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6月15日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会上,毛主席慷慨激昂的对与会代表说道:

“中国的事务必须由中国人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讲到此,全场起立热烈鼓掌,同毛主席一同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民主联合政府万岁!全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彼时全国上下、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普天同庆的喜悦当中,新政府的组建则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而在老百姓的心里毛主席是首届新政府当之无愧的国家主席。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主席竟没有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计票结果出来后,监票员和工作人员惊愕不已,一时间还以为自己数错了,马不停蹄的又数了一遍,结果还是少了一票,于是工作人员立刻去请示大会筹备组的主要负责人周总理,可周总理也不敢做主,又向毛主席汇报。

毛主席听完汇报后,淡定的说道:“代表们有投票选毛泽东的权利,也有不投的权利。要求尊重事实,如实公布”。

就这样毛主席以一票之差当选为国家主席。

那么到底是谁没有给毛主席投票呢,他又为何会叛国呢?

县官之子

此人就是政协主席团成员之一的张东荪。

1886年12月9日,张东荪出生于浙江杭县的一个封建家庭里,父亲是县官、家境殷实,自小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1904年,张东荪在其父亲的运作下得到了清朝公派留学的资格,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

张东荪在日本留学期间,恰逢梁启超到东京帝国大学做演讲,年轻的张东荪很快便被梁启超的先进思想所折服,自此成为了梁启超的忠实信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1年毕业回国后,张东荪受命参加了清朝最后一次殿试,被授予了格致科进士,开启了清朝的仕途,然而此时清朝政府已经摇摇欲坠,没多久辛亥革命爆发,各省份纷纷宣布独立、割据为王。眼看着清朝已经无药可救,早已对腐朽落败的清朝政府失望透顶的张东荪,独自一人来到武汉的临时政府担任内务部秘书一职。

1912年临时政府和北洋军议和,组成了新政府,可此时的张东荪却受梁启超等人的影响离开了新政府,并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办起了报纸评论时政。然而其主张的思想却不断变换,由最初的立宪主张,再到五四运动期间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再到后来的鼓吹新康德主义,张东荪一直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上。

1921年11月上海早期党组织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阐明中国共产主义者关于创建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理想,提出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废除旧的国家机器,最终消灭阶级的主张。《宣言》强调,无产阶级要创立新社会,就要团结起来,开展阶级斗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铲除资本制度;就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用革命的办法造出许多共产主义的建设法”。

可中国共产党宣言却遭到了张东荪的坚决抵制,同月张东荪陆续发表了《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现在与将来》等文章,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他们与梁启超等人认为:中国经济落后,“缺少真正的劳动者”,“绝对不能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他们断言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发展实业。由此引发一场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施存统、何孟雄等纷纷撰文,对张东荪、梁启超鼓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反对社会革命、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批判,阐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中国社会黑暗到了极点,“除了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改变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的”。

抗日救国,认可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热潮,无数热爱祖国的有志之士走上街头反对中国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此时张东荪对国民党的谴责远远大过对共产党的不理解,特别是在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后,张东荪立即产生共鸣,最先响应八一宣言,并发表了“评共产党宣言并论全国大合作”。

1938年5月,张东荪和他的学生叶笃义来到武汉,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就抗日问题交谈,并表示将利用自己燕京大学教授的身份,回到北平与中共合作,为抗日救亡作出自己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以后,张东荪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秘密战线上的一名特殊的无党派战士。他通过自己的威望和关系向解放区派送了大量的药品和协助了无数的爱国学子来到解放区抗日救国。虽然此时的日本侵略者也盯上了张东荪,但由于张东荪的威望,还有他曾在日本帝国大学留过学,有很多同学是侵华的高级指挥官,因此日军始终对他有所忌惮。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假借和谈邀请中共领导人前往重庆谈判,就此签署了“双十协定”。然而这个根本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协议只是蒋介石为发动内战拖延时间的阴谋,没多久,蒋介石便撕毁协定引发了内战,可此时在抗日战场上一直暗中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张东荪却提出了一种新的思想,既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又不赞同用革命方式推翻国民党统治及剥夺地主土地重新分配的方法,主张应折中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就是“中间性的政治”。

“在政治方面比较上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

但张东荪所谓的“中间性政治”只是痴人说梦的妄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本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平解放立功

内战爆发后,腐败堕落的国民党政府很快就在战场上被人民的部队打的丢盔卸甲、一泻千里。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11月2日辽沈战役取得胜利,百万野战军开赴北平,随着新保安、张家口、天津战役的胜利,为和平解放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时我党领导人考虑到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便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放北平。此时作为民主人士代表的张东荪主动劝说北平国民党最高指挥官傅作义与中共谈判,以和平的方式代替军事方式,不能让战火摧毁古都的灿烂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1月,傅作义的代表周北峰在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张东荪的陪同下前往解放军前线司令部,与平津战役主要将领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人开启谈判。最终前后经过三轮谈判,最终于1月31日和平解放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曾在颐和园的一次会议中当着所有与会人员的面夸赞张东荪道:“北平和平解放,张先生第一功”。

顽固不化的张东荪

新中国成立后,张东荪作为民盟副主席、中央常委和解放北平功臣受邀参加新政协的筹备会议,并顺利当选为新政协协商代表之一。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最后一天,将要选出首届人民政府国家主席、副主席,而作为众望所归的毛主席自然是国家主席的唯一人选,只是当选票结果出来后,让工作人员和在场的所有人意外的是,伟大的毛主席竟然没有全票当选国家主席,而这个没有投票的人就是张东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张东荪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成为了新中国新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就是不能理解亲苏反美的“一边倒”外交方针。尽管毛主席曾就国际形势严厉的批评过张东荪“恐苏,亲美”的想法,但书生气十足的他根本没有领回毛主席的教诲,反而在庄重的政协会议上放弃了重要的一票。

不仅如此,在政协会议后,张东荪甚至还主动和同美国有联系的王志奇联络,表达了中国无意与美国为敌,美国千万不能把战火烧到中国的想法,试图充当中国和美国的“调人”。但王志奇却以他一人之力微薄,无法获取美国信任为由,哄骗他交出了政协名单,并让他在上面圈出了可能与他合作人的名字

得到名单后,王志奇立刻对张东荪圈出来的人进行策反,从而霍乱新中国,但幸运的是王志奇等特务很快就被抓获,才让张东荪所犯下的幼稚错误没有造成恶劣影响。

张东荪被王志奇供出后,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仍旧认为自己是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考虑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10月,民盟内部在对张东荪进行了反复批判后,将他开除民盟。并建议以“叛国罪”将其逮捕法办,然而毛主席却秉着治病救人的想法,批示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养起来。

自此张东荪便提前过上了养老生活,赋闲在家,整日里养花作诗,打发时光。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启后,张东荪与他的长子张宗炳以“特务”的罪名被捕入狱,被关在了北京复兴门铁道医院。直到1973年3月张东荪得了重病后,他的夫人才得以见到张东荪最后一面,也正是这次见面张东荪才得知早在一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之间便签署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到此消息的张东荪兴奋不已,他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同年6月,张东荪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87岁。

张东荪的一生堪称传奇,从县官之子到爱国人士,从一介布衣到新中国政协委员、北大教授,原本精彩绝伦的一生最终却惨死狱中让人着实觉得可惜,可犯了错就要付出代价,作为一名新中国新政府的当家人,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背叛了党,更是背叛了全中国人民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