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花季少女,才刚考上大学,只因一个习惯,肝脏竟生出2斤虫子,生命垂危。
这位花季少女叫刘迪(化名),出生在西藏拉萨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因为家庭经济的拮据,刘迪从小目睹了父母的辛劳,决心要发奋学习,去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她说到做到,每天刘迪都会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为了节省时间,她甚至不吃饭,下了晚自习回宿舍的路上,她就在学校商店买一个面包,边吃边走。
回到宿舍,借洗脸的功夫,她便口对水龙头灌几口生水。别的同学问:“为什么不打开水喝?”她说:“打开水多费时间啊!我从小到大一直这样喝水,已经习惯了。”
一天晚上,刘迪回到宿舍。熄灯铃响后,她一如既往地趴在被窝里,借着手电光继续学习。突然,腹部一阵剧烈疼痛让她不由自主地叫出了声。
第二天,父母陪她到当地一所医院做检查。通过做腹部CT,医生看到刘迪的肝上竟有许多虫子和虫卵,怀疑她得的是包虫病(虫癌)。
这种病多出现在人畜共处的牧区,加上刘迪有喝生水的习惯,虫卵很容易进入人体,不断繁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包虫病icon。医生建议她赶快做手术。
但刘迪觉得,做手术要耽搁十天半月的时间,这得落下多少功课啊?于是便毅然决定,等高考完了再做手术。
医生看着这个为了学习不要命的执拗姑娘,一脸的无奈。只好给她开了一些杀虫的药,叮嘱她按时吃,若疼痛加剧,及时来医院就诊。
刘迪回到学校后,开始还能按时吃药。而且,这药真的有效果,吃了,腹部疼痛明显减轻。她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有时忙得连药也忘了吃。
有心人天不负,刘迪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心仪的大学——西藏大学icon。
但有时幸运和不幸总是接踵而至。她还来不及感受成功的喜悦,腹部的疼痛便一日重过一日,整个人一下子消瘦了许多。看到她的人常常窃窃私语:“她皮肤和眼珠怎么都是黄的?别是得了什么传染病?”
有一天,刘迪突然晕倒了。等她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拉萨人民医院的病床上。这时恰好医生叫父母出去说话,她便偷偷地跟在后面。只听医生对父母说:“你女儿患的是虫癌,已经到了晚期。”听到一个“癌”字,刘迪再次昏厥过去。
护士赶忙将她抬到病室床上。醒来后,她怔怔地望着窗外,追悔不已。两年前本来有一次重生的机会,可为了圆大学梦,自己竟然轻易放弃了。现在大学梦倒是圆了,可命就要没了。命没了,考上大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窗外的小鸟飞来飞去,那么富于生命活力,刘迪的心里羡慕不已。
医生说,这种病到了晚期,只能采取保守疗法,让生命延续一日是一日。父母闻言伤心欲绝: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她才20岁,正是花一样的年华,又刚刚考上大学,锦绣前程即将开启,生命却要终结了。
突然,一位医生说,清华大学长庚医院有一位中外闻名的肝胆外科专家,他叫董家鸿icon,已经和这种病打了几十年的交道,经验丰富,或许他能救刘迪。
听了这话,夫妇如同绝望中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立即把女儿转到长庚医院。经验丰富的董家鸿看了刘迪的CT也大吃一惊。刘迪的肝脏超过常人的1倍,虫子和虫卵已经布满整个肝脏系统。
想要救命,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肝脏移植。但肝脏移植所需费用,对这个牧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他们绝对负担不起。
医者仁心。董家鸿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拯救肝。就是把刘迪的肝取出来,手工将虫子和虫卵剥离,然后再放回去。
但这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董家鸿犹豫再三才将这一想法告诉刘迪父母。刘迪父母眼中闪着惊喜的泪花。他们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
手术如期举行。当刘迪的肝脏取出来,所有在场的医生护士都倒吸一口凉气。她的肝有4斤多重,是常人的2倍,上面爬满密密麻麻蠕动的乳白色虫子。
正是由于虫子吸收了刘迪体内的营养,她才会骨瘦如柴。也正由于肝肿胀压迫胆管,胆汁排不出去,她的皮肤和眼珠才会发黄。
董家鸿将肝脏放在冰水里,然后戴着特制眼镜,手动剥离虫卵。虫卵剥离干净后,再给肝中输入营养液,最后修复肝脏血管,完成移植。
一台手术整整用了14个小时,当董家鸿走出手术室时,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庆幸的是,刘迪终于得救了!
人最珍贵的就是健康和生命,刘迪的经历告诫我们,千万不要为了学习和工作而透支身体,以免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作者:尤愚
编辑:不器
资料来源:《医者故事》(第19期2020-03-14)《 20岁女孩患虫癌,死亡抉择,院士手术14小时拯救生命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