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全面上映,此前本部影片的定档可谓是一波三折

一开始正式宣布定档大年初一,也是2023年春节定档的最后一部影片,片方却又突然传出消息,改档大年初三,并改名《逆袭》。出人意料的是影片仅仅上映一天,又又叒改档了,最终定档2月17号,并改名《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时间,主演邓超更是拼尽了全力,为电影做宣传。在直播平台上还有各大院校都可以见到邓超和主创们的身影。可见邓超对这部影片投入的心血之多,重视程度之深。

邓超主演过的电影不在少数,可是像现在这样为了宣传竭尽全力却是第一次。是什么原因让邓超选择拍《中国乒乓》?电影上映的背后又遭遇了哪些困难呢?

一、邓超为何拍《中国乒乓》?

邓超,在2014年的时候,就开始转型做起了导演,并且连续给大家带来了三部导演长片。

且都是和俞白眉共同执导的电影作品。两部喜剧电影,豆瓣评分惨不忍睹,被网友吐槽是烂片,是一场闹剧,根本不是电影,这也成为了邓超演艺生涯的一大污点。后面转到叙事电影《银河补习班》口碑才好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超作为百亿票房的影帝,他的演技大家有目共睹,在电影《烈日灼心》中的精彩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他在影片中的两段戏份更是被北影选入了教材

本来邓超的票房号召力是很强的,但是自从和俞白眉合作拍电影之后,不仅电影口碑不佳,还让自己原本不错的观众缘崩盘。

烈日灼心

广大网友由此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劝退组合”,拍出来的电影都是烂片,两个人万万没有想到会面临到这样尴尬的局面。

可能是因为前期的不成熟,电影成绩十分不理想。可是这并没有影响两个人想要做出好作品的决心,他们没有气馁,而是痛定思痛,时隔多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作品《中国乒乓》。这是他们抛弃喜剧的再一次新的尝试。也是他们合作的第四部电影。

《中国乒乓》在五年前便开始筹备,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邓超和俞白眉不断打磨剧本,从专业上下功夫,势必要给观众带来好看的体育电影。

可是大家并不看好《中国乒乓》这部影片,一来邓超和俞白眉的合作,让大家有了刻板印象,二来就是体育题材的电影受众比较小,恐难有高票房。我相信这些邓超本人也是十分清楚的,那么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邓超为什么还要冒险拍《中国乒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超和俞白眉都是体育迷,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谈电影,聊得最多的就是体育。并且有着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拍一部体育电影。

2017年《中国乒乓》电影项目找上他们的时候,他们对这个题材充满了兴趣,十分愿意去尝试。加上电影情节本身讲述的就是中国男乒在低谷的时期,不被大家看好后绝地反击的故事,可能正好比较符合邓超和俞白眉当时的心境。

在拍电影的这条路上,他们屡败屡战,自认为也是不被大家看好的人,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的努力,重新获得观众的认可,实现绝地反击。让大家看到他们对导演职业的敬畏之心,是可以给观众带来优秀作品的导演。

另外还有一种情怀在里面。乒乓对于中国来说就像是足球对于巴西,摔跤对于印度一样,我们称之为国球。时间一久,就形成了一种文化,也是我们的骄傲。

中国体育电影本就不多,讲述国球的电影更是没有,所以这次他们想要拍《中国乒乓》也是有一种情怀在推动着他们,影片本身传递出来的也是一种拼搏无畏的体育精神

于是邓超和俞白眉下定决心要拍好《中国乒乓》这部电影,为此从筹划到今年的上映,花了长达五年的时间。

网友们也是十分不解,为什么《中国乒乓》准备了这么久?在拍摄背后邓超他们有着怎样的经历又遇到了哪些拍摄困难呢?

二、全力以赴只为更好的呈现

《中国乒乓》是根据90年代国乒的真实故事进行改编的。讲述的是1992年到1995年,中国女乒业绩显著,而男乒却每况愈下,接连在世界大赛中失败。

在这样至暗时刻,蔡振华临危受命担任男乒的主教练,带领丁松、王涛、马文革、孔令辉以及刘国梁五虎将,经过蛰伏苦练,在比赛中绝地反击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为了真实可信,故事的严谨度,在开始拍摄之前就进行了很充分的调研和采访工作。通过采访中国乒乓球队三运动员,累计整理出了七八十万字的素材。

为了贴合真实故事,深度还原28年前的那场震撼人心的绝地反击的大战,首先是找来了当年参与比赛的当事人们,作为影片的顾问指导,为影片人物形象的还原、技术动作的还原以及时代感的还原都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蔡振华

然而影片拍摄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则是在于演员,他们要塑造的都是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可是演员们基本都是零基础。

