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至病魔除,二月二日龙洒露,百里西行武功县,夏华王张六人组。

苏武雕像顶天矗,农史教嫁台前述,绿野书院张载问,朗朗书声答先古。

2023年2月21日,农历癸卯年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个难得的良辰吉日,我们一行六人开始了咸阳武功县的文教采风之行。此次采风是夏老师与他学生的一次美丽约定。夏老师早年曾在乾县师范任教,洒下一批英才种子,时隔30年,当年的种子终于成为国家栋梁,武功县蒲书记就是其中一位,也就是促成采风成行的主角。遗憾的是她本人因为工作事务繁忙,始终没有露面。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此次采风的主题确定是美育。

采风团由六人组成,有三位均为夏老师的学生。其中华老师更加特殊,因为他本身就是武功县人,又是陕师大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也是我的学生,并有过良好合作,现已经在合唱指挥等多项事业方面取得了不菲成绩。平时我们也是由于各种繁忙疏于联系,此次同行刚好修补了这个空缺。当然利用这个机会,我也结识了多位新朋友,扩展了社交的范围,延伸了未来的合作。

采风行程安排为两天,第一天是文化旅游采风,第二天是美育教育采风,行程时间安排非常周密紧凑,又有教育局和旅游局领导陪同和导游专门讲解,可谓周到之至。比起自行采风,效率要提高不知几百倍?!也是直至采风结束后,在慢慢回味中,我才感受到了采风行程安排的精妙之处:(1)古今对比。上午是武功古文化遗迹,下午是武功现代化建设,对比感强烈。(2)文化与教育对比。第一天是文化内容,第二天是教育内容,从文化观察到教育思考,过度非常自然。(3)动静结合。第二天上午是学校参观,下午是座谈研讨,合理得当。

安排这个行程的是教育局的孙主任和李老师。一位是非常儒雅博学、风度翩翩的领导干部,一副一位是德艺双馨的女督导,含而不露的歌唱家,他们二人沿路都在给我们介绍每一处参观的历史由来,和政府现在的建设规划与发展安排,信息非常全面非常透彻。如此细致的安排,都是我在写此文时慢慢回忆思考,才深刻领略到的。

此时天气是一种雾蒙蒙的阴雨天气,有点倒春寒。本来这是一种令人犹豫伤感的天气,但放在此时却完全相反,因为今天是龙抬头的大吉大利之日,是龙王要给大地降雨吐露的日子,这是回春大地的前奏,突然发现一行人都兴致盎然地沉浸在雨雾中,没有一个人打伞,任凭雨雾打湿发梢和脸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程第一站是教稼台,这是一个俯斗状的台子,以前曾是这个县城的城门,登台顶可以眺望武功老县城的景观。这里矗立着后稷的石头雕像。根据导游介绍,我才知道后稷是个官名,相当于农业部长,原名叫做:弃,放弃的弃。他的贡献在于钻研农耕技术,发明了很多农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受到当地百姓祖祖辈辈的敬仰。武功县这个地理位置是两原加一川,还有多条河流,非常适于农耕,所以这里成为了农耕文化的起始地,完全合情合理。

行程第二站来到了县城隍庙,这里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城隍庙。有正殿也有钟楼和鼓楼,还有城墙,俨然就是一个微型城市的框架结构,一旁还有一个武功县的历史沿革陈列馆。正殿中供奉的神灵是辅德王,他的特殊性在于头顶上的官帽。导游很自豪地讲解他的官帽是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册封而戴上的,与其他城隍庙诸神相比级别最高,成为天下城隍庙里的第一神。相比福德神,我则更加敬仰后稷神。我倒是认为,后稷则应该被供奉在城隍庙里,不应该放在露天下面被风吹日晒地摧残。

城隍庙这个建筑在中国历史上可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并一直发扬光大至今。城隍庙这三个字中,“城”是指城墙;“隍”是指护城河;“庙”是指祭拜之所,所以作用和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只是这个耳朵旁的“隍”字,恐怕多数人都容易写错!一度人们对城隍庙多有很多误解,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代表,并在破四旧运动中大面积地毁坏,能存留下实属侥幸。但现在看来,城隍庙不是落后的文化,而是一座城的地标性建筑,在当时来说还是一种先进文化,是一种文明的体现。

我的观点:城隍庙是中国人对定居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肯定,是从游牧文明向着定居农耕文明的升级,是人们生产力提升和生活更加富足的表现,也是自给自足经济特征的体现。在交通工具水平没有巨大突破以前,一座城就是一方百姓的幸福堡垒。也许就是个巧合:2023年2月19日位于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的都城隍庙内一场文化盛宴开幕,开启为期三天的“礼乐中国·文化自信——西安首届城隍文化节”。这是首次以城隍庙为主题的节日活动,看来人们对城隍庙价值的认识高度已经大大提升了,我刚好在武功县补上了这个节日。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报本寺塔,来自大雁塔旁的我对一般塔楼是不屑一顾的,但这座塔却非常特殊。首先这座塔下发现有地宫,并发掘出了佛指舍利这样最高等级的物品;第二,这座塔曾是李渊的住宅,而且诞生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此处生长到14岁。童年时期的李世民完全就是个武功土著,可见此处的王气很重。现在这个塔的园区很小,没有怎么开发,但这种霸气的存在应该是谁也忽视不了吧!

