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湖北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个事件:
湖北黄石,一位70岁的老母亲,因自己身体不好,不愿意成为儿子的负担,不想替儿子增添压力,于是她思量再三之后,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带上农药,独自离开了家。
这意味着什么,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想得到答案。
而儿子在发现母亲离家之后,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经过了6个小时的寻找,民警终于将7旬母亲找了回来。
回到派出所时,这位年迈的母亲,颤颤巍巍地被警察扶着,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农药瓶子。
而儿子,早已哭成了泪人。
他无法想象,要不是自己发现及时,要不是民警尽力寻找,也许,自己和母亲已经天人永隔。
见到母亲,他几近崩溃:
“你怎么这么想不开?跟我回家吧!”
说到此处,他也不忘感谢民警,语无伦次地说:
“谢谢你们,天哪,真的谢谢你们。”
这世间任何的词语,都比不过“失而复得”这四个字。
而此时的母亲,紧紧地依偎在儿子的身边,沉默着,不发一语,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般。
或许此刻,她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些不妥,她不该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放弃这个家。
但悲哀的是,在那个当下,那是她最后能为孩子做出的最大牺牲。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读出来的是母爱的伟大,可我却读出了亲情在贫穷中滋生出的刺痛感。
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而言,儿子的压力很大,要结婚生子,要养家糊口,房贷车贷,每一个都是一座大山,而母亲却身体不好,一直在给她拖后腿,于是她就诞生了“自行离开”的想法。
你能指责这个儿子无能吗?
不能。
为了生活他已经拼尽全力,母亲走丢之后他也在尽力寻找,可是他的人生充满太多的无奈和心酸,他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大程度。
你能说这个母亲绝情吗?
可是,她所代表的正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国式父母”的模样。
他们勤勤恳恳为子女付出一生,牺牲一生,当他们老了之后,体弱多病的时候,还在想着如何为子女减少负担,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没有错。
可正是因为双方都是好人,这个新闻才会显得那么悲凉和心酸。
在这个新闻冲上热榜之后,许多网友在评论区里的留言让人泪目:
黄石的这一对母子,让我想起湖北的另一个母亲。
2022年7月,湖北彭女士报警称自己母亲失踪了。
临走之前,老人留下一张纸条给家人,在凌晨独自离家。
纸条中的内容显示,老人身患重病,自知救治无望。她不想连累孩子,不愿成为他们的负担,所以先行离开。
而当老人被发现时,她已经躺在了冰冷的河中央,飘在水面上的她,看上去是那么孤独,那么平静,就这样一个人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她会害怕吗?
或许是的。
但,对儿女的奉献,已经大过死亡带来的恐惧。
她没有哭喊,没有求助,直到警察到来时,她已经瑟瑟发抖,所幸的是,她尚有一丝呼吸。
这便是中国父母最令人泪目的地方。
年轻时她们为了儿女一生辛劳,老了,干不动了,却前所未有的害怕自己成为儿女的负累。
她们卑微而小心翼翼的样子,太让人心痛。
2018年,安徽六安一对老夫妻双双去世。
一开始,是老太太查出患有骨髓纤维化,医生断定活不过5年。
两个月后,老爷子也查出患有“急性肾脏综合征”,很有可能会转化为尿毒症,需要长期治疗。
老两口住在同一家医院的不同楼栋里。
就在那个冬夜,老爷子借口想喝稀饭,支开了陪护的儿子。
他给老伴儿打了个电话,披上羽绒服,穿戴整齐后,两人碰面,走出了医院。
他们把手机关机,拦下一辆的士,来到新安大桥上。
他们互相搀扶着,走过那个10米宽的交叉路口。
那短短的25秒视频,竟是他们留在这个世间,最后的影像。
冬夜的河水,冰冷刺骨。
3天后,两位老人的尸体被发现在1公里外的大桥下。
后来儿子得知,父亲转到肾脏内科那天,跟亲人曾说过:我不怕死,就怕连累孩子。
有人曾剖析过老人的自杀逻辑:
若老年人不能为子女做事情,他们就会有亏欠感,就觉得自己该死。
而为人子女的,光是写下这些话,都觉得心如刀绞。
“疾病缠身的我,已经不能再为你遮风挡雨了,这一生,我唯一还能为你做的,就是静静地离去,不给你添麻烦。”
6岁那年,我奶奶去世。
她患有直肠癌,在那个年代,癌症的治疗,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
她深知自己患的是绝症,拒绝了家人要给她治疗的请求。
被痛苦折磨的她,在一个无人照看的日子里,选择了上吊自杀。
那一年,我还年幼,看着哭成泪人的父亲和大伯,我始终不理解:为什么人一定要选择这样残忍的方式离开?
后来我才明白:
这是她的心甘情愿,这是她的另一种方式的成全。
在那个当下,她不害怕死亡,因为对儿女的爱早已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
而在很多农村和偏僻的地方,像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
在湖北某个农村,甚至还有“自杀洞”,“自杀屋”,那些斑驳的痕迹里,记录的是一个个老人决绝赴死的故事。
他们或许生活无法自理,或许身患重病,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不愿成为孩子的负担。
主持人张泉灵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她有一次去偏僻地方的敬老院采访老人。
在说话的过程中,闻到老人身上的气味。
她小心地问老人,多久洗一次澡。
老人们说:尽量不洗澡,因为年纪大了,洗澡容易滑倒,一旦摔倒,儿女的下半辈子就麻烦了。
他们用减少洗澡的方式,防止意外发生的概率,才会有我们一直“嫌弃”的“老人味儿”。
这个故事,击中了太多人的心。
它刻骨又淋漓地叙述着中国父母的模样:
孩子需要时,如蜜蜂一样奔波、劳作、给予;感到自己没价值、成累赘时,情愿远远隐去,默默倒下,无声无息。
见过瞒着子女到医院检查,发现已是肺癌晚期的母亲。
那个清晨,她带着安眠药,留下一封信,出了门再也没有回家。
见过得了新冠之后,离家出走,在荒地里等待死亡的母亲。
她以为新冠是什么治不好的大病,不想这样的自己,给子女造成麻烦。
还见过在肝癌晚期,躺在病床上不肯吸氧的父亲。
他总想给女儿省下一点钱,可是一小时的氧气才4块钱,他却总觉得,能给女儿省下几块是几块。
李荣浩有首歌《爸爸妈妈》,歌曲让无数网友泪目,在网易云20多万条评论中,心理防线瞬间被一条高赞留言击溃。
“那天晚上听我爸说:如果哪天你养不动我了,就往爸的酒里下药,爸一定喝……”
年迈的父母,始终觉得,贫穷卑微的自己,是孩子的负担。
但其实,他们的存在,就是儿女最大的依赖。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到:
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据相关统计,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超过2亿。
我们父母这一代人,遭遇过60年大饥荒,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还遇上了上山下乡等等。
他们受到的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是他们什么都不说,而是默默地把最好的东西给了我们。
这世间,唯有父母的爱,从不计较得失,从不在意回报。即使为你拼掉性命,他们也在所不辞。
这世间,也只有父母的爱,能配得上“倾尽所有”。
他们曾不嫌麻烦地一次次把幼小的你扛在肩头,不辞劳苦地一年年帮成家的你带孩子。
现在,该轮到我们做子女的了。
多一些主动,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承担,
他们就能少一些小心,少一些拘谨,少一些善意的伪装。
不要太计较金钱,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过法,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些亲情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
而我也想对所有的父母说,不要自己私下做决定,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子女的安全感和内心的归宿。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
愿天下父母和孩子都能相携完满地走完人生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