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微博热搜,“超六成的年轻人满意自己的工作”,可是点进评论区一看,却是一片怨声载道,大家都觉得这个调查结果并不靠谱。
年轻人进入职场,有的人看起来顺风顺水,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升职加薪,而有的始终平平无奇。
殊不知,职场新人若是无法丢掉一些幼稚的职场心理,即使有20年工龄,依然还是“职场新人”。
所以,想要从职场萌新变成职场达人,工龄的积累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要转变工作思维模式。
在职场中,有几个必须丢掉的幼稚心理,希望你没有。

01
执着于同事关系,忽略自身能力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职场新人,虽然已经在公司干了好一段时间了,却和刚来的时候没什么变化。
不会的东西还是不会,连用word做个表,写个材料这样的小事,都要问同事要模板。
遇到这样的同事,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难免让人觉得他还是个职场“巨婴”。
因为小孩才会用“认识你”这件事,毫无顾忌地寻求帮助,他们以“我弱我有理”的心理来找你帮忙,又通过找你帮忙强行跟你加深关系。
殊不知,职场上的相互帮忙、合作,人情的原因只占一部分,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
职场新人初来乍到,没有工作经验,老人帮忙指教,有时甚至帮他完成任务,这是情理之中。
而有的新人却把这种帮助当做理所当然,执着于加深与同事之间的人情关系,忽略自身能力价值的提升。
长此以往,工作价值无法和岗位相匹配,反而成为公司团队的拖油瓶,就算你跟同事的关系再好,也没人愿意和你继续合作。
02
自作聪明提意见,得罪同事惹人厌
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吐槽:领导非要让我坐高铁去给老板送个身份证,为什么不能发个快递?
这是很多职场新人的通病,面对上级的安排,同事的方案,总想挑出点骨头。
这种自作聪明的心态,容易让人滋生傲慢,导致在工作中造成不必要的堵点。
让你送东西,你说为什么不发快递;让你摆桌签,你说为什么不找保洁;让你拍照盖章,你说为什么不找实习生;让你周末手机保持畅通等上级电话,你说为什么这种事要我干。
一句一抬杠,就算自己嘴上不说,这些负面情绪也会表现在工作中,传递给同事,造成工作中的堵塞。
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先学会执行,少一些抱怨和质疑,是职场新人需要去认真体会的。
领导的安排自然有自己的思考和顾虑,别把事情想的太简单,很多时候,想的太简单近路往往就变成了远路。
03
多干活的无效努力,是自我感动的内耗
身边总有这样的同事,每天都忙这忙那干了很多活,喜欢抢活干,看起来干得很多,可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活,谁来都一样。
但他们经常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干得多会被领导器重,给他升职加薪。
其实这就是职场反人性的地方,干活在精而不在多,干的越多,反而死得越快。
很多职场人做着重复琐碎的工作,却误以为这种工作干得越多,越能得到领导的垂青。
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无效努力下的自我感动。
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如果在工作中将精力太过分散,结果可能会让自己更加疲劳,即使下班也感觉特别累。
睿智的职场人都明白,工作不在多,而在精,需要提升的是做工作的深度,而不是广度。
面面俱到的完美主义,只会让自己变成笼子里的仓鼠,永远在跑,却也永远在原地不动,变成动态静止的状态。
不摆脱多干活就能升职加薪的思想,你就会失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停止成长的你,反而更容易陷入职场危机。
04
自闭社恐爱单干,不爱沟通存隐患
一家公司由于疫情的原因,大部分职员都需要居家办公,只有七位刚来公司的年轻人留在宿舍。
可封控第三天,大家一起下楼做核酸却突然发现多了一个人,原来这位职员在自己宿舍里呆了两天,都没开过门。
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都以自闭社恐为由逃避沟通,工作中的表现就是喜欢单干,缺少和同事的反馈交流。
甚至有的人高兴就一起干,不高兴就自己单干,情绪化工作很严重。
团队中存在这样的同事,就容易滋生隐患,甚至可能积压矛盾。
因为喜欢单干的人都比较自以为是,他们的热情会因为冷遇而消退,他们的努力也会因为挫折而停下。
发现问题时,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否定之前的方向,而不是反思问题,深度思考。
在团队中,单干的心理会使人很少发现问题,很少进入到和团队的沟通中,造成团队沟通的堵塞,延缓工作进度。
职场中,沟通很重要,正确地沟通和表达,才能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
走出自闭,走向沟通,是成为职场达人的关键所在。
05
职场中的幼稚心理,是每个职场人都要经历的,但这种特质不代表让它长期存在于自己身上。
当发现自己身上存在某种职场幼稚心理时,就是改变它的最好时机,积极地去改变,就不会为时已晚。
Hi,我是 @晨瑶说,一个不断升级大脑的女孩,专注于分享职场干货,成长感悟,欢迎关注我,一起实现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