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机旁,医务人员都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看着张景穿刺操作,此时的张景已经人针合一,眼手默契,在彩超引导下,手中的穿刺细针精准抵达患者甲状腺右叶的一个微小结节,穿刺既成功又精彩……医务人员都长舒了一口气,不由得都赞叹道:“这是真功夫,‘张一针’果然名不虚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女医生张景在为患者进行穿刺

32岁的张景是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的一名女主治医师,她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是甲状腺外科医学硕士。2017年刚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年轻医师一样,张景兢兢业业完成着住院医师工作,她非常羡慕上级医师驾驭高难度手术,也憧憬着自己也能像主刀手术。科主任靳小石看出了张景心思,语重心长地说:“普通外科手术从阑尾、疝气到胰十二指肠手术,手术没有大小区别,每台手术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做为保证。住院医师是职业生涯的起步,因此一定要打牢基础。”之后,靳小石对张景言传身教,特别是在临床“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功上严格要求,反复锤炼技能,培养严谨学风,打牢住院医师本领与根基,张景说:“靳小石主任在医疗技术上有一种 ‘较真’精神,从中我学到很多宝贵经验。”

2018年,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开展了甲状腺细针穿刺技术,看似普通的穿刺操作其实非常考验基本功。张景在第一次接触到穿刺操作后,就痴迷上了这项技术。在科主任靳小石的全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她利用工余时间学习超声理论和操作,顺利通过了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之后,医院和科室派遣她前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学习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技术,此外她还多次参加国内权威穿刺培训。张景潜心钻研穿刺技术,那段时间,她下班回到家中就会观看国内外穿刺教学视频和阅读文献资料,反复琢磨,并在豆腐上做了无数次苦练,即便是在晚上临入眠前脑海中也在反复琢磨穿刺细节与要领。她深刻体会到,对穿刺技术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是成功穿刺的保证,手中细如发丝的穿刺细针,面对的都是微小的“靶标”,把握不好的话虽在毫厘之间但结果却会是差之千里。更重要的是,小小穿刺细针往往承载了患者和家属的重托和希望。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不断勤学苦练和反思总结,张景成长很快,逐步独立成功完成了一些常规穿刺操作,但她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继续钻研深耕穿刺技术,随着穿刺水平越来越高,一些复杂疑难穿刺也被她一一攻克,“一针准”的赞誉也不胫而走,展现了外科女医生的巾帼风采。

多发微小结节的精准穿刺难度极高,一位女患者甲状腺双叶多发微小结节,直径分别为5mm和3mm,同时左侧颈部有一异常小淋巴结直径7mm,这种情况往往很难明确诊断,为尽快明确诊断,张景成功为女患者细针穿刺取材送病理活检,穿刺病理结果提示:甲状腺双叶乳头状癌伴左颈淋巴结转移,由此女患者及时接受手术,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康复出院。

还有一位女患者,在外院行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存在恶性风险,有穿刺活检指征,但穿刺出血风险极高故没有穿刺。女患者内心非常焦虑,于是前来就诊。张景首先用超声对其甲状腺结节进行了穿刺前评估,结节位于甲状腺右叶上极,长径约0.4cm,紧邻重要解剖结构:内侧为甲状软骨板、外侧为颈总动脉,上方为甲状腺上动脉,确实存在穿刺出血风险。张景没有放弃,迎难而上,成功进行了穿刺活检,过程中重要血管均未损伤。穿刺病理结果提示: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女患者及时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得到及时治疗的女患者对张景和医护人员感激万分。

如今,张景已经是科里的技术骨干,如愿在无影灯下为患者精心手术。但对于穿刺,她依然执着热爱,不离不弃细细的穿刺针,截止目前,张景已经累计成功完成甲状腺、颈部淋巴结微小疑难结节的精准定位穿刺近2000例。同时,还开展了乳腺结节的穿刺活检、乳腺微小结节的术前穿刺定位、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等技术,她说:“穿刺细针是医生的好助手,亲手穿刺,明确诊断,手术起来心里更加踏实有底。”(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