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阳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建机制、抓协同、强队伍、优资源,全面推进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

坚持政治统领把好“方向盘”

推进机制建设一体化

确立“三级”领导机制。该县成立由党政、宣传、教育等部门组成的思政课领导小组,高位推进思政课建设。县教育局成立教育系统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思政课建设。各中小学成立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参与的思政课实施小组,具体推进思政课建设。

健全“三个”优先制度。该县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制度优先、创新优先、保障优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成立全县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9个县级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思政课制度改革创新和课题研究。

落实“三类”育人模式。落实思政课知识、素养和实践三类课堂,“第一课堂”守好思政课堂课堂主阵地,结合实际开设《美丽合阳》选修课;挖掘“第二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建成中小学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6个;突出“第三课堂”实践作用,赴烈士陵园等地开展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推进三个课堂建设 赋能高质量发展》在《中国教育报》刊发。

坚持协同联动筑牢“主渠道”

推进课程改革一体化

探索新型教研模式。聚焦思政课教学改革,该县教育部门统筹建立9个“教研室教研员主管+共同体学校教研组长牵头+成员校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共同体,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教学交流机制。2022年申报的《中小学“大思政课”思政课实施路径》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确立为全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建立“师生同台”示范课堂,培育“学生讲评+教师点评”教学模式,300余名中小学生先后登上讲台,从“我来听”向“我来讲”转变。建成合阳中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等学生理论学习社团23个,通过朋辈引领带动身边同学共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亲身感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非凡成就。

创新实践教学途径。精心设计推出开发“缅怀革命先烈革命丰功伟绩 放飞航空梦想”等5个“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线路。建设合阳中学校史馆、第三初级中学党史长廊、等10个思政课校内实践基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合阳县“四突出”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合阳县全方位多层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文章在《教师报》《渭南日报》报道。

坚持同学同研锻造“主力军”

推进队伍建设一体化

配齐配强师资力量。落实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师生比配备,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跟踪培养等方式强化队伍建设。定期从思政课教师中遴选优秀人才,城关中学王琰、第四初级中学李昕等一批思政课专业教师成长为学校领导。

积极选育名师骨干。充分发挥思政课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成立屈雅喆省级教学能手工作站,组建合阳中学韩秦荣等4个思政课“名师+”研修共同体,带动全县39名青年思政课教师共同进步。全县110余名思政课教师中,县级以上教学名师38人、县级新秀15人。

搭建交流研讨平台。举办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思政课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共享。2019年以来,杜晓丽、张娟等13名思政课教师在省级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中获奖。

坚持同频共振用好“大课堂”

推进课内课外一体化

强化“思政课+”活动。以“课程+活动”为载体,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雷锋志愿活动”“童心向文明 创城我先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强思政课育人效果。《合阳县教育局:红色研学让思政育人效果亮起来》等文章在学期强国等平台刊发。

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挖掘合阳地方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非遗文化、诗经文化与思政课教育结合,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努力构建覆盖中小学各学段、科学合理、点面结合的本土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合阳县“三项举措” 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文章在《渭南日报》刊发。

积极融合县域资源。发挥区域红色资源优势,联合文旅、融媒体等部门,共建初心公园、烈士陵园等10个级“大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党史教育、思政实践、红色视听、云端网络等5个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陶冶情怀情操。

供稿:曹成

审核:岳采丽

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