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不会因为你优美的文采轻易买“好好干”的账

最近某知名报刊刊发的一篇文章,《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一向以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著称的媒体,没想到在网上引发诸多的争议,没想到这碗用心熬好的心灵鸡汤被打翻,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你们好好干,我的日子才会越来越甜”“好好干”养不起“玩命贪”“好好写,日子会越来越甜”……等等留言引发了网友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百姓不再轻易买“好好干”的账?背后的原因是文章写得太甜?太腻?不接地气?脱离现实?还是过于说教?

不可否认,这篇文章文笔写的不错,也传递出了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勤劳致富的普世价值观,于普通之中见真情,但从文学或者是新闻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好文章发表时间和地点不合适,反而起了副作用。

前有扬州戴局长、后有余姚王局长等大瓜,震碎老百姓三观。一个商务局副局长的升迁之路、一个教育局局长的贪污之数,让一直坚持勤劳致富的普通老百姓彻底心态崩了,加之三年疫情来,劳苦大众已经拼尽全力但还是捉襟见肘、艰难还贷、负重前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边继续喊人好好干,一边又是别人的平步青云、岁月静好,这样的窒息感,怎能让人心态不蹦,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始终是人性,在这样的节点上发表这类文章,也就无疑会招人骂声。

这几天我在账号上分享了一些公文写作金句、排比句和民主生活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材料,目的之一是为了让从事相关工作的新人有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但下面也不乏“这样的形式主义有何意义”“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说的真漂亮”等等评论,这些评论都指向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看似优美的文字、有文采的文章,并不符合老百姓的需求,脱离老百姓的文字优美也是空中楼阁。

长期以往,老百姓的评论就不仅仅是戏谑之言了,会造成信用危机,通俗的来讲,就是老百姓不再相信管理者的政策、宣传,他们只相信自己、只相信眼见为实。普通百姓之所以能够发自内心的辛勤劳动,因为他们相信“勤劳致富”,但面对房地产、教育、医疗压力和目前的贫富差距,勤劳未必能致富反而成为越来越多人信奉的教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困难的百姓需要鸡汤,但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关怀。主流媒体报道要正能量接地气反映社会热点和矛盾的内容,只有不背离新闻报道的初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作为从事文字材料的人来讲,也千万别沉迷于自欺欺人的“文采”而脱离群众,因为他们不在轻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