第四站来到了苏武墓园,这也是此前我唯一知道的武功县历史景点,所以怀着非常敬仰的心情,认真听着导游的讲解缓步走进纪念馆。对于苏武牧羊的故事,我其实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仍然还想再多了解一些。苏武精神早已经超出了武功县、咸阳市、陕西省乃至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已经是世界爱国教育、不辱使命的典型范例,这种精神从西汉至今仍然传扬,怎么赞颂都不过分、不过时。关于苏武的文艺作品比比皆是——小说、电影、戏剧各种文艺形式都有,例如:古曲《苏武牧羊》, 1997年出品声乐套曲《苏武牧羊》是耗资百万的大制作,也是李娜皈依佛门以前的最后一张录音作品,2013年由陕西省歌舞剧院推出的歌剧《大汉苏武》等等。同年折子戏秦腔《苏武牧羊》也上映了。

武功县历史名称是邰国之地,因武功山而得名。因为崇敬苏武的功德盖世,恩泽后辈,所以苏姓家族也就把祭祖之地放在此处,并由一位苏姓的华侨出资修葺了苏武的雕像,每年的苏姓祭祖活动都在此地轰轰烈烈的地开展。在墓园的周围还修了一个苏姓风云人物长廊,真是人才辈出呀!其中当然少不了苏轼和苏定方,相比文坛三苏——苏洵、苏辙、苏轼小三苏而言,我认为苏武、苏轼、苏定方这个三苏应该是大三苏。这三位苏姓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政治、文学、武学铁三角,应该没有哪个家族能够突破了吧!当我的思绪仍在历史的长河里持续飘散,却不觉中已经来到了姜嫄水乡。

相传姜嫄是邰氏之女,也是后稷的母亲,她踩着巨人的足迹前行,自然怀孕生下后稷。这当然是神话传说,用现代科学思维很容易识破,但却没人愿意戳破,大家都愿意保留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故事虽然有假,但留在心中的美却是真实的。人们通过不断地讲述这个美丽的虚假故事,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动、获得真实的美、获得真实的幸福,所以人们就一代代地延续这个传说,并换在增加更多的美好内容,也把大自然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水,和姜嫄的善良融为一体,刚好体现了中国:“上善若水”的名言。

在本地与姜嫄齐名的另一位女性叫做苏惠。姜嫄的故事大意是母凭子贵,而苏惠的故事精髓则是才女之爱。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苏惠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又非常聪慧,成为千古才女,并且向往自由的爱情,她在思夫的情况下创作了一幅璇玑图,把诗歌的艺术用数学进行排列组合,十分精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对才女的赞颂也是非常大胆的呀!

政府也发现了当地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商机,就是打造了姜嫄水乡这个湿地公园,并运用了现代化、高科技、多媒体种种手段来解释这一主题,水上乐园、摩托车赛场、农家乐休闲广场等等游乐设施迅速崛起,从2016年开始至今都是武功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游玩放松的好去处,与大城市别无二致,我们一早上的采风也就止步于此,并在此处休息用餐。

午餐期间,大家都兴致盎然,侃侃而谈,文旅局张局长又给我们补充了很多导游遗漏的历史知识。可以看出这位局长非常敬业,喜爱他的这份工作,并且自己还撰写了一本武功县的文化旅游手册,实属不易。不仅如此,他还非常懂得经济、军事、国际政治,知识非常渊博。此刻、一份旗花面端上桌来,我要好好享受这当地的美味了,再来一碗!

下午的采风内容是现代建筑设施,有县体育场、县剧院、时髦现代的街道与高楼大厦,能看出武功县近年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但令我难忘的是中途路过一所中学,好像叫个绿野中学,因为这里曾是大儒张载讲学的书院,是他在武功教书育人的地方。北宋时期陕西眉县大儒张载,是中国历史上能和孔孟相提并论的教育家,为后世人所敬仰。眉县距武功也就是百十里地,武功县也算是张载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加令人尊重的是绿野中学的王校长,从外貌和穿戴上看,无论如何也和中学校长这样称谓联系不上。他太朴素、太低调、太谦卑,在给我们介绍学校的教育情况的时候从不高声,从不指手画脚,没有一点官架子,对学校教学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学生的问题、硬件问题、师资问题、发展问题都非常耐心地给我们一一介绍,对曾经发生过的各种事情细节都信手拈来,能看出他的辛勤耕耘和他的执着坚守。

第二天起来,看到地表已经湿透,昨夜下了一夜雨,空气更加温润,此刻是雨雾天气。老天爷也真是给力,下雨也很会挑时候,准准地放在了夜里,一点不耽误采风。记得有一首杜甫写唐诗叫作《春夜喜雨》大概就是我现在的心情吧!今天早上的采风目标是参观三所学校,都是小学。这种安排也是为了不打扰中学的教学秩序,也确实呀!过度的检查会把干扰到教学秩序,把校园的节奏打乱,而良好的学习就是需要安静、稳定、纯粹的环境。

