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庐江中学,一名学生抢了教授的话筒。教授名叫陈宏友,知名教育专家,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是来给学生们演讲的。学生,就是台下一名普通听众,身份是庐江中学一名高中生。


那好端端的,学
生为什么要抢教授的话筒,听众为什么要打断演讲者的演讲呢?根据官方报道,是因为陈宏友在演讲中表达了诸如“读书就是为了钱”和“读书就是为了和外国人杂交,改善血统”等等观点。导致学生不满,并上台抢话筒,痛批演讲者道:“他眼睛里面只有钱,崇洋媚外!”“我们学习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不说学生喊得怎么样,咱就说说陈教授的演讲,问题出在哪。坦白讲,现在受全网诟病的“功利性”内容,其实不是陈教授演讲的主要问题。演讲中说个“读书是为了赚钱,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言论庸俗是庸俗了点,但还没到罪大恶极的程度,“赚钱嘛,不寒碜”,我想上了年纪的人都能理解。

关键是后面杂交那一套理论,未免就太离谱。种族歧视,而且是公开自我种族歧视,这种言论不仅放在中国不会被接受,放之四海也不会被接受。试想陈教授是一位黑人,在黑人社区嚷嚷:“我们黑人就是为了和白人杂交,改善血统”,那会是什么下场?恐怕不是抢个话筒那么简单。

所以陈教授也别嫌冤枉,停职停课都认了吧,能如此不分场合,把酒桌上胡诌的话都搬到演讲台上,确实不适合再当一个教授。

现在有人指责学生太“理想主义”,不理解陈教授“现实主义”的一片良苦用心。我想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陈教授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的问题,而是一个站在台面上挑战原则的问题。换言之,陈教授犯了一个极其低级的错误,超出了“理想”和“现实”的讨论范畴,所以一切后果都是咎由自取。

好了,演讲本身的讨论到此为止,不再废话。


这个事件表现出的另一个现象,也许更值得我们深思。
那就是“生在全球化,长在新时代”的这一代青年人,思维跟老一辈人其实有很大的区别。你说他们热诚也好,偏执也罢,总之你要明白,他们的表达欲很强烈,而且他们敢上台抢话筒。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们的社会,正式场合的话筒本身就相当有限,而可供青年人表达的话筒,更是少之又少。日常生活中,无论在企业、学校还是机关,几乎所有重要场合都是老一辈人说教的一言堂,大领导讲完小领导补充,交流环节往往流于形式。这种“金字塔”式的表达结构,使话筒变成了一种特权,压制了青年人正常的表达欲望。

因此,庐州抢话筒事件,表面是学生抢了教授的话筒,实际是青年人对“教授们抢了学生们话筒”的反抗。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制造更多的话筒,让青年人有更多说话的机会。一场好的演讲,不会有谁抢了谁的话筒。一个健康的社会,也不应该只有“大人物”的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