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的一天,一位80多岁老太太坐在云南昆明的一家银行门前泪眼婆娑的叫嚣道:“不给我兑换5万元,我就不走了”,而在她身旁一地的碎玻璃,正是老太太刚刚用捡起的砖头砸的。

此时银行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尽管他们已经反复的跟老人家解释了为何5万元只能兑换成50元的缘由,但老太太却死活不肯接受,为此她还拿着拐杖追着银行的工作人员打骂,见工作人员都躲得远远的,她干脆出门捡了块砖头砸向了银行玻璃门,只听砰的一声玻璃碎了一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此银行工作人员无奈只能打电话报警。

云南昆明小南门派出所的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刻出警来到中国银行门口,但让他们吃惊的是这闹事之人竟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见此民警只得先安抚老太太情绪,并向银行工作人员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虽然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但民警对银行的兑换方式和计算方法也无权干涉,只能为老人买来吃食,耐心的劝抚,希望老人能保重身体,早点回家休息。

面对民警的劝说,老太太再也绷不住了,边哭泣边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的委屈。

第一套人民币

这名老太太叫徐桂仙,而她的故事还要从第一套人民币说起。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推进,分散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了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代替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于是第一套人民币应运而生。

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成立,同日由董必武签发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采取多地区分散设计、分地区就近发行的方法,共有12种面额,62种版本,堪称史上最多、式样最丰富的人民币,例如同是一百元就有10个版本,更是出现了最小面额1元,最大面额5万元的最大跨面额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随着云南解放,最新款的人民币开始在云南流通,而徐桂仙老人存入银行的5万元,便是第一款人民币。

徐桂仙

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5年计划,主要目的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可搞大规模经济建设就离不开钱,但对于百废待兴的中国最缺的也是钱,于是面对资金严重短缺,国家开始鼓励及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储蓄,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老百姓都将钱存入了银行,徐桂仙一家也不例外。

徐桂仙一家虽不富裕,但吃喝不愁,每个月还能有盈余,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已经算得上是富裕家庭了,于是当她得知将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免费得利息时,便蠢蠢欲动。回到家里后她就迫不及待的和家里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那个年代,普通百姓都习惯将钱藏在家里或者贴身放着,而把钱交给别人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于是当徐桂仙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就遭到了一家人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保守内向的老公,他总感觉把钱放进银行里不安全,并怒斥道:“放在银行里万一取不出来怎么办,还不如买些米、面来的实际”。

其实徐桂仙老公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但最终在婆婆的支持下,徐桂仙还是将钱存入了银行。

存钱时,银行工作人员特意叮嘱她一定要保存好存款单,因为这是取钱的唯一凭证。

失而复得的存款单

回到家后徐桂仙左思右想,最终决定将存款单夹到自己平时记账的记账簿里,因为她每天都要记账,所以就不怕忘了,而记账簿除了她以外,家里也没人会动,所以也不怕丢,可让徐桂仙想不到的是,存款单还是丢了。

起初的一段时间,徐桂仙还会每天翻看存款单,但时间一长她也麻木了,并不时常翻看,直到一次和老公聊天谈到家里用钱紧张才想到在银行还存了一笔钱,然而当他们翻看记账簿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张存款单了。

存款单不见了可吓坏了徐桂仙,一想到当初存款的时候家里人就反对,如今她又将存款单放丢了,她的心里就感到万分愧疚,于是她在家里翻箱倒柜试图将存款单找回来,但无论她和老公怎么翻找,就是不见存款单的踪影,它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存款单丢了,徐桂仙大哭了一场,她责备自己当初没有听老公的话,不然用这5万元钱能买不少米、面,而这时候徐桂仙的老公反倒安慰她道:“钱没了就算了吧,就当破财免灾了”。

听了老公的话徐桂仙心里舒服了些,可她仍旧不甘心、不死心,她自己偷偷的来到银行看看能不能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钱取出来,但银行工作人员只能表示爱莫能助。

2001年4月,徐桂仙家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不得不重新翻盖一番,就在一家人搬家具的时候,在柜子后面的一个角落里,那张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单再次出现了。

原来当年徐桂仙的儿子还小,在家里翻找东西玩的时候,一不小心将记账簿碰掉了下去,虽然他奋力将记账簿勾了出来,但存款单却掉了出去,由于害怕被妈妈责骂,年幼的儿子就没敢告诉徐桂仙,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早就将这件小事抛之脑后了。

