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查看视频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海南考察南繁科研育种工作,小小的种子在总书记心里的分量始终是沉甸甸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新时代育种人在新征程上不断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条件,让海南三亚一带成为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2月是水稻拔节生长的关键期,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在田间细心观察着耐储存水稻新品种的长势。这已是82岁老院士南繁育种的第51个年头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水稻育种专家 谢华安:育成更多更好的品种,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40多年前,谢华安院士在南繁基地选育出了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为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作出了贡献。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考察,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专程来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察看水稻长势,了解育制种情况。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水稻育种专家 谢华安:习总书记对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非常重视的,所以一再强调种子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耐储存品种方面有所突破,新征程上我们还要为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定要把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总书记在考察中为如何打造农业的“种子芯片”指明了方向。当年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始筹建。2021年5月,公共科研平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成立,改变了各地科技人员背着育种材料南北辗转、各单位“关起门育种”的状态,南繁科研也从季节性向常年研究转变。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这一次总书记对种业创新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他强调,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中国科学院院士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主任 杨维才:总书记说,农业科研工作者很辛苦,但这份辛苦是值得的,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总书记在走之前还特别嘱咐我们,担子很重啊,要成功啊!有总书记的鼓励和支持,我们的干劲更足,实验室的建设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种业创新的高地。

初春时节正是“95后”博士生孙茜最忙的时候,从白天到晚上,从玉米地到实验室,孙茜和伙伴们潜心探索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玉米蛋白品质。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扎根南繁热土,快速成长为农业科研主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博士生 孙茜:对于薪火相传的南繁事业来说,我们也要做一粒好种子,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见习编辑:郑威奕

审核:田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