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天气预报是诞生于1859年,当时是怎么做预报的呢,使用早期的有线电报将十几个站点观测到的天气实时情况进行汇总,发布到报纸上,供公众查阅,公众依据各地的天气实时情况进行判定所处地方可能会遇到哪种情况。
天气预报进行到现在,在借助于各种高科技手段与卫星的情况下,天气预报也无法做到100%的准确,这是因为,天气预报是一门预测科学,是预测未来的天气,当然存在不准确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可分为短期预报1到2天,中期预报4到9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还有就是甚短时预报几个小时之内。其实,就短期预报来说,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世界先进预报水平也就这样。而对于中长期预报,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准确率大大降低,而对于甚短时预报,由于预报的时效是几个小时之内,通常会很准。
为什么天气预报很难做到完全准确?

现如今的天气预报是依据数值计算出来的,通过各种变量,比如气温、气压、风速等等数据变量,代入方程组,求这些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得出未来某个时间段的数值,就算出来天气预报。既然是算出来的,因为每个变量都存在误差,这种误差在计算的过程中会被持续放大,继而导致结果偏离,因此天气预报就不准确了。大气是一个系统,包含着很多变量,涉及诸多方面,著名的“蝴蝶效应”就来源于气象预报这门学科。它表明的是,即使一个微小的初始值变化,也会导致最终结果的完全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人发现现如今的天气预报越来越不准确了,这个原因不能全归结于上述这些因素,据了解,现在的气象预报员预测的方式是,宁愿多报,也不能漏报,也就是说,即使有很小的可能性会下雨,也要预报会下雨;只有下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才会预报晴天。所以说,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不仅仅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还依赖于预报员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储备。
另外,天气预报是预测范围内而不是局部,比如在10km范围内天气就可能不同,一半下雨一半不下雨,如果当时的天气预报是预测有雨的话,那么就会有一半的人们认为天气预报不准。
人类对于大气运动尚不能完全掌握,天气预报100%准确率,这在世界上是一个超级难题,对于短期预报尚不能如此,更别说中长期预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