了解乒乓球的就会知道,打乒乓球方式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且都有着自己的特点。那么为了更好的去展现每个运动员打球的特点,剧组方面非常严谨地配备了18个跟组演员,都是曾经非常专业,技术水平十分高的乒乓球教练,为演员们坐镇指导。

精确地指导演员,球该怎么旋,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及时纠正错误。教练们还组织了高强度的乒乓球集训以及突击学习,只为了真实还原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零基础的演员们此时最根本的就是玩命练习,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大家的意愿也非常强烈。但是演员们都不是专业的啊,以他们的身体状况很难应付专业运动员的高强度训练,一上强度的话就会有人受伤。

邓超在采访中也说起过自己练球的经历,仅仅是开始第一天便崩溃了。简单的一个挥拍的动作就反复练习了两个小时之久,因为在邓超眼里自己的动作根本称不上挥拍,只能算是抡像抡板斧一样,且百分之八九十是没有抡着的。

外加训练强度确实不小,有些低血糖的邓超也实在是扛不住了,直呼实在是太难了。

这还仅仅是第一天,这时的邓超不知道接下来的自己能否完成,但是在那一瞬间仿佛看到了教练们的日常,自己做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后面为了还原角色左利手的特点,邓超开始练习左手发球,一开始也是十分别扭。对于右利手的邓超来说,左手平时真的很少用,左手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十分的弱,一开始的时候是特别不自信的。

为了快速习惯左手打球,后面邓超干脆在生活中也用起了左手,不管是吃饭,还是写字,但凡是需要用到的他都用左手。

克服了左手的困难,邓超还面临着外语台词的考验。英语都不是很熟练的邓超,学习起意大利语就更加困难重重了。他一边坚持练球,一边找外语老师练习语言,十分刻苦,为了角色塑造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演员们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就这样集中训练了八个月,最终做到完美还原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80个球。

三、口碑的逆转

事实证明导演和演员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中国乒乓》自上映之后,口碑一直很好。要知道春节档大热的《满江红》豆瓣评分是7.2分,而《中国乒乓》取得7.1分,与它不相上下。

虽然在票房上面相差甚远,但是好电影和高票房不一定是正相关,口碑的逆转也说明,这次邓超已经赢了。

网上的许多网友也纷纷给邓超点赞,这次是真的用心了。不管是他在影片中梳着背头,不怒自威的神情高度还原了总教练蔡振华,还是这段时间一直在网络上还有各大高校里面竭尽宣传,大家都能看到他对这个电影的上心。

邓超和俞白眉此前合作过三次,都不被看好,也消耗了观众们的信任,那么他们必然会经历被观众冷落的过程,可贵的是他们把自己低谷期的绝境体验真实而生动的融入到了本片当中,才让观看影片的我们很有代入感。

就连此前对本部影片不是很看好的观众也表示是值得的,电影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影片既还原了真情实感又全程充满了“燃”“热血”,令观众与之共情,让观众看完之后也是直呼“飒”

有如此的口碑也得益于邓超他们对剧情的把控十分得当。众所周知体育电影是比较难拍出新意的,但是邓超他们做到了。

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就是他不是带着大家狂欢,只让大家看我们强大起来的样子,甚至无意于去表现我们强大起来的样子,而是把大部分的焦点和注意力对准了低谷期的我们。

这种选择首先需要非常大的格局和魄力,其次这种视角反而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更能代表一种体育精神

这部电影确确实实是值得大家观看的,我们能够看到邓超作为导演的成长与进步。人啊,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这一次邓超绝对超越了曾经的自己。无论接下来结果如何,这五年的辛苦努力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意义的事情。

四、体育类电影为何难突破?

我们可以看到外国的体育类型电影做出的成绩还是不错的。美国的体育类型片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足球的,棒球的,拳击的,篮球的,马拉松的,橄榄球的等等,划分的十分细致,非常成熟。

中国人也是十分热爱体育和运动的,但为什么中国的体育类型电影就很难搞呢?

体育题材的电影一直很难有特别好的市场,主要还是题材问题,由于要基本符合现实的状况,所以留给编剧和导演发挥的空间也不算大,就比较少人去拍,久而久之,也很难形成观影受众。

另外加上体育电影的一个通病就是只有胜负论,体育带给大家的人文关怀没能够体现出来。

所以敢拍体育电影的导演还有参演的演员都很有勇气,电影受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好的电影是可以留在时间岁月里的,希望中国的体育电影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

五、结语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让更多人去了解国球,重温历史,是非常好的事情。

影片中的他们尽管周围环境艰难,不被大家看好,仍然拥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背水一战的决心。

没有毫不费力的胜利,所有的荣誉都是奋斗拼搏来的,你准备的越充分,你就是越能赢。

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奋斗收获果实的人,我们永远为你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