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信仰凭志坚,难为清官做人难。鬼怪妖魔妖怪鬼,钱通神仙神通钱。——《读月楼诗存》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或许每一个官员在上任前都是踌躇满志,立志要做一个好官,做一个清官,可官场就是一个大染坊,能够清者自清的实在是少数,尤其是在一个王朝晚期,普遍贪污的情况下做一个清官是难上加难。

清朝政府的衰败,其实早在康熙时期便初现端倪,并在乾隆时期达到一个小高潮,只不过那时有和珅在,官场纵然贪污也能做一些事情。

在和珅被杀后,官场群龙无首,陷入了彻底的黑暗,而刘清就是这股黑暗中的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厚积薄发

在清朝时期,由于科举制度较为完善,平民当官也有了十分稳健的渠道,只不过这个渠道的竞争实在太大,如果将那时科举制度的录取率对比现在的高考,估计能够通过科举的起步都是市级高考状元。

同时科举不能有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旦超出了科举的范围,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

刘清出身于书香门第,家族殷实,他的父亲曾担任知县,因此刘清自小就立下志向,要做一个向父亲一样的官员,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他的父亲早早的离开了人世,家道中落,刘清不得不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家里,长时间的分心让他的科举之路十分艰难,直到42岁才成为了一个县丞,位列八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起步太晚,刘清成为县令的时候已经足足50岁,好在清朝没有一个固定的退休年龄,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刘清依然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

厚积薄发的刘清不仅性格方面非常的成熟,学识方面也非常的丰富,再加上丰富的人生阅历,刘清成功的抵御了来自官场的“污染”,成为了一个清廉的好官,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有着很高的声望,这成为了他未来升官的基础。

可与此同时,由于没有融入官员集体当中,刘清遭到了几乎所有官员的针对,如果不是他的直属上级一直在保护他,刘清可能早早的被革除官职。

机遇出现

如果一个人没有充足的准备,在遇到机遇的时候便很难抓住机遇,刘清虽然没有刻意准备,但他热爱学习的精神,让他成功的抓到了一次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刘清担任县令期间,他所在四川省爆发了规模非常庞大的民间起义,其中以白莲教为首,还夹杂着大量不同的民间势力。

由于规模庞大且起义部队中以当地人居多,因此朝廷下令由四川各地自行募兵,去解决起义的问题。

既然涉及到自行募兵,就出现了两个问题,是否可以成功找到兵源,如果找到足够数量的兵源,应该如何带领他们和起义军进行作战。

在士兵招募方面,除了金钱外,官员在当地的声望非常重要,一个贪官是很难找到兵的,刘清显然满足这个条件。

由于刘清在当地深得人心,大家知道是刘清在募兵后纷纷报名,一支团勇部队很快建立,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带领他们了,想要完成这件事,必须有足够的带兵经验,起码要有足够的军事素养,不然别说带兵了,就连管理都是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要说到刘清的底蕴了,由于长时间准备科举,刘清不仅熟读四书五经,对很多兵书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甚至刘清自己的身体状态也非常好,因此刘清带领这些人轻而易举,并且多次击败当地起义部队。

不过刘清深刻明白,战兵法中有攻心为上的计谋,仅仅是战胜他们还不够,从根本处瓦解起义军才是重中之重。

身为父母官,刘清非常清楚这些起义军的出身,他们并不是军人或者土匪出身,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商人等,因为生活无法继续,才不得不铤而走险。

换句话说,如果他们能够获得安稳的生活,谁又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呢。

找到了答案,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清虽然是一个文官,但他的胆色确实过人,他曾多次劝降当地的起义军,每次劝降都是孤身前往敌人的大本营,用最真诚的情感来和起义军讲道理,这种看起来几乎没有可能的事情。

在刘清的身上却多次完成,原因无他,刘清多年来清廉为官的做派,不仅百姓十分感恩,起义军也人人敬佩,刘清每次前往劝降,起义军都会夹道欢迎,没有人敢为难他。

即使是当地有名的起义军头领王三槐,在面对刘清的时候也需要以礼相待,不过刘清本人也确实给足了诚意,不管朝廷的官兵和起义军打的如何焦灼,刘清依旧选择孤身一人前往劝降。

