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长在浙江官方网站留言,建议将《水浒》清出教材,认为这是一本“毒”小说,会毒害到许多学生。

这位家长说,《水浒》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价值观扭曲,是一本彻头彻尾的毒小说。

比如,书中的女性存在作风问题,梁山好汉明明是人渣却被歌颂成英雄,他认为用这样的故事去引导青少年,将会是一种毒害行为。

他不仅建议要将《水浒》从教材中删除,还提倡将这本书作为孩子的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一片哗然,官方迅速作出回应:《水浒》是一部培养孩子批判性阅读的好书,其文学价值巨大、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官方的回应铿锵有力,不仅打消了家长的顾虑,还抛出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关键词——“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指的是用“批判性思维去阅读书籍”,这并非一个新概念,只是,在正统的教育体系里,鲜有人提及,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教育领域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因为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批判”等于“批评”,等于不尊重权威,甚至等于“想造反”。

而实际上,“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思维模式,它并不等于做出“负面评论”就完事了,这是一个完整的评估过程。

这个评估过程要求识别积极、消极两面,判断哪些有效、哪些无效,而且,整个过程只针对事而不针对人,不仅要评估他人的言论,还要评估自己的思想,确定自己已经从多角度审视过这个问题,且没有被情绪左右。

批评思维人人都有,而批判性思维则需要努力克服自身的偏见,站在更客观的角度看问题,并非人人都具有这个能力。

01 《水浒》是否真的有“毒”?

就拿网友反对《水浒》这件事情来说,我们不能单单是因为《水浒》是四大名著之一,便觉得这位网友是在无理取闹。

其实,认为《水浒》有“毒”的声音早已有之,只是这位家长更大胆直爽一些,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早在明清时期,《水浒》就被一些名仕称为是“诲淫诲盗”之书,说法和这位网友极为相似,认为三观不正,带坏风气。

这种声音出现在当时那个年代很正常,因为那是一个以天子为中心的时代,《水浒》笔墨直指的就是明末社会黑暗面,正是官府的无能、昏庸、腐败,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

所以,对于明清政府来说,这确实是一本教人“造反”的书,在当时被认为“有毒”是必然的,这种思想的解放必会对“正统大厦”造成冲击。

然而,《水浒》越禁却越火。为何?

有人说,是因为金圣叹对《水浒》的赞许,方才巩固了其文学地位,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全书对不同人物的刻画极为生动,这是相当见文学功力的。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本书实在太接地气了。

明清时期,底层人民的生活毫无保障,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好不容易种出一点粮食来,还被官府给征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心里苦呀,但又有几个人真的敢反抗?无非就是从小说里,从说书先生的嘴里,得到一丝丝安慰。

小说中的粗痞话,小说里粗俗的动作均来源于生活,故而,《水浒》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老百姓只能把内心的渴望,化为听说书时那一阵阵叫好之声。

02 我们该如何阅读经典小说?

这群敢于挑战权威,揭竿而起的底层人民是当时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今天却成了网友眼中的“人渣”。为何?

其实不难理解,因为今天的生活变美好了,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提倡大家要讲文明懂礼貌,这些粗俗的行为和语言,都是“文明人”所排斥的。

这位家长站在“文明人”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用“文明”的标准来给这本书打分,自然不可能得出高分。

他想要“净化文化空气”的初心无可非议,但可能忘了,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时代,而是一个与外界随时有着互动交流的时代。

如今的社会更为开放,信息来源渠道更广,与现代文明标准相异的文化太多了,我们能一一将之屏蔽掉吗?

若按此家长所言,四大名著之中,哪一个没有“毒”?

《红楼梦》讲的就是一位花花公子不思进取,流连于一群女子之间的故事;《三国演义》还算比较正能量,可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西游记》讲述的是与佛教有关的故事,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科学思维?

