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上高中,15岁以安徽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大录取,19岁当大学老师。

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本可以荣耀一生,却在25岁这天留下9字遗言,选择卧轨自杀。

他就是天才少年、著名诗人海子。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居然在人生正辉煌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一个叫查湾的小村庄。贫穷,是他童年的真实写照,他下面有三个弟弟。

在当时的农村家庭,长兄如父。何况当时的查湾村,还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如果头胎是男孩子,一定命硬。所以无论家务还是赚钱,长子都得分担的比其他兄弟要多一点。

因此,在他还需要被呵护的年纪,却要假装一个小大人,照顾弟弟。每次父母出去做农活,海子就带着弟弟去钓鱼,或者去地里挖红薯,这样的日子虽然苦,但这些记忆在海子的诗里,却是如画一般。

有次,父亲查正全发现海子特别喜欢文字,总是喜欢研究家里的旧报纸,并且能一次性背下五十多条毛主席语录。

这超强的记忆力让查正全一下子振奋了,他立马请了一个当教书匠的朋友教海子读书。

查正全虽然是个农民,但是深知读书改变命运这个道理。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查正全的记忆力也是超群,不过那个年代,他没有机会读书,否则怎么也能混个教书匠。

为了养家糊口,他只通过一个老裁缝的口述,就学会了缝纫。这技能不是常人能有的,从此他就靠着一把剪刀、小尺,走村窜巷给百姓们缝制衣服。没过几年,竟然成了村里的金牌裁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深知时代带给他的不公,所以在发现海子也有这个天赋时,就算借钱也要让儿子读书。

海子十岁那年,一家人因为房子拆迁,搬到几百米外的一个山岗上,彼时父亲正式把海子送入五里外的高河中学。

海子读书特别勤奋,夏天的时候,为了防止蚊子叮咬,他就把腿泡在装满水的木桶里,身上穿着父亲的长袖大褂,在煤油灯下刻苦写字。冬天的时候,晚上都要被冻醒好多次,海子干脆起来继续看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15岁的海子终于不负父亲重托,以安徽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大录取。这一家人高兴坏了,查家终于培养出来一个大才子,简直就是光宗耀祖。

19岁那年,海子大学毕业,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大学任教,这对旁人来说,就是一个铁饭碗。

当时海子的弟弟还在读书,也是急需用钱的,海子又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第一份工资就寄回了家,足足有60元,而后他又为家里添置了不少家电。

一家人的生活在海子的支撑下,也慢慢好起来,原本这样的日子可以安安稳稳地过下去,但谁也没料到几年后他却选择了卧轨,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其实,这一切还得从海子的狂热兴趣说起。

虽然进了大学海子学的是法律,但他却酷爱写诗,甚至还伙同同学成立了诗社,从1982开始创作诗歌。

后来毕业后,到了政法大学任教,授课之外更是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写诗上。不过当时他创作诗歌的时候并不顺利,甚至被同行辱骂。

《亚洲铜》这部名作,当时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时,很多文学界的人都评价他“海子的长诗就是诗坛上的灾难”。

更过分的是,还有人给海子列了两项罪名,一是搞新浪漫主义,二是搞长诗。对此,海子很不服气,逢人就推销自己的诗歌。

终于一次在火车上,他遇到一个诗人,他向那位诗人介绍自己的长诗,还拿出诗稿给他看,并且跟他畅谈自己对长诗的见解。

两人在火车上畅谈得很愉快,他也支持海子,海子终于在他身上找到了共鸣,视他为知己。但没想到的是,这个诗人表面上赞同他,背后却倒打一耙。

回到北京后,海子在诗刊上发现,那个所谓的知己竟然在报纸上骂他,还说往后要与他成为敌人。

海子看后,伤心不已,跑到好友骆一禾处,大哭了一场。他一向把长诗视为命,没想到在这些人的眼里,竟然草芥都不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的海子依旧没有放弃,他不断投稿被拒,再投再被拒,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无止境的嘲讽与批判。

这些尚不能打倒海子,既然出版社不要,他就自己打印,然后寄给自己朋友,但没想到这一次他发现自己的诗竟然被抄袭了。当时一位有些名气的诗人,抄袭自己的诗歌将它们发表在了诗刊上,所以自己屡投屡败。

当时的他绝望不已,认为时代对他不公。可是就在这万念俱灰的时候,爱情给了他希望。

在他任教的时候,一个学生非常喜欢海子的诗歌,她有事没事就去请教,渐渐地两人竟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女孩长得一般,中等身材,脸圆圆的,叫波婉,是个内蒙古人,家境很富裕,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

也是在遇到波婉的时候,海子的诗歌开始有了起色逐渐发表,而且大多数都发表在内蒙古的诗刊上。

就这样,随着两人的相处,波婉不仅成了他的精神食粮,更成了他的贤内助,她照顾海子的饮食起居,给海子洗衣服、整理房间,而海子也为她写了很多情诗,最长的一篇达到了两万字。

有了爱情的滋润,事业也有起色,还有稳定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怎么看都是人生赢家,但显然天才的世界不可能这么顺畅,否则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自杀。