救命钱

存款单失而复得,徐桂仙喜出望外,但这张48年前的存款单还能取出钱吗,徐桂仙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然而就当她准备到银行试一试的时候不幸发生了,她的儿子在去往集市赶集的路上发生了车祸。

当她接到医院电话的时候,这位70多岁的老人魂都吓没了,自从送走了老伴后,儿子就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如果他倒下了这个家就真的散了,她赶忙取出家里唯一的存折搭着邻居的车赶到医院。

在路上,她向上天祈祷一定要保佑儿子平安闯过这关,但到了医院她却从医生嘴里得到了一个惊天噩耗,她的儿子全身上下多处骨折,内脏受损严重,如果不马上动手术,随时有生命危险,可面对10万的手术费,徐桂仙当时就感到了绝望,因为她手里的存折总共才1万多元钱,她去哪里能凑够1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在邻里、亲戚的帮助下,徐桂仙好不容易凑够了5万元钱,而剩下的钱却没了指望,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她突然想到了那张5万元存折,有了这5万不就正好10万吗。

由于儿子突然出车祸,徐桂仙一时间竟然忘了自己在银行还有5万存款,如今这5万存款则成了儿子的救命钱。

5万换50

有了希望后,徐桂仙不敢耽搁,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银行。

当徐桂仙在银行拿出那张褶皱起伏的存款单表示要取钱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惊呆了,他们还以为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是在和他们开玩笑呢,但看到老人严肃的表情,他们才肯定这位老人的确是来取钱的。

柜台的工作人员拿着这张1953年的存款单看了又看,却不知该给老人取多少,只能无奈将行长找来。

银行行长赶来后,先是认真的询问了徐桂仙的存款时间和地点,然后让徐桂仙稍等,因为存款单年代久远,他们需要核对一下,可当银行行长再次拿着存款单出现时,徐桂仙却被行长嘴里的话吓呆了,她略有迟疑的问道:“什么?5万元只能兑换50,这可是我儿的救命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行长一看徐桂仙情绪激动,立马解释道:“由于您的存款单年代久远,我们国家在货币折算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您当年存入银行的是第一套人民币,而在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的时候,就进行了货币兑换,当时的一万元只能兑换一元,也就是说您的5万元只能兑换5元钱,再加上这些年的利息,总共是20元钱,银行体谅您老人家才给您50的”。

徐桂仙虽然没太听懂银行行长的话,但她却听明白了即便是5万兑换成50她还要对银行说“谢谢”。

徐桂仙怎么也想不明白5万怎么就变成50了,但她却没时间和银行纠缠,因为她的儿子还在医院里等着她照顾,由于没有凑够手术费,虽然徐桂仙的儿子勉强保住了一条命,但身体状况却是一天比一天差,而徐桂仙在照顾儿子的同时,还奔波于银行和相关部门,为自己的5万救命钱讨要说法。

怒砸银行

徐桂仙的辛苦奔波也并非一无所获,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她拿到了两份有分量的材料,一份是银监局的答复,材料上表示关于存单兑付问题已经收到,请徐奶奶联系中国银行云南省昆明市某分行按要求进行兑付。

另一份材料,是盖有中国人民银行官渡区支行的印章,表示相关的业务交由该银行某个支行予以办理。

虽然徐桂仙历经千辛万苦拿到了这两份材料,可她的儿子却由于没有及时做手术,导致多器官衰竭永远的离开了,而她的儿媳也在丈夫死后离家出走了,此时这个家就只剩下徐桂仙一人。

2012年5月徐桂仙带着这两份材料再次来到银行,她要为自己和儿子讨要个最终说法,可她得到的答案仍旧是只能兑换50,这次徐桂仙真的怒了,她拿起拐杖就要追打银行工作人员。

面对发疯般的老人家,银行只能让保安将徐桂仙请出去,可谁曾想徐桂仙刚出门就用砖头砸了银行玻璃门,无奈下银行行长只能报了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派出所很快赶到,可面对80多岁的徐桂仙,他们也只能好言相劝,但徐桂仙却倔强得很,竟一连三天堵在银行门口要为自己讨说法。

虽然最终事情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不小反响,也有很多网友替徐桂仙鸣不平,但6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