近百年来,大量西方名著涌入中国,这些经典名著就没有“毒”吗?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说的就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也是一样,弃儿希斯克里夫被山庄主人收养后,与主人的女儿凯瑟琳相爱了,但因身份悬殊,希斯克里夫不堪受辱,外出获得成功后,返回来进行报复的故事。

按网友的标准来看,这些价值观也都是扭曲的,是不是也应该列入禁书之中呢?

显而易见,若是拿当今文明的标准去衡量古典小说,就违背了客观原则。

小说,是一种用隐喻、暗讽等手法去表现作者所处时代社会问题的文学体裁,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讲了一个什么情节的故事。而是通过故事,引发人们反思这背后折射的社会现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该怎么办?

03 我们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环境?

如今,我们给了孩子们太多的保护和关爱,以至于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是黑暗?什么是危险?

给他们讲老百姓因为饿肚子得去扒树皮、吃草根甚至还有人因为吃观音土被撑死时,他们一样会发出晋惠帝一般的感慨:“何不食肉糜?”

孩子很善良亦很单纯,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可是,当我们无法保护他的时候,他是否亦能够经受得住风雨呢?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过上了类似于《红楼梦》中所描绘的富裕生活,人们追求奢靡享受,看不起“底层人民”。

但生活一旦发生变故,普通人连基本生存的能力都没有,城市离了水、电、网,所有人的生活都会立即停摆。

故而,《水浒》不会“毒害”我们的下一代,其它的经典名著同样不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反而是保护过度的“爱”,这将扼杀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生存能力。

帮助孩子培养“批判性阅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行动。

如今,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的孩子将要面对的,不仅是咱们自己的古今文化中存在着差异,还有世界各地涌入的不同文化,这些内容里夹杂着大量虚假的信息。

如何甄别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将是他必须独自去完成的人生课题!

04 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

那么,该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呢?我给大家推荐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这是由英国东伦敦大学副校长斯特拉·科特雷尔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训练系统,最初发行于2005年,因实操性极强广受好评,如今已开始发行第三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不能相信“所见即所得”,而要把信息进行分类,通过解读信息的正、反两面,找出相似的事物。

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即不同类别的东西是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分析的。在论辩的过程中,只需掌握这四点,也算具备了初级的批判性思维:

一,作者的立场是否清晰?相对来说,这位网友批评《水浒》有“毒”时,列举了不少信息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非常明确的。

二、命题或理由是否站得住脚?从这一点来看,这位家长的理由是为了净化孩子的学习环境,所以要求删除《水浒》。

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这只是单方面理想化的设想,而实际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同类的问题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共同为净化孩子的学习环境努力,但若只是将《水浒》从课本中删除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故而,他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三、逻辑是否一致?也就是看从理由到结果是否能够很好地形成因果关系。比如现在许多人认为,城里的孩子没有农村的孩子懂事,所以应该把城里的孩子送到农村去。

这个逻辑关系初看还是很有道理的,但倒推一下就会发现问题。

农村的孩子懂事不是因为生活在农村这个环境里,就会自然变得懂事的,而是因为他们比城里的孩子承担的责任更多,他们需要面对的生活压力更大。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让孩子去农村呆几天,而是要赋予城里孩子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扛事的过程中得到历练和成长,才会变得更懂事。

四、对方给出的理由是否真实有效?如果对方给出的理由比较多,我们就要多方核实理由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因为有的理由虽然真实,但与逻辑不一致,那也是无效的理由。

05 结语

批判性思维看起来简单,做到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一个刻意培养和训练的过程。

面对家长的质疑,官方也算给出了一个让人比较满意的答复:《水浒》可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但是,同时也抛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谁来帮助孩子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是学校还是家长?双方如何配合?当孩子真的开始批判时,老师和家长是否招架得住?

说话真的很容易,如何才能落实到位才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毕竟,“权威即正确”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观念,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

中华文史还有许多空白,值得我们慢慢去探索。欢迎关注留言,共同交流。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
参考书籍:《水浒传》、《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