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已然是近几年的高频词,社会聚焦这个热点的同时,也让大众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在中国城镇化高速推进四十年,城乡差距拉大形成“人往高处走”的观念背景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不是逆城镇化?乡村振兴是不是让大家回乡种田?乡村振兴是不是违背经济规律?除了买些农特产,还能如何参与乡村振兴?这些都成为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其实,伴随着乡村振兴出现的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词语:城乡融合!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广郡通”城市数据平台

改革开放后,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40多年来关键的经济发展要素:人口、资金、土地等主要是从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而“城乡融合”将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制”的弊端,使经济发展要素“双向流动”起来。

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行政力量更多是政府通过巨大的财政投入,解决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及环境治理等底层问题;社会力量则在此基础上参与带动方方面面的经济活动,最终使得城乡经济融合获得增长,政府再通过税收回笼投资资金。

然而,大众包括很多媒体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更多还是偏向于:政府唱独角戏、靠大企业投资参与、普通人最多就是网购些农特产或周末到乡村游一游……

在此,亮明一个观点:人人都可以参与乡村振兴,且人的一生都有可能参与乡村振兴!

大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形式其实很多,归纳起来大致4类:消费支持、专业参与、投资置业、乡村生活。

从“消费支持”角度看,常见的购买农特产、手工艺品,乡村游、农家乐等文旅活动均属于这个范畴。这也是范围最广,门槛最低,老少皆可的参与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徽宏村古镇

从“专业参与”角度看,一位大城市的摄影师去高原采风,无意间捕捉到了丁真的纯真,带火了理塘;《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凤阳邑村,一群影视工作者在专业范围内助攻了乡村振兴;一名媒体人,除了报道各种热点,时常提一提乡村振兴,推动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快递小哥把商品送至偏远山村,再把村民种的大枣输送到城里……

只要有心,三百六十行的“路人”都可以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参与乡村振兴,而不单纯局限于只有李子柒这类网红才能直播带货,只有企业家投巨资才能打造文旅IP。

从“投资置业”的角度看,小到盘个宅基地种上几分地,假期从城里回归乡村过几天田园生活,大到投资种养及农副品加工。这一类,多为人到中年的城里中产阶层。随着城乡融合的各类“堵点”逐步打通,城里人下乡置业有望迎来爆发。

回乡创业,养殖罗非鱼

从“乡村生活”的角度看,“乡音乡韵乡愁”可以说埋藏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如果政策设计上留出更多通道,当历遍世间繁华,告老还乡、落叶归根将成为不少城里人退休后的夙愿。

人生不应只有城市的霓虹,也该有乡村的月光。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每个看似渺小的个体,终将汇入时代的旋涡中,留下最美的记忆,拼凑最美的回忆。“看呐,乡村真是日新月异……”

-转载合作-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