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失了三个月,是因为一直在备考,期间一直紧锣密鼓的学,压力确实大。现在考完了,继续发一丝光一丝热,能够展现自己的价值,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感谢各位好心读友的关心。

思维密度

面对同样一件事、一个问题,思维密度越高者,决策和路径选择越是接近“最优解”。

所谓的思维密度,就是在面对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同一个问题、同一件事时,在某个这样的“点”上,在脑中可以调用和激发的知识量有多少。

比如有人跟我说,“请谈谈你对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认识”,我脑中压根没有“双循环”这个概念,于是在这个概念点上,知识密度为零。

再比如,我在银行工作,所以提到“拉存款”,我会想到抓“两户”建设,夯实稳存增存的客户基础;抓重点账户和资格,拓宽源头资金流量入口;

抓系统和行业调研,摸清各产业链、业务链、交易链和贸易链等,抓资金闭环营销;抓财政转移支付、专项债、土地出让金等流量资金营销;

依托贷款牵引和撬动作用拉受托资金体内循环;依托智慧场景锁定客户和交易流;依托金融产品拉存款;创新营销机制、绩效考核,组织推动等等方式带动存款增长。

以上每个“拉存款”的措施,我又能展开谈具体的“操作图”、“施工图”和“作战图”,于是我在“拉存款”这个点上,思维密度相对比较高。

套路技巧

想必大家都玩过象棋,面对当下某个棋面时,高手和新手之间的理解和分析,是完全不同的,高手的理解和分析要更深刻些,为什么?

下象棋其实是在考验一个人的思维密度和布局能力,而象棋之中满满的都是“套路”。

象棋中,套路往往是以失子为诱饵,迷惑对方,从而让对手注意不到“暗渡陈仓”的真正目的,从而达成入局攻杀或陷子。

棋子数量上可能会有些劣势,但局面上总体会占优,对手应对套路不当往往会落入下风,甚至输棋。

已被总结和提炼出来的象棋套路有:铁滑车、敢死炮、秦琼卖马、弃子抢攻等。

这些招式即象棋界的“三十六计”,这些“套路”或“计谋”,在象棋界有个专门的名称,叫“飞刀”。

飞刀是一种暗器,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在“飞刀”中有一种非常著名的招式,叫做弃马十三招,又叫做“顺炮横车破直车弃马杀法”,是《橘中秘》的招牌棋谱,在很多象棋的著名棋谱中也都有收录,是十分经典的古谱杀招。

即在“炮二平五”第一步开始布局后,到第十三步叫杀赢棋,是一整套套路。

想成为象棋大师,必须熟练掌握极其丰富的“飞刀”招式,能做到既防暗箭、又设陷阱。

高手能随时留意捕捉各种“飞刀”局的蛛丝马迹,识别飞刀,进而能躲避飞刀,同时转手扔出一套飞刀给对手。

高手过招,刀刀致命。

不少人以为象棋高手某手棋“妙手偶得”,或脑力惊人,其实高手只是在回忆过往,调用“古谱”而已,只是对象棋入门者来说很新鲜、很惊艳。

从小白第一步“吃马”开始,即已入局,只是第十三步才看清自己的结局。

跟小白过招,这个过程高手在用脑强度高吗?并不高,因为高手仅仅是在调用脑中熟识的古谱经验而已。

你看小白在那冥思苦想,却压根不是在跟眼前的“高手”过招,而是在跟历代先贤博弈

阿尔法狗(AlphaGo),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并不是单纯因为其算力惊人,而是在研究了15万盘大师对弈后得出的共性和规律性的走法,也就是围棋的“套路”,然后再实战训练2000万——3000万局,这是人类棋手有生之年难以达到的量。

也就是说,阿尔法狗在深度学习、归纳套路和实战试错中有绝对优势,其会不断发现规律性的走法,在对弈中随着对手的应变,随时选取胜率最高的一套走法。

象棋发展至此,早已经不是单纯的比拼谁更极具创造力的脑力,而是识别套路,学习套路,掌握套路,运用套路。

所以,大师需要不断学习棋谱、复盘棋局,就是要将某些套路在脑中建模,形成下意识的“肌肉记忆”,也有人称之为“心智模型”。

社会发展至今,亦是如此。当你接起一个陌生电话号码,当对方开口就问“你还记得我吗?”,你是不是立马就警觉这是诈骗犯惯用的“飞刀”。

象棋大师从对手的一步棋中提取出的关键线索,迅速觉察到对手布的什么局、飞的什么刀,就像现在的你听到电话那头陌生人说出“你还记得我吗?”一样敏锐。

对手一步棋同样能激活高手脑中多种套路,比对后选取最优解。推演的过程听上去很复杂,但是因为“唯手熟尔”,早已内化成自动化、下意识性程序, 高手脑中这个过程进行的极快,驾轻就熟而已。

