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16日,住建部官网发布文章:<我国城乡房屋建筑首次有了“数字身份证”>,文章大致内容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住建部推文截图

2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

据悉,这次普查工作,凝聚了全国近50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辛劳,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就动员了260多万人参与普查。普查数据也是一栋一栋地“跑”,对每一栋房屋都进行了调查。高峰时期,在系统后台可以看到,有40多万人同时在线填报数据。

据住建部曲琦司长介绍说,这次普查,实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很多“第一次”。其中,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海量数据,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

根据文章介绍,这次普查相对以前逐级汇总、层层上报的方式相比,实现了信息落图定位、全过程可追溯的绝对真实性,并且,房屋普查数据已经在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根据文章内容显示,目前全国城乡的建筑都录入了普查系统,并已经成为了国家及各级政府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了。但是小编查找了很久也没有查到系统性的数据。

很显然,这次全国城乡建筑的数据有着太过秘而不宣的意味。至于为什么没有公开,我们无法猜测。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全国建筑及住房具体信息,虽然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国家是一清二楚的。换句话来说,就是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地出台,应该会少一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盲动,多一些对症的针对性和全局的系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次全国城乡建筑的普查没有公开发布数据,但是根据小编搜索到的最新信息,全国城乡建筑的总体规模也基本能推测出来了。

线索1: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普查全国100%的乡镇、100%的社区(行政村)和7‰的家庭也参与了调查,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获取了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以及80多万处市政设施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全国有建筑6亿栋,“7普”全国人口是14.2亿,平均不到2.4人拥有一栋建筑。

建筑包含居住属性建筑,也还有比如商业、商务、仓储、厂房等等其他功能的建筑。所以,约2.4个人能均摊到一栋建筑也不尽科学。

线索2:2020年,住建部时任新闻发言人王胜军表示,全国家庭住户住房建筑面积超过500亿平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房屋施工面积约69亿平米,2022年是约64亿平米,统计下来目前全国的住宅面积630亿平米,人均住宅面积超过44平米。

现有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4平米,按三口之家,户均面积已经超过120平米,说明总体上来看,房地产已经严重过剩了。

这个人均住房面积水平,其实也印证了住建部部长倪虹所说的,当前房地产三大任务的紧迫性。

1、增信心。增加房企的投资信心,毕竟这两年房地产投资在直线下降;增加买房客房产预期信心,放眼全国死水一潭的销售,房地产太需要消费拉动了。

2、防风险。大大小小的房企资金链紧张问题,全国各地烂尾楼保交楼问题,每一个浮起来的瓢都可能激发出一个舆情事件。

3、促转型。如上所述,全国人均住房面积都已经超过44平米了,目前不是缺房子的问题,而是缺好房子的问题了。正如倪虹部长所说,房地产的供应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通过这次普查,房地产的总体过剩再一次得以验证,就算是改善型需求,在购入改善性物业的同时,也释放了二手房,房地产的过剩体量其实是一直都刷新的。

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改善性的需求应该还有,但是房地产的主要动力应该还是投资需求。

这个趋势对于东莞只会更加明显。

首先,东莞的住房面积高达6.18亿平米,人均面积超过60平米,如果单纯看商品住房,这个人均值更高,东莞户籍人口约280万人,商品住宅面积1.84亿平米,人均约68平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莞住建局文件截图

所以,从需求来看,刚需市场难逃继续低靡,高端的改善,投资市场应该有一定的回暖。

目前,中心城区的华润悦府,据悉10号楼已经解筹,莞E认购的登记人数也达到200人,超过了194套的房源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润悦府效果图(源自房天下-东莞)

万科瑧湾汇,刚刚通过了备案,就陆陆续续地有了登记的客户;还有2月底要据说要冻资的中海南城项目......

改善型及投资型物业在仍旧冰冷的楼市中倒显出几分生气,但是在人均住房面积超过60平米,过剩市场下,说东莞高端市场已经火热未来还言之过早,期含金量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