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
以上内容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这段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同时,通过这段发言,我们也要意识到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或许有人对此会提出异议,认为我国农业已经非常强大,无需再如此兴师动众。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农业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只是体量较大,若说到农业科技方面,其实还算不上强悍。
当然,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也加大了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央企中国化工集团甚至不惜投入430亿美元,收购了世界农业化工巨头先正达。
那这次世纪级的收购案,是否符合我国发展呢,且让我们从农业本身说起。
农业:粮食为重
提及农业这个概念,人们的眼前就会浮现一片一片的稻田,也会想到五谷丰登式的秋收场景,这是华夏文明自古以来的浪漫,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
按照我国古代的社会规律来看,只有掌握了农业和冶炼,一个国度或者朝代,才能真正做到昌盛太平。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趋势,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农业的发展,其实就是粮食的积累,比如刘伯温为朱元璋出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中,就通过“广积粮”来展现了农业的重要性。
而朱元璋也正是按照这个方针,成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乞丐皇帝”,完成了人生的逆风翻盘,堪称华夏史诗。
不过,纵观全球古史,我们也会发现,农业不仅仅对华夏文明有所助益,对其他文明的发展也同样具有意义。
比如在铁器时代时,耕犁技术出现所引发的第三次农业革命,就让大量古希腊人从古老的迁徙生活,转变成了定居生活,正式进入到真正意义的农耕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让希腊人得以定居,同时也能让希腊人再度迁徙,比如多利亚人的南下入侵,就导致大量农田荒芜,一大批希腊农民为了躲避战乱,不得已只能举家搬到小亚细亚大陆沿岸和爱琴海岛屿。

而这一次移民热潮,在不经意间,也为之后繁荣的希腊城邦,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并以此改变了往后数个世纪的文明进程。
但无论是华夏文明也好,还是希腊文明也罢,农业的影响概括下来,其实都是前文提到的“粮食”,而这也才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个点。
然而不幸的是,如今粮食的话语权却掌握在西方人手中。
粮食:西方资本的武器
在粮食的问题上,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说过: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掌握货币,谁就控制了全世界;而谁掌握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
这段话是渐进式的叙述,从最初的石油掌握国家,再到货币掌控世界,最后就是粮食控制人类。

根据基辛格的这段话,我们能够意识到,粮食就是人类文明的命脉,只要牢牢把握住粮食,那人类的进程也是能够握在手中的。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嚣张”,但按照目前的局势来看,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世间真理,因为,西方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尝试通过粮食来左右世界格局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界绝大多数的粮食其实都掌握在四大粮商手中,即美国ADM集团(A)、美国邦吉公司(B)、美国嘉吉公司(C)以及法国路易达孚(D)。

这“ABCD”式的西方粮商集团,通过囤积看涨以及多区域倾销的模式,使得全球粮食的分配变得极为不均衡。
最好的证明便就是近日的俄乌冲突,要知道,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他们都是世界上主流的粮食生产国和粮食出口国,尤其是俄罗斯,不仅曾是小麦产量最高的国家,还是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可谓全球有名的粮食大户。
可也源于这一点,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冲突时,四大粮商便通过手中的各类渠道,开始大肆宣扬战争对粮食产量和运输的危害,借此抬高了以小麦为代表的粮食粮价,并且还在价格抬升后,对部分地区进行了粮食倾销,在如此的运作下,粮食们赚得盆满钵满。
但根据环球时报的消息,俄乌两国爆发冲突时,四大粮商在俄乌两地的代理点,其实从来就没有撤离,它们照常对粮食进行收购和囤积,比如嘉吉公司和路易达孚对外销售的粮食,就是出自冲突期间的乌克兰地区。

按照市场研究机构Logistic OS的统计数据,在乌克兰局势不断恶化时,国际粮商的粮食产量其实没有大幅度变化。
这意味着,单论粮食的供给而言,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有限,若是进行合理的粮食划拨,冲突对粮价的冲击不算大。
然而,四大粮商却借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开始无限放大这种影响,简单来说,就是粮商们故意放慢了粮食的运输速度,有意在全球制造粮食恐慌。
而这些粮食资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其原因就在于粮商财团们已经掌控着全球粮食运输的进度,比如美国嘉吉公司,他手中就握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陆运输队,运输船舶总量高达500艘,辐射上千个国际港口。

可以说,若是四大粮商不点头,那全球大部分粮食将只能就地消化。
粮食安全:中国在行动
因此,在四大粮商的阴影之下,粮食安全逐渐变成各个国家的核心目标,其中也就包括我国。
事实上,中国对于粮食安全的考量一直非常长远,比如我国央企中粮集团在2020年时,已经凭借着718亿美元的数值,超越了ADM、邦吉和路易达孚公司,成为仅次于嘉吉公司的第二大农商,对世界粮食的调度也有了一定话语权。

当然,也正是在中粮集团和中储粮集团的加持下,我国的米面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纵然是肉蛋价和油价飞涨,米面价格的变化都不会大。
而除去农业粮食的价格控制外,我国在农业化工方面,也做出相应的努力,那就是出资收购了先正达。
先正达在2000年11月以前,曾是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的农业化学分支,也就是一个下属部门,外界称之为捷利康农化公司。
但需要注意的是,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是一家医药公司,它主打的是人体心血管药物领域,这意味着,捷利康农化公司在母公司麾下,日子并不算好。
因此,在2000年11月13日时,捷利康农化公司选择从母公司独立,并联合同样从诺华医药公司中独立出来的农业种子分支,组建了全球最具实力的专注于农业科技的企业先正达。

先正达在借鉴了阿斯特拉捷利康和诺华的经营管理模式后,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化工管理方式,并借此成为了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颗新星。
而恰在此刻,我国的农业化工领域走到瓶颈期,即自研方面较差,只能通过为国外品牌代工才能维持整个产业链。
在这样的背景下,接手一个拥有强大研发能力,且又有国际市场平台的新品牌,成为了我国农业化工突围的捷径,而先正达便是这条“捷径”。
要知道,先正达不仅农业化工研发能力强,在种子研发方面也是极为领先的,如此两项特点,使先正达完全能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不过,世间万物都是讲究“舍”与“得”,既然要想“得”到强大的农化、种子研发能力,那价格和其他方面自然也就要有所“舍”。

按照现有的资料显示,当年想要收购先正达的企业,其实并不止中国化工一家,还有臭名昭著的孟山都农业,一个专门依靠农业种子赚取暴利的美国企业。
面对先正达这个香饽饽,孟山都提出的报价高达470亿美元,比我国提出的430亿美元高出了不少。
但在诸多银行的担保下,中国化工直接宣布,收购方式转用现金,也就是直接支付430亿美元的现金,让先正达的每一位股东能够立马拿到钱,这显然更具诱惑力。

而且,中国化工并不干预先正达的经营,我们所需要的,是先正达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这不同于孟山都的全吞并。
因此,在这样优待政策下,中国化工成功拿下了先正达,也成功取得了中国农业化工新时代大门的钥匙,中国的粮食安全,也必然更加稳定。
参考资料 《“近十年最大IPO”暂时终止,先正达的价值在哪里?》--------资鲸网 《先正达或将成为科创板史上最大IPO!募资650亿元的“农业航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曾被痛批“亡族灭种” 中国化工史上最大收购到底值不值?》---------新浪财经 《百亿美元IPO抢占千亿市场 先正达财务亏损影响受关注》---------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