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相信,我所在的城市,竟然还有这种事。

在一个以文明富足、GDP超过万亿的地方,竟然如此对待我们的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3日晚间,一位网友给我看了几则这样的反馈:

一位刘英勇的老师,向城阳区实名反映说:

我是一名教育部门购买服务的教师,工作量跟正式老师一模一样,担当的教学任务丝毫不少甚至付出更多。

不实际干的人,是体会不到月底发工资时三千不到的那种耻辱感。

教育是民生行业,特殊行业,不能凭心情辞职,有一大帮的孩子要带,靠的是情怀和责任心。我也喜欢这份工作。

与那些年轻的以派遣为跳板,边工作边考编制的老师不同,年龄大的派遣老师更需要收入与付出相对平衡……生活压力大,2900活不了啊,教育情怀成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阳白沙湾小学的林女士,说得也很实在:

每次看见这个工资,感觉一点信心也没有!我们也需要生活,就想知道现在2900一个月能干点什么。为什么别的区劳务派遣工资提高,我们却不高反降。

我们拿着最低工资,我们也需要生活,需要养家糊口,上有老下有小,说实话自己正常开销都不够……

什么叫做绝望呢,就是反映问题的老师们,已经实名到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单位了。

比如,一位名叫“姜延芳”的老师反映,自己作为劳务派遣教师快两年了,从一开始工资4500(包含个人保险,无公积金),开到手3100左右(保险就得自己交1500),今年社保基数又上调,开到手顶多2900。

“这是青岛市最底层了吧?家里还有老婆孩子需要养,能不能给我们这些派遣老师涨涨工资啊?学校还得要求老师拿出成绩,这样对我们的信心打击挺大的。根本没有办法奔小康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幼儿园到小学,实名的老师们不止一个。而且作为青岛人,都应该知道2900块钱,一个月能够干什么:在门口吃碗面都要15到25元的情况下,大概也就只够一个人吃饭的;如果加上物业费、水电费、加油钱,基本就得倒贴了。如果再有房贷,大概一家人都不会好过。

现在在超市里卖个菜,商场里招个服务员,也是四五千元起步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人拿着菲薄的收入,肩扛教书育人的各种任务,除了情怀,大概也就是热爱了。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当一帮老师们连生活都成了问题的时候,你觉得,还会有士气、有心情、有信心做好这些么?城阳这几年,中考、高考成绩明显落后于经济水平和人口增长,原因是不是就找到了呢?

城阳区教体局的回复,非常的标准,也非常的统一:经区教育体育局落实,目前正在研究购买服务教师工资待遇调整事宜。如此冷血和刻板,是什么蒙蔽了你们的良知?

城阳区真的缺那些费用吗?恐怕也不是。除去帮助开发商,进行各种卖房补贴之外,一个街道的谋温费用就高达188万,另一个街道督促打扫卫生的费用,三年506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上初中、上高中的时候,听说过很多民办教师艰辛生活的故事。没想到二三十年过去了,竟然在美丽的岛城再次上演。

从修路、造城、美化河流和街道,维护秩序和文明的费用里,给老师们挤出点费用吧。因为他们面对的可能是你的孩子,也可能是我的孩子。他们在培育城市的明天,而我们这个城市,应该为他们留下一片生存、生活,发展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