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0日,一份中国人保财险党委会发布的“禁酒令”文件,不仅吓到了众多白酒商人,还让白酒股市当场跳水,绿成一片。

可从2012年开始,年年都有“禁酒令”的加持,为什么偏偏今年的文件,让市场反应如此之大,这件央企出台的“禁酒令”文件,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历史悠久”的禁酒令
从2012年开始,国家开始对“三公消费”进行限制。每年各个地方的政府及单位都会下发相关文件,用来规范公款吃喝、饮酒等行为。早年间的新闻报道中,多县的公款吃喝票单,几年时间就累计了数十万元,最大的一张票单足足有12.9万元,最少的票单也有数千元……

更要命的是这种公款吃喝的行为,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潜规则”。甚至有的地方口口相传“吃饭必须上千,喝酒必须上万”。再加上逐渐畸形的酒桌文化,在“天价单据”的背后,是数不尽的民脂民膏。
所以自从2012年整顿开始,各个政府乃至国企,都在有意限制此类消费。可这种现象短时间内收效甚微,所以每年相关单位都会下发禁酒文件,以求尽量规范公款吃喝、天价票单等行为。

长时间的文件规范下,近几年“公款吃喝”的问题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有关吃喝的天价票据已经越来越少了。与此同时,这种文件的颁布并没有影响中国酒类消费的正向发展。
可为什么偏偏这次的“禁酒令”文件,却能吓得众多白酒股票当场跳水?让白酒五巨头日损770亿市值呢?
究其原因还是这次文件的发布者比较特殊,中国人保财险的名头可谓是如雷贯耳,再加上国企的名头,不少酒商都在猜测这是不是国家要开严格禁酒的表现。

其实也不怪酒业和持股人诸多猜测,毕竟其中的内容,可以称之为“史上最严禁酒令”。文件规定,中国人保财险的所有工作人员,无论是工作日、休息日、还是其他内部活动、公款喝酒,都不允许出现酗酒行为。
如此严格的文件要求,镇住不少人。国企人员连下班都不允许饮酒的严格要求,一时吓退了不少白酒从业者。所以文件出炉的第二天,A股白酒板块蒸发市值就达到了1500亿。

幸运的是这次禁酒令并非是“央企领衔,彻底禁酒”的标志,所以A股的白酒市场已经在缓慢回暖中。而一封文件就能让白酒股市地震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的白酒经济,主要依赖于根深蒂固的“白酒文化”,一旦白酒文化成为政策红线,那么白酒市场就不止地震这么简单。
二、不成文的“潜规则”
2021年,我国白酒类新零售市场规模达到了1363.1亿元,在这场调研中,我国白酒的消费群体画像,超过七成都是男性,而且中高收入群体较为普遍。在以男性为主的白酒市场中,排名前三的白酒品牌分别为五粮液、泸州老窖和剑南春。

而价格超过700元的白酒,统称为商务酒,如茅台、五粮液、国窖等。主要覆盖政、商圈的中高层人士,不是在宴请中消费,就是在送礼中奔走。
可见白酒的主要用户都是政商的中高层收入人群,宴请和送礼则是中高端白酒的主要消费场合。久而久之,酒桌上也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上司灌下属酒,甲方灌乙方酒,成为了常见的社交场面。

而一切统称为“生意”的宴请,都化成了酒桌上的“敬酒”,成为了一种潜规则式的贿赂。渐渐地“敬酒”已经脱离了原本的概念,成为了贪腐活动的一环,甚至不少人会用真金白银代替白酒,精美的酒盒就是一个幌子。金絮其外,败絮其中。
当宴请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生意,酒桌上的觥筹交错就变成了“糟粕”。为了遏制不正之风,禁酒令的出现才显得十分必要,而禁酒令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杜绝“腐败式饮酒”,同时也能催生大众饮酒市场。

三、白酒的爆发式增长
在过去的几年里,白酒在大众市场上的占比越来越高,白酒消费结构的转变,也让白酒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从2014年到2021年,茅台的净利润增长了2.4倍,五粮液涨了3倍,受“三公”冲击最严的泸州老窖都增长了8倍。
大众对白酒市场的支持,也足够说明人们的生活条件都有了良好改善。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春节中,春晚开场前5分钟的广告里,14个品牌中白酒品牌占到了7个!白酒广告在春晚的强势霸屏,足矣获得巨大的流量价值。

年货节期间,白酒的销量就同比上涨了36.01%,中低端酒如今也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春节前四五天,每天白酒的销量能达到1000多箱!
总结
如果不是禁酒令的突然发布,白酒的股票可能还会持续上涨。
而经过这次白酒股跳水又回暖后,可见白酒市场依旧坚挺,后续的发力势必迅猛。毕竟因疫情影响,沉寂了两年的酒业,应该随着返乡潮和社交正常化,在业绩上有一个长久的上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