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这是第5051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4k+ ·

· 臧否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由历史作家马伯庸小说《显微镜下的大明》第一章改编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让人联想起王竞导演2013年执导的遗珠《大明劫》,这两部时隔多年的影视作品,除了都有同一位联合编剧,更在时间线上暗合了明亡的脉络。

后者的明末,腐朽的王朝已是病入膏肓,万劫不复,封疆大吏杀劣绅泄愤,名医圣手亦彷徨无策;而在前者的万历年间,剧作借由故纸堆中一桩被翻起的基层事件,神龙见尾般地露出了社会崩坏的根源。

在《大明劫》中,孙传庭大开杀戒前说道:“天下糜烂,百姓从贼,皆因饥饿,百姓饥饿,皆因无地可耕。”

而在《丝绢案》里,由官僚致仕而来的乡绅阶层,正对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兼并田地、耗减税基搞得不亦乐乎,其无可避免的结果,正指向了一场玉石俱焚的轮回。

与《大明劫》不同的是,这部爱奇艺出品的短剧集《显微镜下的大明》,另辟蹊径地将镜头对准了民间小人物,讲求见微知著。不仅强调故事背景的有史可考,更强调生活细节的有料可查。其着意不在波澜壮阔,而是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种创作倾向与史学界的史景迁、黄仁宇类似,两位学者或因“域外”身份得以跳脱旧史学的藩篱,可以通俗地重新解释历史,他们的读者是现代人。而现代读者的关注点,是人与制度的关系,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丰宝玉与帅家默

马伯庸的诸多作品也体现了这种现代性,《丝绢案》在此节尤为显著,它的“现代性”至少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术,技术。

传统拍法,是从大往小写,写帝王将相,小是从旁帮衬,甚至可以不出现;现代拍法,是从小往大写,写布衣白丁,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传统拍法,多以架空、传奇塑造人物;现代拍法,则是大体遵循纪实原则,少有仙侠情节。

传统拍法,挥毫间千军万马,朝纲震动;现代拍法,能清晰地看到一两银钱可以买多少米,一把算盘可以管多少账,数字之下不再是一掷千金的虚无,而是有据可考的购买力。

后一种视角、口径与叙事风格下,对古代日常生活的铺陈与还原,已是近年国产古装剧的趋势,而《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独创之处,则在于第二层。

第二层,是道,观念。

真正做到从现代意义上诠释历史,关键在于借由历史弄明白,现实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传统拍法的落脚点,是星辰大海,霸业千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现代拍法的逻辑重心,是尊重个体价值,是重视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搞清楚时过境迁,我们哪些地方比蒙昧年月进步,哪些层面仍旧留在原地。

| 毛知县

历史作家吴思评价《万历十五年》时指出,黄仁宇有个一直在写却没有点出的东西,后者非常清楚,明代社会绝不是按照那类公开宣称的正式规范来运行,所以他绕来绕去地从各个层面努力描述这一复杂局面。

《丝绢案》里有一幕,讼师程仁清上堂时,开口便是冠冕堂皇的“常理人情、正气公心”,旁边的官员粗暴打断,直呼其“不要啰嗦”,这是一个无言讽刺的桥段:道德法令的颁布者对其代言内容的嗤之以鼻,无疑是对前者权力正当性的解构。

这样一种名不副实的社会,不仅令心思单纯的帅家默感到无所适从,纵是家大业大的丰宝玉恐怕也难有安全感。但遗憾的是,这不止是明朝的常态,而是贯穿了秦制两千年,并不断升级迭代。

吴思在自己的书中将黄仁宇没点透的东西命名为“潜规则”,这也是这一脍炙人口的概念的由来,即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支配社会运行的规矩。

例如清代官员到京城行贿,要先到琉璃厂的字画古董店投石问路。讲明行贿金额后,字画店老板就会告诉他,应送某画家的某一幅画。收下银子后,老板会到官员家里买下官员收藏的这幅画,再将画交给行贿者。由于有老板这个中介,行贿者只需捧着一幅毫无铜臭味的字画拜访,就能不留痕迹地达到目的。

看似繁文缛节,实际却是瞒天过海的技术活。而这技术连接之间,便鬼使神差地构成了社会实际运转的生态。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所以从复原明代的日常生活入手,深意也在于此,复原生活是基础,只有基础扎实具体,充满颗粒度,才能在上面构筑生态。剧作没有单讲府衙生态,也没有单讲民间生态,它讲的是府衙介入民间的生态,即升斗小民受无孔不入的权力支配时的生存状态。

在《丝绢案》里,见微知著不仅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何为见微知著,其实见微的真正含义,是见实,如果细节是假的,细节便无意义,也不可能知著。

生活真实其实就是历史真实,但把历史真实还原成生活真实,却尤为不易,此前绝大多数影视剧都未做过,一涉及细节就敷衍潦草,蒙混过关。

因此,细微处见真章是种非凡的能力,并不代表一涉及细微处,就一定是真章。要见真章,就要对假章进行悖反,当假章已经耳熟能详,形成思维定式,见微知著就尤其考验剧作的功力。

除了浓墨重彩的诉讼桥段,再举几例来谈谈《显微镜下的大明》如何通过细节构建生态。

1、官民生态

帅家默发现丝绢账册有问题,去金安府的户房找小吏,后者对他的搪塞,有三板斧。

第一板斧,是告诉帅家默“有事明日再来吧,我得去迎接新知府了”。

你往下看,就知道小吏是不肯帮忙的,若是在假章里,一个不肯帮忙的小吏一定要对主人公呼来喝去,骂骂咧咧,但这其实是刻板印象,不符合生活实际。在现实中,官僚系统对个体的刁难,并不是通过具体的办事人员以夸张的酷吏嘴脸来呈现的,而是另有其事。

