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起点是什么,这都构成了明星死亡的“死亡消耗”。本来,每个人都有能力在一开始就阻止它的传播,并能迅速揭穿谎言

歌手刘文正,在两天内经历了一场“起死回生”的闹剧。其前经纪人夏玉顺2月15日向媒体透露,刘文正“去世”的消息传遍全网,一时哀悼哀悼不已。可仅仅过了一天,夏玉顺就改口说:“刘文正其实是想让他公布自己的死讯,因为他不想再被人打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毋庸置疑,大众对刘文正的喜爱是真挚的,尤其是小时候喜欢他的很多音乐作品的人。这是最直接、最真挚的感情。琼瑶、吴启贤、伊能静……不少公众人物也被这一消息震惊。其实和很多网友一样,最先被触动的并不是辨别这个消息真假的心,而是人们的记忆和情感被击中后,本能地散发出怀旧和伤感。

现在的情况是,很少有人追究夏玉顺的责任,虽然这是最简单的事情,因为他似乎就是这次乌龙事件的“总导演”。刘文正的“死”连乌龙都算不上,而是纯粹的恶作剧,充斥着自相矛盾的谎言。夏玉顺改口,要求刘文正“起死回生”,不是补死,而是彻底推倒“羊圈”。喧嚣混乱的场面让人瞠目结舌,同时也让人不安。这个时候批评夏玉顺,反而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不管起点是什么,这都构成了名人死亡的“死亡消耗”,而本来,每个人都有能力在第一时间阻止它的传播,并能迅速揭穿谎言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很多公众人物去世了。每隔一段时间,有时甚至连续几天,社交媒体上都会充斥着公众人物去世的消息。网友们见惯了坏消息,甚至哀悼 有了典范——有人爆料,媒体求证,亲属或单位证实,大范围滑动屏幕并调至静音。刘文正此次“死亡”,一个重要的不足在于缺乏验证环节,夏玉顺的单一信息来源被轻易接受。当然,最先报道的媒体对误报负主要责任,其他媒体的报道是初步排除责任后的后续报道。

这是一个痛苦的沟通事件。夏雨顺敢拿一个人的生死信息开玩笑,或许是因为他意识到这样做是没有代价的。出于对刘文正的尊重,人们极力避免对他造成二次伤害,选择了接受愚弄。

混乱的娱乐生态为这一事件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人为操纵的热点话题,机器炮制的虚假流量,明争暗斗的抬高踩低,丑陋的畸形审美。美……编造出来的“死亡新闻”在这样的生态下来看,既没有荒诞,又有讽刺的锋芒。

如果说夏玉顺说造假的动机是为了讽刺娱乐圈,这至少有一部分是客观真实的。

就像那个喊着“狼来了”的孩子一样,夏玉顺敢拿一个人的生死新闻开玩笑,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是没有代价的。他说的“刘文正其实是想不想被打扰”,其实只是希望更多的人“打扰”而已。

这也是一起典型的流量反弹事件。在网络各种流量漩涡的包围下,明星的离世总能让大众暂停对其他事件的关注,将注意力放在对逝者的讨论上。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死亡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生命在它面前的种种徒劳姿态”,

人们在最后一次看死者的时候,往往会以自己的生命对应状态,通过哀叹无奈,或借用悲伤之名,来哀悼一次自己,这是一种本能,古人也不例外以及现代中国和外国。因此,对死亡的关注在流量时代具有流量密码的作用,传播平台和受众都各得其所。

而一旦其中出现假消息,围绕死亡事件建立起来的各种镜像就会破灭。

刘文正“死”了该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要对类似信息保持警惕和甄别,为虚假信息的传播筑起一道防火墙。

建立这个防火墙的重点是杜绝对公众人物逝世的正式哀悼,宁愿什么都不信,等以后再举报或刷屏,不让流量思维发挥主导作用。

希望刘文正“死”的教训能被人们铭记更久。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韩皓月

赵宇编辑

红星评论提交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材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