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孩子向你表达“爱”,你的反应决定了他今后“爱”的能力。

高情商的父母,无论是接受还是拒绝,都不会让孩子的爱落空。

作者 | 时光屿

试想一下,当你把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心爱的人,却遭到对方责骂,会是什么心情?

近日,江苏南通的一个男生就遭遇了这样的事,而斥责他的人,正是他的妈妈。

原来,他看到妈妈的手机已经很破旧也不舍得换,很心疼,决定用自己攒的压岁钱买一个新的送给妈妈。

他把手机藏在怀里,准备给妈妈一个惊喜。

没想到,妈妈看到后没有丝毫开心,反而满脸愤怒,毫不留情地指责他:“你这就是乱花钱!赶紧去把手机退掉……”

可以看出,妈妈对儿子擅自动用压岁钱买手机很生气,完全顾不上儿子准备这个礼物有多用心。

为了买到性价比高的手机,他一次次地到店里比较、试用;为了省钱,他还抛开面子和店员砍价。

他期待着得到妈妈的肯定和表扬,没想到却换来“一顿呵斥”。

一个本该温馨的场面,如今却变得异常压抑。

就像网友的感叹:很遗憾,这位妈妈可能再也收不到孩子如此有爱的礼物了……

心理学家李雪老师曾说:

语言是个奇妙的东西,父母的回应反映了父母教育方式的选择,更反映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每个孩子都曾乐于为父母制造惊喜,可是渐渐地有些孩子却再也不愿意花心思做这件事。

原因就在于当孩子付出爱时,父母给予了怎样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拒绝孩子的心意

会把他们伤得很深

一天晚饭后,我和女儿在厨房洗草莓。

我挑了一个最大最红的草莓送到女儿嘴边,谁知她却拿在手里,转身跑向了爸爸,还边跑边喊:“爸爸,吃草莓啦!”

我心里正羡慕爸爸的“好人缘”,却听到他对女儿说:“你吃吧,我不爱吃。”

女儿瞬间像泄了气的皮球,讪讪地走回来把草莓送给了我。

那一刻,我很心疼眼前的这个小不点,故意地大口吃起草莓来,还不忘夸奖她:“谢谢宝宝,你给我的草莓真甜。”

女儿见我吃得开心,脸上露出了活泼的笑容。

事后我和爸爸谈起这件事,他却很委屈:“草莓谁都爱吃,我想着,我少吃一个,女儿就能多吃一个……”

爸爸因为自己舍不得吃而拒绝孩子,却不知他的一番好意同时也辜负了孩子的一片真心。

孩子对父母的爱简单又纯粹,她们满心欢喜地把最好的东西送给父母,就是希望自己的这份爱被接纳。

而父母的拒绝只会把她们满满的热情一下子浇灭,这种挫败感会让孩子很受伤,甚至今后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爱。

知乎网友@北落师宝也经历过同样的事。

她在高中时攒下一笔零花钱,上大学后的第一年,她满心欢喜的给妈妈买了一条羽绒裤,给爸爸买了一件羽绒服。

妈妈看到后激动地红了眼眶,当场就试穿给她看,不停夸买得好、特别喜欢。

爸爸却只冷笑一声:“还不是拿我的钱来讨好我,你是钱太多了吗?”

这冷冰冰的话犹如尖刀一般刺伤了她。

从此逢年过节,一想到给爸爸买东西她就发怵,生怕又被数落,也就再没买过。

很多父母都是既心疼钱又心疼孩子,他们只想让孩子吃饱穿暖,不想把钱花在自己身上。

但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把这样的心情表达出来。

有的父母一冲动就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的好意,这时孩子接收到的信号不是“父母很爱我”,而是“父母不接受我的爱”、“我做得不够好,不值得他们爱”。

这种负面的连锁反应,会严重阻碍亲子间爱的流动。

心理学教授陈婕君老师在《可塑的我》中提到,孩子与父母之间正确、健康的依恋关系应该是爱的流通关系。

也就是说,孩子表达爱,然后他的爱得到回应,这个过程是顺畅流通的,那么他的人格便容易得到健康的发展。

反之,如果他们得到的总是冷冰冰的拒绝和否定,那么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会逐渐降低,会越来越不愿意表露情感,甚至无法和别人进行情感交流。

被父母接纳的孩子

才能内心充盈

一天我在楼下闲逛,迎面看到邻居淘淘妈拎着很多东西走过来,我接过来一些,打算帮她拎回家。

我们走进楼门,碰到正要出去玩的淘淘。

他看到妈妈拎着东西,立刻说:“妈妈我帮你拿吧。”

邻居也没拒绝,从袋子里挑了两个轻的给他,说:“真棒啊,我们的小力士能帮妈妈拎东西了。”

