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谣2022》正式收官,节目里各位印象最为深刻的音乐人有哪些?
对于我而言,答案是水木年华。
确切来讲,我并不是从这档节目才开始注意他们的,我一直都在关注他们的作品。此次追看节目给我的感受是,水木年华身上存在着明显的“悖论”:一方面,他们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成为节目里触发群体记忆的重点。另一方面,这种热度其实进一步影响了我们对于水木年华其它作品的认知。
节目最后一期,水木年华登台表演《墓志铭》之前卢庚戌讲到,“我们还能来下一季吗?因为我们好多歌都还没唱呢”。这看似玩笑的话正是讲明了水木年华的困惑。
《一生有你》《启程》《在他乡》,本季节目他们所表演的这类曲目符合了大众预期,但同时他们其实还有诸多优质的作品值得在舞台上呈现。
《墓志铭》即可算其中代表,这首歌曲集中体现出水木年华音乐的特质:不追求冗长的文本,也不采用繁复的音乐手法,回归到至真至简状态,以朴质方式表达厚重深意。
待到节目最后,待到这首曲目,我们才真正开始认识水木年华。关于他们,存有多项“之最”,最被低估,最被误读,最被冷落……我的意思是说,关于水木年华,或许我们错过了太多……
不止合唱
水木年华热门作品通常都具备大合唱属性,这得益于其良好的旋律性以及颇具记忆点的歌词,再加之演唱中和声的重要性就更加强化了合唱特点。这容易给人以轰轰烈烈制造大阵仗的错觉,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创作都在刻意追求合唱效果。在我看来,他们的诸多作品本质上其实都是内敛并克制。
例如歌曲《老屋》,即是以“亲爱的老屋”为表达支点来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这般作品显现清晰的私人意味,它的叙事是朴质的,它的情感是温绵的。歌曲代表了水木年华音乐创作中重要的根基:紧密围绕着“我”的生活来表情达意。或曰,日记随笔式的创作。卢庚戌的词曲创作都在遵循这样的思路,乐句与语句平实而不失丰富。拥有同样特点还有歌曲《所以少年人》,浑厚人声在和缓节奏中唱出岁月感叹,“岁月赠别离可知其深意/戚戚回望时慢慢路重聚”,诗句般的歌词投射出的是丰富的内心活动。水木年华歌曲,实际上向内行走要多过于向外释放。
作为水木年华“一生”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歌曲《唯你一生》可谓是将“向内”的感觉体现得完满。按理说,这样主题的情歌应当是热烈激情的风格,而在《唯你一生》中,在大量留白的设计下歌曲最终呈示的是内心世界的景象,“唯有你才爱上永远/我只爱有你的人间”若是出现在其他音乐人作品必定是恢弘激昂,而在《唯你一生》里,这样的表达都成为内心对白,是深藏于心底的刻骨铭心。
歌曲中的情绪是缓缓流露,而不是迅疾涌现。大合唱的场面自然撼人,正如《我们民谣2022》节目中每逢出现水木年华歌曲合唱场面时,已然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但就水木年华歌曲的内核来讲,重点还是在于平静下来,温文地诉说。
理解到这点就会体味到水木年华作品的难能可贵:在普遍加速的时代里,坚持着慢节奏叙事,以返璞归真的方式对抗娱乐。你在他们音乐中感受到的看似“过时”的传统和讲究,实质上是无可比拟的优长。你要相信,活跃乐坛超二十载的水木年华,绝非泛泛之辈。
不止情歌
就歌曲主题来讲,水木年华的涉及面相当之广。创作总是在不断地从生活中捕捉细节。由此,那些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情歌只是庞杂主题中的一部分。
相比而言,更加令我欣赏的都是那些热门金曲之外的作品。得益于作品中的人文性,水木年华歌曲总是可以呈示出深度和广度,这类歌曲的文本都富有解读价值。
歌曲《坦白书》,歌词创作灵感源自马良的同名随笔集,这里是对于自我最彻底的剖析:“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心中的软弱/我所有的外表自负/都来自内心的自卑/我所有的振振有词/都因心中充满了疑惑/我假装无情/其实是痛恨自己的深情”,与诸多流行歌曲中所宣扬的“英雄主义”完全不同,歌曲中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坦白。