在刘清多次“冒险”的劝说下,王三槐同意了投降,可谁知前来接待的官员态度十分蛮横,让王三槐立刻反悔,起义军和朝廷的官兵再次反目成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中王三槐十分的委屈,刘清也好不到哪去,因为投降失败,那位官员干脆将责任全部推到了刘清的身上。

不过刘清多年来早已习惯了同事和上级的冤枉,再次前往劝降,可谁知朝廷官兵又坑了刘清一次。

在王三槐出现后立刻将他绑了起来押解到京城当中,刘清在起义军中的名声开始臭了起来。

只不过刘清没有想到,这一次被坑,却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升八级

由于王三槐是起义军中有名的首领,还是活捉,这份功劳被无限的渲染,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以至于最后惊动了嘉庆皇帝,嘉庆皇帝选择亲自审讯这个“贼头”,对于起义军的出现和官场的腐败。

嘉庆皇帝已然清楚,不过他更想要从王三槐这样的人口中知道“真相”。

在嘉庆皇帝的允许下,王三槐也不害怕,畅所欲言,同时将自己为何被活捉的过程全盘托出。

此时嘉庆皇帝才知道在四川省还有这样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这样的优质人才别说是四川省。

放眼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试问有哪个朝廷命官敢孤身一人前往起义军的聚集地劝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场的腐败始终是嘉庆皇帝的心病,而刘清的出现给了他很大的慰藉,再加上王三槐临死前的话在他耳边余音绕梁“使官如刘青天,百姓断不反。”

于是嘉庆皇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刘清树立为“典型”。

很快,一道来自京城的任命书到达了刘清的面前,刘清被直接提拔为四川按察使,按察使在清朝可不是一个小官,相当于现在的省法院院长、公安厅厅长和检察院院长三位一体,对四川省境内所有官员都有监察的权力。

最为关键的是,按察使要高于县令足足八个级别,普通官员终其一生都很难达到这样的升迁速度,刘清一生都在坚守的清正廉洁,终于成为了他平步青云的依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升官,嘉庆皇帝还曾为刘清写下了一首诗:“有守有为绩昭著,无偏无欲志贞坚,空群羡尔超流俗,明慎威中治理宣。”

皇帝写诗赞扬一个大臣,这种待遇放眼整个清朝也不多见,凭借新的职位和影响力,刘清全权掌握的对起义军的镇压工作。

此时,刘清继续保持着以劝降为主,以镇压为辅的办法,成功的解决了四川省境内的起义问题。

在看到刘清的能力后,就连嘉庆也不得不感叹“朕闻刘清官声甚好,每率众御敌,贼以其廉东,往往退避引去

不过刘清的传奇还没有结束,除了解决起义问题外,刘清还做了两件名留青史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在担任云南布政使期间,刘清由于不想和当地官员同流合污,因此上书请命,将自己的文职换成武职,最后被任命为山东登州镇总兵,这样的例子在整个清朝历史中都是独一份。

其二,刘清在来到登州后,看到已经建立八百年的蓬莱阁破烂不堪、岌岌可危,便亲自监督蓬莱阁的修复工作,将它挽救了回来,因此我们才能在现在看到这个名气颇大的古建筑。

结语:

刘清在任职期间被成为刘青天,不管去往哪里任职都能获得当地百姓的爱戴,他不仅拒绝贪污,对任何贪污的官员不假颜色,同时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地区,一些县丞、师爷等人的生活条件都比刘清要好,可刘清不为所动,是嘉庆年间官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强大,主要在于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只有普通民众变得富裕,生活状态平稳,国家才能发展,而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又和当地官员息息相关。

只有官员奉公守法、清正廉洁,普通民众的生活才有希望。

可遗憾的是,像刘清这样的官员实在太少了,若他这样的官员能够达到总数的十分之一,且受到皇帝的支持,或许清朝就会从嘉庆时代彻底腾飞,成为世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