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除夕夜,毛主席面带忧愁的坐上餐桌。

毛主席有心事,此时国内连连遭遇灾情,老百姓一日三餐都成大问题。

作为执牛耳者,毛主席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促成国内农业生产上。连夜的工作,让毛主席的生活变得很是匆忙。即便是除夕夜,毛主席也工作到深夜之久,才匆匆服下一粒安眠药坐上餐桌等待吃饭。

从吃饭到睡觉,毛主席仅仅只留给自己半个小时的时间。

简单吃过晚饭之后,他便需要立马入睡,确保第二天清晨便早起处理各项公文。正当毛主席思绪万千之际,厨师陈汝明端上一盘葱花饼放在餐桌上。这是毛主席平日里最喜爱的一类食物,葱花饼油水大,吃起来也足够方便非常符合毛主席快食的理念。

但毛主席用筷子夹起葱油饼轻咬一口后,便严肃地叫回陈汝明。陈汝明还在后厨赶制各类餐食,留给他筹备菜品的时间并不多。但让陈汝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向随和的毛主席竟然大发雷霆,痛斥了他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十里洋场的小学徒

在毛主席身边担任厨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毛主席素来要求餐食简单化,不喜欢耗费时间过长烹制的饭菜。平日里毛主席便多次强调做事需要分秒必争,对于他而言吃饭这件事情在生活上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这也就使得一批批厨师抱着做好、做精菜肴的想法来到毛主席家中,大多工作半年时间便会自行离开。

这也就使得陈汝明得到机会,自1954年开始他便负责为毛主席烹制菜肴,为毛主席一家服务19年之久。陈汝明出生于山东莱州的一户农村,13岁便因为家中贫困被迫来到天津打工。

彼时的天津,还是外国人的乐土。陈汝明想要在天津卫寻得一份差事,最好的选择自然是奔向租界钻入厨房做学徒。法餐、英餐、俄国菜,工作十余年之久,陈汝明逐步摸索各路客人的口味,快速学习海内外烹饪技术,摇身一变成为天津卫赫赫有名的厨师。

但说到底,此时的天津卫注定外国人才是主角。即便已经成为天津各路食客最为赞誉的顶级厨师,陈汝明一家的生活依旧只是挣扎在温饱线上。1948年11月29日,我军经由29小时的鏖战顺利解放天津。陈汝明同父母如此说道:“天亮了!“

02 国宴大师

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抓紧培养、保护各行各业大师级人物。

陈汝明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份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位需要点头哈腰向洋人致歉的厨子,而是实打实受人尊重的厨师。自1956年起,陈汝明因厨艺精湛被调入北京工作,主要负责在外宾专列列车上接待海内外名士、国家级领导人。

1954年,陈汝明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他被铁路局工作人员派往一辆颇为神秘的专列列车。正式开始工作之后,陈汝明才知晓他将会跟随毛主席的专列远赴大江南北各地。毛主席一年常有3-4个月的时间,需要远赴各地省份考察民情,列车便成为毛主席处理公务、生活的主要场地。

由于彼时国内经济情况大体向上发展,专列列车上琳琅满目的原材料不少。知晓毛主席喜欢面食、河鲜的陈汝明,多有机会用朴实无华的原材料制成一道道深受毛主席喜爱的菜肴。烹制武昌鱼,陈汝明便将鱼肉同紫苏叶子腌制,放入铁锅中慢炖熬制。陈汝明知晓,这是毛主席家乡烹制鱼肉的惯用手法。毛主席夹起鱼肉,深吸一口气感慨道:“小陈有心,这是家乡的味道!”但,奖罚分明的毛主席也有自己严苛的一面。

而陈汝明不知晓,自己即将惹下天大的“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酿成大祸

表现出众的陈汝明,被毛主席叫到家中担任厨师。

1960年,国内遭遇灾情,陈汝明能够清楚感受到灾情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各类河鲜、肉类原材料锐减,他能够施展的原材料主要以面粉、小葱为主。

毛主席多次谈到陈汝明等人烹制菜肴的问题,再三强调国家处在困难时期,切莫浪费食材制成一些小而美的菜肴。但看着每日吃饭时间固定只有半小时,平日里习惯吃一口葱油饼对付日子的毛主席,陈汝明心里可谓是格外心疼。

他想到偷偷在葱油饼上抹上一层猪油的方法,尽可能给毛主席的晚餐多加一些油水。在厨房鼓捣时,陈汝明还喃喃道:“今天是除夕夜,主席吃好一点应该不会责备自己…”
但当主席轻咬一口葱油饼之后,瞬间喷涌而出的汁水让他意识到今天的葱油饼同往日相比,存有相当大的差距。他急忙找来陈汝明,连声斥责他私自在葱油饼上涂抹猪油的做法。毛主席拍了拍陈汝明的肩膀说道:“小陈,国家正处在危难之际,我们更应当为老百姓多节省一些。”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陈汝明改变自己烹煮菜肴的方式方法,以简单、快捷的方式制成更多简朴爽口的菜肴。

为毛主席工作16年之久后,带过无数高徒的陈汝明,最终于2012年3月14日凌晨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