第一座是普集镇中心小学,也叫育才路小学,巧合的是这也是采风团华老师的母校,时隔多年又再次回来了,心情自然是无比激动。学校给我们准备了两个小节目,分别是合唱和舞蹈,孩子们热情洋溢,尽情挥洒,获得了专家们热烈的掌声。学校老师还给我们看了他们自己编撰的校本教材,反映出他们各项教学工作都非常认真扎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所学校是武功县实验小学,这个学校的面积明显比刚才那一所大了许多,教学的设施更多了一些,社团项目也比较丰富,学校也给我们准备了三个节目:分别是合唱、舞蹈和武术表演,显示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准,实属不易呀!就在我们的采风即将结束的时候,袁校长忍不住问华老师,你认识我不?华老师则一脸茫然,你是俊文不?校长问道,我是你堂姐。华老师此时才恍然大悟,立刻有了20多年前的回忆。一对堂姐弟在自己的前程上独立发展而失联,相隔距离竟然还不到百公里,我则开玩笑说华老师现在已经六亲不认了呀!哈哈,此次采风成了华老师的返乡认亲之旅呀!

三所学校是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两所实验小学距离很近,仅隔两个十字路口,拐个弯儿几分钟就到了。虽然距离很近,但学校的设施规模和投资却差距巨大。此校刚刚建成才两年多,县里投资1.3亿元,秉承了最先进的教学理念设计。学校硬件设施我认为应该是全国一流水平,仅仅学校社团就有七十一个,咱们基本上能想到的社团这里都有:书法、象棋、航模、机器人、国画、古筝、古琴、非洲鼓等令我震惊。所有社团都有专门场地、教师,也有专业老师辅导。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最大化地得到释放,可以得到专业老师辅导,我在参观中就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20年后的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从这里纷纷走出,武功县能有这样档次的一所学校,是何等幸福呀!!!

下午的工作任务是座谈会,20多位学校领导和美育方面的老师参与了交流,我们六人都做了发言,几位校长和音乐教师也做了恳切的发言,介绍了教学的现状与工作中的困惑,随着交流的深入,话题的焦点逐步集中在两个方面:1、师资不足的问题,2、是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我也在这里谈谈想法。

师资不足的问题:在我的记忆里,不论去到哪个学校,都会碰到师资不足的问题,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如此,所以师资不足是个非常普遍现象。首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本身就是个稀缺资源,因为任何行业的顶级专家都是稀缺资源。第二、教育事业发展,就必须有师资队伍更新升级问题。当前社会处于动态发展阶段,由于受到各种环境条件的限制,师资队伍发展经常会与学校发展脱节。必然会暴露出师资短缺问题。我认为解决师资问题最重要的方法是培训升级自己的教师队伍,仅靠外援、外聘、从外面引进都是临时性的,不解决根本问题,下大功夫培养自己现在的青年教师,把有潜力的老师培养成优秀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中国是个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又发展特别迅速的国家。多年来社会一直处于动态调整升级当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合适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大城市比小城市好,小城市比乡镇好,大规模学校比小规模学校好,后建学校比原来学校好,这些事实都是客观存在而且无法避免,但我认为每位教师、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心里保持一份平等和平衡,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中尽量体现出平等和平衡,用更多的耐心、爱心、关心来弥补教学硬件条件的差异。当然这个说法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难。

第二实验小学王校长说,我们的教育原则就是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在班级里、社团里,只要是集体活动,就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不论孩子目前做的好与不好,只要做了就要给予鼓励。就是给专家汇报表演,即使损失了艺术质量,也不能抛弃任何一个孩子。我为王校长这段话深深地感动,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才是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也体现了教育平等平衡的理念。

下午座谈会时间很长,教师们发言很积极,而我却越来越陷入深思。由于工作原因我非常关注中国教育整体的发展问题,经常看网络上关于中国教育各种问题的帖子,以及网友们的留言。其中最热门的问题是:升学问题,就业问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问题,还有美育与德育关联问题,以及免费教育的问题等等,但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应该考虑更加深层和最根本的问题,如:对传统文化的扬弃问题,现代教育的标准问题,教育观念转型的问题,功利性教育泛滥的问题,创新教育问题等等。当然在这篇行记里无法展开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但此次采风却能让我再次把这些问题作个深刻的反思,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与武功县的教育同行进行探讨!最后用一首词来表示采风之后的愉快心情。

《水调歌头-美育武功县》

春水欲满川,露雾罩两原。

城隍教稼台上,眺望时空远。

苏武姜嫄后稷,张载苏惠李渊,太宗少年欢。

厚土文化普存,贯穿五千年。

教室里,舞台上,操场边,

莘莘学子,意气奋发笑脸圆。

古有贤圣功绩,今再筹谋筑建,吾辈阔步向前。

德泽龙抬头,美育武功县。(王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