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承载着人类的一切,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却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毫不夸张地讲,宇宙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威胁到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而在来自宇宙的众多威胁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那些“横冲直撞”的小行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小行星一头撞上地球时,往往就意味着一场灾难的降临,据此我们所知,这样的事情已经在过去的地球上多次发生。需要知道的是,现在的太阳系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小行星,它们时不时地就会与地球来一个“擦肩而过”,正因为如此,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地球附近的空间。

根据来自NASA的消息,多颗小行星正在近距离掠过地球,探测数据表明,有两颗小行星分别于2023年2月27日和28日通过了近地点,它们分别是“2012 DK31”和“2006 BE55”,这两颗小行星的大小基本相同,其宽度约为137米,分别从距离地球约480万公里、350万公里的位置上掠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12 DK31”和“2006 BE55”正在逐渐远离地球而去,但在它们之后,还有4颗小行星正在向地球接近,它们分别是“2007 ED125”、“2021 QW”、“2017 BM123”和“2023 DX”,其中“2007 ED125”的个头是最大的,其宽度约为213米,“2021 QW”次之,宽度约为76米,其余两个的大小估计与一架大型飞机差不多。

根据NASA的预测,这4颗小行星将于2023年3月3日通过近地点,届时它们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分别为440万公里、530万公里、460万公里和200万公里,因此我们不必担心它们会撞上地球。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都会表示疑惑,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会有多颗小行星近距离掠过地球呢?难道地球比想象中的更危险?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原因是人类对小行星的观测水平一直在提升,另一个原因则是,运行在地球附近空间的小行星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整体上来讲,太阳系中的小行星都是在围绕着太阳运行,科学家们将运行轨道有部分位于距离太阳0.983至1.3个天文单位之间的小行星定义为“近地小行星”,并将其中的与地球的最小轨道相交距离小于0.05个天文单位、并且其尺寸大于140米的小行星,定义为“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

0.05个天文单位大约是750万公里,可以看到,此次探测到的这几颗小行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都小于这个数值,它们其实已经很近了,而在它们之中,有一颗是完全符合“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的定义,另两颗则是基本符合这个定义。

截至2022年11月,已知的“近地小行星”数量为30503颗,其中“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的数量为2304颗,好消息是,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在未来的100年以内,这些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但不好的消息是,由于观测水平的限制,还有很多“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没有被发现。

(↑已知的部分“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由此可见,地球确实比想象中的更危险,当然了,我们人类也不会听天由命,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我们有能力阻止那些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

对于一颗特定的小行星来讲,它想要撞上地球其实需要非常“准”才行,毕竟小行星与地球都是处于高速运动的状态嘛,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远距离地发现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那么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它的运行轨迹,这颗小行星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怎么“稍微改变一下”呢?一个有效且可行的办法就是物理撞击,实际上,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的目标就是利用航天器对目标小行星进行物理撞击,并试图以此改变该小行星的运动轨迹,在2022年9月26日,该任务的航天器成功撞上了一颗宽度约为110米的小行星。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也已经开始了全面建立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按照预定计划,我国将于2025年或2026年对一颗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并对其进行物理撞击,进而完成与改变小行星轨道相关的技术实验。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