那段期间,海子经常带着波婉旅行。一年后,波婉带着海子去见了自己的父母,没想到父母在见到海子的刹那,就拒绝了。

母亲说“一个来自农村,个头又小,仅仅靠写几行诗歌怎么养的活你。”再炙热的爱情,终究抵不过现实,波婉最终被母亲说服,选择在毕业的时候跟海子分了手。

她可是海子挚爱的女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贫穷,连喜欢的女孩也留不住。分手后,海子也谈过几场恋爱,但都没能走进婚姻的殿堂。

此后,海子的内心似乎都被掏空了,他封闭自己埋头写作,可是笔也不听使唤,根本创作不出来,严重的时候他甚至出现了幻听,怀疑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当时的他还给家里写过信,跟母亲说,自己的胃不舒服还吐血了,想要休假去看看。母亲当时吓坏了,一直让海子去看看。可是长期住在农村的父母,也不能陪伴他去看,只能口头上叮嘱几句。

因为工作忙,海子迟迟没有去医院。没想到就在1989年的时候,家里收到了噩耗,说海子病危。然而等父母赶到北京的时候,才知道海子不是生病,而是卧轨自杀了。

关于海子卧轨自杀的理由,其实一直没有具体的说法,但根据他的经历来看,和他的不顺遂有关,爱情的不如意,事业的艰难,都一步步把他推向了死亡。

虽然他有才,但发表的诗不算多,再加上爱情的不如意,最终压垮了海子。后来,据海子生前好友骆一禾回忆,海子死前的一个周五,他去见了初恋女友波婉。

可是波婉当时已经结婚了,在与海子的交谈中,她并未对海子有太多的留恋,似乎那场恋爱于她,微不足道。

她现在过得很幸福,还祝福海子能够找到他的另一半。海子听后,苦笑一声,没有再去打扰她,选择默默离开。

然而,那一次对他心灵打击很大。回去之后,海子与朋友喝得酩酊大醉,醉酒后的他还一直吐槽波婉,说了足足有几个小时。

说自己有多爱波婉,为她做了很多事,可是面对现实,她却还是选择了门当户对 ,放弃他这个贫穷小子。

第二天酒醒来的时候,他还问朋友自己昨天说了什么。朋友怕打击到他,就告诉他“什么也没说。”

可是海子不信,他觉得自己说了很多关于波婉的坏话,波婉曾经帮助过自己,又是自己的挚爱,他怎么能去攻击她,毕竟在相爱的时候,她也一直支持自己。

于是带着内疚与自责,他写下了9字遗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然后走上了山海关的火车轨道。这一年,海子仅仅25岁。

最终,爱情成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实际从某种程度来说,海子的死,他的父母也有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子死后,他父亲也陷入深深的自责。据他回忆,海子当时一直有个做诗人的梦想,他曾经跟父亲说过,想要辞职,去海南办报社。

可是父亲一点不支持,只是告诉他“写诗写不出人生,与其浪费时间在文字里面,不如努力工作,评个职称养家糊口来得实际。”

那段时间,海子不被理解,诗坛上又遭遇侮辱,爱情也不如意,他就用酒精麻痹自己。

对此,父亲还动手打过他,说他不务正业。就连弟弟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觉得哥哥做得不对,还他说“不能喝酒就不要喝。”

这个时候,海子最需要的是理解,可是面对的却是家人的指责。这在他后来的诗句中都有所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他是很痛苦的。

比如他说,“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从这诗句中,不难看出当时海子的无奈和绝望,但身边人却无人察觉,只是一味希望他用铁饭碗养家。

不仅父亲不支持他,母亲也不了解海子的艰难。海子在北京工作后特地接母亲去住了一周,后来母亲准备回家,海子硬塞给他300元,母亲本以为自己孩子出息了,以后可以赚钱给家里添置家电,供弟弟们上学了。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钱其实是海子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虽然此时的海子有铁饭碗的工作,但那点工资要贴补家里,实际上他一直过得清贫,甚至可以说从未脱离过贫穷。

最终,原生家庭的苦难,父母的不理解,爱情的不如意,事业的不顺遂,把一位天才少年逼上了绝路,也让中国诗坛失去了一颗星星。

海子去世后,给好友骆一禾写了一封遗书,让他帮自己整理诗集。其实骆一禾是海子的偶像,两人关系很好,但骆一禾的家境比较富裕,不过他懂得海子心里的寂寞和绝望,也知道海子的心愿。

海子自杀后,他没日没夜地整理海子的诗集,然后给他发表,甚至还为海子诗集写了序《海子的生涯》。

也不知是他太过思念海子,还是天妒英才,海子自杀后49天,骆一禾也突发脑溢血去世。

虽然有好友的整理、发表,但实际上海子生平写的诗并没有发表多少,只有部分发表后流传了下来,其他很多手稿都找不到了。

所以,他并没有多少作品流传于世。但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弟弟在他死后,才知道他是一个诗人。不得不说,这样一位天才少年英年早逝,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也许当初,家人多给他一点支持,世人多一些包容,爱情多眷顾一些,悲剧就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