180万平米,环比增长32.4%,同比下降1.9%,降幅较1月收窄34.4个百分点。剔除春节错期影响,1-2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12.5%、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5%,较1月收窄19.3个、15.9个百分点。受疫情管控全面松绑、购房预期扭转等因素影响,百强房企前两月销售明显改善,后续随着传统供应旺季到来、二手房热度向新房传导,三月小阳春值得期待。二手房销售恢复领先新房,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全面回暖,北京、成都、苏州、杭州等城市周度成交量同环比均有较大涨幅。2月20日,为进一步发挥私募基金多元化资产配置、专业投资运作优势,满足不动产领域合理融资需求,证监会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中基协发布《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备案指引(试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发展全局,当年的暴击有多猛烈,当下的关怀就有多温暖。但最后能受益的还得是那些信用优势显著、品牌优秀的龙头房企。房企地产债的价格涨幅已经较大,后续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较为有限。当下房地产债的投资更多的是基于主体信用资质的持有至到期策略,交易策略的空间已经较小。而部分弱资质主体当前价格相较于基本面的改善情况有一定高估,建议把握情绪火爆的时间窗口,通过同资质主体间和同主体不同期限品种间的转换,进一步提升组合的信用资质。

城投债方面分化在进一步加大,以遵义为代表的网红地区在银行贷款展期之后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债务压力,债券的还本付息资金仍需要政府的协调解决,不排除非公开债券协调展期的可能,2月8日,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通过延期平滑、展期续持、筹集资金偿还等方式妥善解决2023年到期企业债券本息,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切实维护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市场对打破刚兑的预期在升温,也因此带动了城投债市场的重定价。去年年初理财缺资产,加上城投刚兑信仰加持,无论好坏城投的利差都已经压到非常低的位置,为去年下半年银行理财净值不达标造成的赎回潮埋下伏笔。今年在扩内需的大背景下,城投平台仍是政府加杠杆、拉动基建的重要抓手,也是信用扩张的重要一环,迅速全面的城投信用危机是不会出现的。但区域性、阶段性,分品种的展期协商的风险在提升。从策略上要加大研究力度,仔细甄别,公募债、企业债优先。避免对尾部区县的下沉,特别是非标已经出险的一些地区。规避存在结构化发行和非标转标发行的相关主体。

03

一周热点分析

事件: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3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

点评:

北交所首批做市业务对标科创板,启动效率更高。与科创板做市业务推进情况相对比,北交所做市规模对标,效率更高。在做市启动与细则发布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细则规定的审批时长上,北交所较科创板效率更高;首批共有13家券商将参与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其中国金证券参与北交所做市证券数量高达22只。其次,匹配北交所流动性较低的特性,北交所较科创板更强调连续报价期间参与率要求。北交所在竞价交易的基础上引入做市交易有助于缩小市场买卖价差,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同时通过引入增量资金,能够增加市场订单深度,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市场稳定性,进一步推进了市场改革创新,完善了市场交易制度,增强了市场活力韧性,北交所市场流动性有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