因为模块化的“套路”,高手既具备了更强的判断力,也具备了预判力,具备了左右走势的能力和信心,因此能做到走一步想三步,甚至十三步。

他们能集合脑中所有套路审时度势,确保随后的局势发展和可能性在预料之中。

而象棋小白,没那么多套路资源能够调用,多是现费脑思考,走一步看一步,其实只能算是对当下局势发展变化的被动应对。

小白很难全面,当下不单费着九牛二虎之脑力不说,结果选择和决策还更像是在赌运气,得到最优解的概率明显要低。

小白没有足够支撑起全面考量的飞刀资源,无法研判局势走向,尽在预料之外,更不要说左右局势了。

路数崇拜

生活之中亦然如此,教育孩子你掌握了多少路数,恋爱你掌握了多少路数,工作中“抓存款”你掌握了多少路数?业务和产品营销你有多少路数?

我改用“路数”一次,是因为象棋多是博弈和竞争性,本身“套路”一词是中性词,不过在网络应用中越来越贬义化。

无论是套路或路数,其实就是各种组块、模式、模型、规律或技巧等等,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低风险实用主义。

你脑中路数越少,说明你技巧越是苍白,你解决问题的效率就越低、决策效果越差、错误可能性就越大,对结果的掌控感就越差,不确定性便越高,生活体验便会越差,每次抉择就像是在赌状态和运气,而且更容易不自知。

不夸张。

你在生活中已经有多少次因为“没考虑到”、“想不到”而吃过亏?多少次对于结局没有掌控感,并对结果感觉失望?

有没有考虑过是因为自己规律性、本质性和路数性的思维密度太少。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程度,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知识。——[美]托马斯·索维尔

人生像是行驶在暗礁密布的地域,那些思维盲点的暗礁往往有可能让我们遍体鳞伤,让我们感受折磨、痛苦不堪。

生活中,我们博弈的对象是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和事情,虽然归根结底还是处理与人相关的问题。

很多人吃了亏,看不出问题规律和因果,毕竟靠自己输棋的经历能从“第十三步”倒退归因到出问题的“第一步”太难了,于是一遍遍的再上当、再吃亏。

生活中让你放弃“吃马”的利益冲动,你也很难,谁会想到这能有错呢?

古代人们砍树烧火、卖钱,谁能想到十年之后会遭遇泥石流和洪灾呢,这种自然灾害谁又会想到是因为十年前开始大面积砍伐树木造成的呢。

没有足够的规律思考力和归纳能力,我们只能靠别人教。

能靠自己总结提炼分析出各种路数变化招式的人,那是顶级大牛,可大概率你我皆凡人。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效学习、借鉴、传承,也同样高效、便捷。

象棋中有棋谱,已经有人帮你把各种“飞刀”总结出来了,只要用心学习即可,然后在实战的过程中会察觉端倪,慢慢识别和运用的会越来越熟。

生活中也一样,都有大把现成的路数、技巧和经验分享,在实践中慢慢熟练掌握即可。

思维缜密,就是因为认真学习、掌握到的路数多。路数怎么多,就是内化着学、实践着学,那些人生“开挂”的人就是靠以往这样不断积累起来的。

你看,我铺垫了这么久,其实还是在劝你学习,不断学习,习得任何一种新的路数,就是对人生的一种加持,各种路数就是通往幸福的阶梯。

像阿尔法狗(AlphaGo)一样勤,靠勤学取胜,勤思、勤悟、勤用。

不过,现在搜索到好的路数或知识的“成本”真的是越来越高了,知识金沙中的沙粒比例在不断上升,金粒比例在不断下降,每天不断生产的知识垃圾在逐渐掩埋知识瑰宝。

延伸阅读。

象棋都说了,我们看看打麻将。

打麻将是不是一样的有口诀和套路,而这些口诀和套路的底层是“概率论”,说到底麻将是一种概率游戏,用到的是“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计算概率的问题。

例如一道麻将概率题如下,已知下家没有打过筒,现在你想打掉手中的四筒和七筒,又已知桌面上已打出3个六筒,问打四筒和打七筒,哪张牌更容易点炮?

直接两道题一起,在一局麻将当中,已知上家摸进两张筒子牌(根据牌位推测),并先后打出了二筒和四筒,那推测下他手里可能还有些什么筒子呢?

有兴趣直接去某乎搜“为什么有的人打麻将十次赢八次,难道麻将真的有什么秘诀?”问题下,毕导的回答,在你得到以上两个问题解答时,你会学到些许新的套路。

牛人告诉我们,打麻将时我们要至少要注意,一是每次出牌前要算出局部最优解;二是根据他人出牌情况反推他人手里的牌。

不要事事都凭感觉。

最后,无论干点啥都要先去了解些套路,向牛人学习,不然就像赤拳的跟有枪的打仗,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如果感觉文章有用的话,敬请打开微信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哲新ii ,获得更多往期内容。

作者丨哲新,微信公众号“哲新ii”(ID:zhexinii),爬坡青年,价值创造者,在努力用文字改造自己、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