朴质文字具象描绘出我们表面与内心的错位。这可以视作是一种“戳破”,揭开掩饰,让我们直面真实面貌。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抒情”,开阔式的直抒胸臆,唤醒不敢面对现实的自己。
《坦白书》这首歌曲真切向我们展示了水木年华温绵表层下的敏锐与犀利。
然后是歌曲《九月》。同样是基于诗作的创作,歌曲《九月》在向海子同名诗歌致敬。与《坦白书》类似,歌曲同是以音程跨越的叙事方式,递进地推动情绪,增强歌曲表达。这般直接的呈现方式,实质上是水木年华音乐主义的体现:音乐是行进的力量,力量来自连绵不断的提振。诗作在他们的歌曲中,除原本的意境外再增添震撼力量。
“我的琴声呜咽我的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这是一首给予听者投进生活,无畏向前的歌曲。其中开阔的声场,旷远的氛围,显现出独特美感。这是在通常流行歌曲中难以感受到的。
类似《坦白书》与《九月》这般文学性极高同时也具备良好音乐性的歌曲,或许只有水木年华才能完满地创作和呈现。
还有歌曲《当有一天我老了》。写给父亲的歌曲,我们熟悉的是向父亲表达爱意,而《当有一天我老了》则是转换视角,以父亲的身份表露心声,“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不得不离开你/请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这是一个新的旅程/请给我一些鼓励”,日常话语般的歌词,听来感动又备受鼓舞。
而关键是,这与单纯的煽情不同,《当有一天我老了》不是一首单纯触发泪腺的歌曲,它的重点其实是在于探讨生命。令我们思考生死,在接受与面对中明晰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知道的是,水木年华的歌曲悦耳动听,但不容忽视的是,其中所承载的思想性。可听性保证了歌曲的传唱和听赏,思想性决定了歌曲的现实价值。
不止民谣
谈水木年华必然绕不开民谣话题。此番参加节目似乎是更加强化了民谣属性。
不可否认,他们的音乐基底中民谣占有重要位置,但并不能因此就断定民谣可以定义水木年华。事实是,他们音乐更多是在以民谣风为主体,积极融合流行、摇滚等丰富的多元音乐元素。所以,当你接触过他们足够多的歌曲后就会发现,水木年华的音乐风格是出乎意料的多变。
他们非常擅长元素融合,比如歌曲《世界上最美的花》,其中就纳入了台湾高山族歌谣以及中国风等元素。再如歌曲《蝴蝶花》,加入了钢琴以及福音元素,令原本的民谣散发出庄重且雅致的气息。而歌曲《青春正传》则是运用了摇滚元素来强化“青春不需要什么答案”的讯息。
即便是在民谣的范围内,同样是变化多样,《莫斯科的黄昏》里俄罗斯民谣与摇滚歌剧的融合,《水仙》中暗沉且神秘的民谣突出了另类意味。在我看来,水木年华最最被低估的即是其持久的探索性和突破性。他们绝对不刻板僵化,而是时刻都在准备着颠覆自我。
并且他们的尝试都是自洽的,是与歌曲表达相呼应。以《世界上最美的花》为例,歌曲里加入明亮高亢的女声高山族歌谣,是为与歌颂女性的主题契合。“迎着年华啊坚定地绽放吧/你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是赞美也是鼓励,当我们为音乐里的新鲜元素而兴奋时,更可以为简洁有力的歌词而感慨。
由此可以说,听水木年华歌曲,会收获到双重享受。
无论是演绎怎样的音乐风格,他们都坚持做到两件事情:自然和均衡。水木年华能够准确在赏听跟激情间找到平衡。有高涨的声响但绝对不刺耳,有新奇的元素但丝毫不突兀。歌曲推进与铺陈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分寸感强,而无论何种风格,他们都是在以真诚的叙事来道尽衷肠。
所以我说,特定的标签无法定义水木年华,而是水木年华在为各种风格做注解。在风格多元的歌曲里,他们不仅是在创作可听度极高的歌曲,更是在传达一种思考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莫斯科的黄昏》里有对历史的思考,《青春正传》里有最青春的生活方式。
过往这些歌曲,现在听来历久弥新。深刻的令我们更加有感悟,激情的依然可以打开我们的感官,抒情的永久萦绕在脑海,动人的始终饱含温度。
关于水木年华,此前我们或许错过了太多,但错过的好作品任何时候了解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