淘淘听了夸奖眉开眼笑,转身斗志昂扬地上楼。

淘淘妈说儿子是个小暖男,看到她干活会提出帮忙,零食也会分给她吃,每次她都欣然接受儿子的“爱意”。

我被这对母子“双向奔赴”的状态暖到了。

其实孩子每一次的示好、每一次把他喜欢的东西和你分享,都是在默默地表达爱。

如果父母能读懂这份爱并接纳他的心意,就会向孩子传递一个讯息:你有能力给别人带来开心与幸福。

这种被人赏识的感觉,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对待他人的好意,也懂得如何回报于人。

曾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妈妈在单位加班,她从家里监控中看到自己家大门敞开,屋里的儿子和门口的外卖小哥在对话,儿子还不断从厨房拿东西出来给他看,这可把她吓坏了。

继续看下去,她才明白原来儿子正在“密谋”做一件大事。

那天是中秋节,男孩见父母迟迟都不回来,知道他们又在加班。于是决定亲自为家人准备一顿火锅大餐,给他们一个惊喜。

可他根本不会做火锅,甚至连需要准备什么菜、用什么锅都不知道。

他想到向外卖小哥求助。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小哥,于是就出现了妈妈在监控中看到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番“折腾”,男孩终于成功地准备好了一切,坐等父母回来吃饭。

父母回家,看到满桌丰盛的晚餐,激动地对儿子表达感谢,儿子却淡定地说:“仅仅是准备了一顿饭,人就是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嘛。”

虽然男孩故作镇定,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自己精心准备的晚餐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他很开心,并且他相信自己将来会越做越好。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就感在哪里,他的热情就在哪里。

孩子从父母的认可和接纳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有了这些内在的动力,他们才能更有热情去拓宽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完善自我。

高情商的父母

不让孩子的爱落空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拒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难免会有拒绝孩子的时刻,这时我们要做到以下3点,让孩子在被拒绝中免受伤害。

1. 肯定心意,找到孩子独特的亮点

一次我要到外地出差,临走前女儿却哭喊着要和我一起去。

我蹲下来询问原因,她委屈巴巴地说:“我去陪妈妈,妈妈就不会做噩梦了。”

原来上次出差回家,我随口说起自己没睡好、做噩梦的事,没想到她居然记在了心里。

我把她抱在怀里,轻声说:“宝宝真细心,谢谢你惦记着妈妈,但妈妈去工作,不能带着你,你能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吗?

她想了想,转身把她的最喜欢的玩偶拿给我,说:“带着兔兔,有它你就不害怕了。”

我赶紧拍手称赞:“你的主意真不错,就这么办!”女儿的表情立刻放松了许多。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父母在细微之处的肯定和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内驱力,可以让他们不畏惧被拒绝,并且会越做越好。

2. 开诚布公,说出不能接受的原因

对爱的人表达心意是件美好的事,但并不是每一份礼物都能送到别人心里。

它需要送礼物的人了解对方的喜好并且把握与人相处的分寸,而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

如果父母能够借此机会,真诚地说出自己拒绝的原因,既可以完成一次亲子间爱的互动,又可以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如何选择礼物。

知乎一位网友分享了她通过多次尝试和与父母交流总结出的经验:

妈妈一点都不喜欢化妆品,但我送的梳子和电动牙刷就很喜欢;

老爸喜欢智能机和电脑(还不能买贵的),衣服一概不要。

我们要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只有通过沟通和观察了解他人的需求,礼物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价值。

3. 提出备选方案,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洪兰认为,好家长不应该只会说“NO”,而应在说完“NO”后,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走的路。

就像文章开篇新闻中的妈妈,如果她真的不想保留手机,也一定要在拒绝孩子的同时,提供一些备选方案:

如果觉得手机太贵,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挑选价位更低的;

如果不需要手机,可以让儿子帮自己挑一个其他礼物。

这样做既可以保全孩子的面子,也能让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被全盘否定,自己的做法是有价值的、被接受的。

《回应:培养孩子积极的行为习惯》一书中说:

儿童从小到大的过程中,通过与父母的互动,摸索形成自己的“行为地图”,这个“行为地图”就是哲学中所说的“观念”。
而父母的回应正是孩子观念形成的强化物。

孩子对父母表达爱意,如果父母同样以爱回应,孩子便会对“表达爱”这种行为形成积极的观念;

反之,如果他每次得到的都是冷漠甚至暴力的拒绝,他就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是错的,今后也不应该做这件事。

愿所有父母都能善待孩子的心意,让他们在父母的接纳中获得爱,也让他们在父母的“拒绝”中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爱、回应他人的爱。

与所有父母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