所以《丝绢案》里小吏的设定是对的,他对来访者的第一态度还算和蔼,而且是在讲实话,毕竟新领导到任了,这是确有其事。

第二板斧,是当帅家默执著于立即解决问题时,小吏问他“谁让你来的”,得知是帅家默自行前来,又补充问道“那你可有功名,可有官府的职衔”,得知前者什么都没有时,立刻呵斥道“你个平头老百姓,跑到这里瞎掺和什么呀,再不让开,我叫人把你给叉出去”。

这第二波的反应,叫做看人下菜碟,对小吏来说,账册有没有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搞清楚帅家默只是一介布衣后,小吏立刻对这个“刁民”变了嘴脸,现了原形。但假如男主像丰宝玉、程仁清一样是个秀才,小吏即便一时帮不上忙,至少也不敢怠慢。

在明清时期,有功名在身的生员阶层在地方上受到一定尊重,亦享有免除徭役、见知县不跪、免于被随意用刑等特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剧中丰宝玉一角呈现的那样,读书人常作为平民对接官府的中间渠道。他的功名不仅包含现代意义上的学历,更代表着一个人整个的社会关系、财富积累和思维逻辑,甚至是他在暴力集团中所处的位置。

第三板斧,是当小吏执意摆脱纠缠时,便踢起了我们熟悉的皮球,强调“这里是知府衙门,只接受下一级衙门的查账申请,你让仁华县行一道公文来,我们就受理”。

帅家默遇到的困境,就是县传给府,府又传给县,他一个平头百姓,从中却断不下来球。小吏们的运球技术炉火纯青,所谓公事公办,照章行事,就是我什么都没有替你做,你却挑不出来我的毛病。因为在官僚体系之下,制度保障了螺丝钉只会对内上紧发条,对外却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

这在马克思·韦伯的理论中就是:官僚系统由于科层化和工具理性等特点,会倾向于将“人”的因素排除在外,只认事不认人,久而久之,人在他们眼中自然形同无物。

2、官吏生态

邓知县向帅家默诉苦时说,身边做事的小吏都是世代传承,而自己是流官,倚重的同时还得提防,不能完全按自己意图施展拳脚。

学者秦晖比较现代政治与科举制度时,强调过其中最明显的区别,是在与现实治理关系最近的事务官层面,也就是“吏”。

现代的公务员是要考试的,而科举下的“吏”,是既不选举,也不考试,而是由“正途”之外的歪门邪道产生,如正官自荐、社会召募、走关系等,还有一种成为定例的来源,是学无所成及有大过的科场淘汰者,所以说“天下之吏,既为无赖子所据”

| 邓知县

不光剧中邓知县不敢得罪吏,明朝后期统兵将领如果不贿赂兵部的书吏,连军功都报不上去。

3、驿递生态

剧中程仁清进县城时路过官驿要补给,驿站工作人员拒绝他时说:“我们驿户担负现任官员就已经不堪重负了,您这是致仕官员……公事私事都走官驿,谁都来占便宜。”

在崇祯帝下令裁撤驿站之前,驿站和递运所已经沦为大小官员享受外出旅游免费服务的快速通道,因此剧中驿卒冲“拿鸡毛当令箭”的程仁清发的这通牢骚,背后是有史实依据的。

而小小的驿地环节,剧集之外还大有文章可以延展。

如明代史家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所言:“祖宗设立驿站,所以笼络强有力之人,使之肩挑背负,耗其精力,销其岁月,糊其口腹,使不敢为非,原有妙用。只须汰其冒滥足矣,何至刻意裁削,驱贫民而为盗乎!”

剧中还刻画了其它生态,从不同切面呈现了古代普通人的际遇。我前面提到,微的意义在于实,其实还可以再补充一句,实的意义在于感,而感的精髓,在于杜绝浅观与假想。

人们有多容易美化历史,就有多容易美化现实,人们有多容易粉饰近前,就有多容易粉饰远方。大多数时候,这两种东西还能互相映照,犹如两个错误答案,互相证明自己的正确。

| 帅家默在丈田

以细节布生态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则一反常态地做到了不矫饰、不虚无。

由张若昀饰演的帅家默,其人设也颇有寓意。帅家默是算学天才,却处处受制于人,甚至被视为呆子。

程仁清虽援引《老子》里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来夸这个赤子,但在古代,无论帅家默精通的数学还是《大明劫》里吴又可精通的医学,在道学家看来,都是不入流的旁门左道和奇淫巧计。

只有八股文、性理学才是上台面的东西,但道德文章也不过是装潢,潜流之下,是盘根错节的潜规则与赤裸裸的利益算计。

帅家默说“数性至朴至诚,放之四海皆准,任何人只要掌握了其中的道理,到哪里都是一样的”,这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共同点,也象征着普世的规则、价值与真理。

如果说数学是世界上最诚实的东西,那么历史就是世界上最不诚实的东西,里面不仅充满虚饰,还布满了谎言与诡辩。

为什么帅家默是呆子,因为他坚守的理念在现代文明下才有市场,而在皇权制度中,公道永远是障眼法。拿着现代文明的尺度在古代社会横冲直撞,只认规则而不懂潜规则,不是呆子是什么?

| 乡绅恭迎上官

最后可作一表的,是《显微镜下的大明》堪称国产古装剧第一梯队的视觉呈现。除了徽派印象下的白墙灰瓦、布衣山水,对于明代服化道的复刻尤其逼真写实,很多此前只在图册资料里见识过的风貌,已经被还原得别无二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图片源自VCG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