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同样是豆瓣9.5分的抗战剧《团长》几乎是《亮剑》的反面。如果把《亮剑》称作快意恩仇类爽文,《团长》就是一群残兵败将的苟且偷生。没错,苟且偷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亮剑》的主角是李云龙一个人,他桀骜不驯,不服旅长管教,为了夺回女人擅自攻打平安县城,总能显现出伟光正的形象。

《团长》的主角是一群炮灰,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小太爷来自北平,迷龙是东北的溃兵,湖南的不辣、陕西的兽医,当然还有漂了大半个中国的龙文章。他们大多数时候自私自利,目光短浅,有机会就想开小差。

《亮剑》很会讲故事捏爽点,无论面对日军还是楚云飞,李云龙总能使些小点子扮猪吃老虎。骑兵连的绝唱展现中国军人有血性,在满腔热血中唤醒民族激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团长》讲故事的水平很差一群溃兵龟缩在边陲县城,绝望、麻木、阴暗,只知道蝇营狗苟。立了大功的龙文章没有奖赏,虞啸卿的人反倒欺负他、羞辱他、甚至打骂他,谁看谁压抑。

《亮剑》在探讨我们为什么能赢?一为国仇。日本人疯狂扫荡,无数百姓家破人亡。二为家恨。秀琴被绑,心爱之人葬身火海。《团长》在探讨我们为什么会输?你们还在山这头和日本人拉歌,日本人的火炮早已瞄准好了你们,浑浑噩噩从山海关一路败到云南。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这个弱点被人攥了几千年,一打一个准!

很奇怪《团长》这么一部看起来极其憋屈的电视,口碑评价却不输《亮剑》。因为它太过真实,试问历史上的抗日战场是龙傲天李云龙多,还是阿译,兽医,甚至唐基们多?

当李云龙不费吹灰之力,搞到一个骑兵营装备时,困守在树堡的炮灰们,要牺牲几十人才能抢到一箱补给!

绝望吗?压抑吗?恐怖吗?这就对了!

十四年抗战,两千万人牺牲,中日士兵死亡交换比高达10比1,在后来的某些神剧中(非亮剑)日本人却成了纸糊的裤裆藏雷,手撕鬼子,敢情小日本花了14年逃离中国?

可笑,可悲,更可气!这是对历史的漠视,更是对先烈们莫大的侮辱。

如果说《亮剑》是一个人的自画像,那么《团长》就是一组兵油子的群像。他们有缺点,他们不完美,他们苟且偷生,但不妨碍他们,在最黑暗的年代,以生命为画笔,改写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二、

第一次看《团长》我最震撼的不是战场画面,而是一段对话:“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南京的干丝烧麦、上海的润饼蚵仔煎、天津的麻花狗不理、广州的艇仔粥和肠粉、旅顺口的咸鱼饼子和炮台、东北地三鲜 酸菜白肉炖粉条、还有被打成粉了的长沙城,没了,都没了!”

三两个字就是一场大败,一方水土和天文数字的人命,那些直瞪眼的花花世界,不用等着大半个中国都没了才知道心痛,这是《团长》第一层主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过去的中国有多辉煌,可如今山河沦丧,为什么会走到这份田地?龙文章回忆起自己见过很多烂人,在广西守备团,贩私盐、种鸦片、卖官鬻(音同玉)爵等升迁。没错,中国病了!

自上而下病的很严重,两千年封建专制,我们麻木、我们图安逸、自封的优点会害死我们,再不改,禅达也快丢了。这便是《团长》第二层主题——落后就要挨打

《团长》里有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老麦检查川军团配枪,发现没人会保养,愤怒之下选择离去,龙文章却给老麦跪下了。他说:“我求求你了,求求你们回去,教教他们怎么活?没什么答案值得人付出人命,求求你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默默看过很多抗战剧,龙文章是唯一一个替士兵下跪,恳求他们活下去的军官。更多的是唐基,张立宪们把川军团甚至主力精锐当作炮灰,这将《团长》抬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人文关怀的高度

没有人天生就是炮灰,更没有人生来就是代价。活着,要活得有意义。哪怕是死,也要死得其所,而这份意义,不能靠别人施舍,必须靠自己来争取。龙文章四次舍命侦查南天门,换来一整套可行的进攻方案。川军团终于不再是炮灰,转变为一支尖刀敢死队。这就是《团长》第三层主题——个人的平凡与伟大

在默默眼里《团长》为何能力压中国一众抗战剧,因为他从不说教,更不会简单地渲染情绪,而是引导你思考,国家与个人的辩证统一,用龙文章的话说:我想让事情是他本来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