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中国庄严向全世界宣布一个令无数国人自豪,也令无数外国朋友羡慕向往的声明,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奋斗,终于全面实现小康,消灭绝对贫困,十几亿的人口大国,能够取得如此伟大成就,是何等不平凡,难怪联合国对此给予高度的赞扬。

不过,这并非说,中国境内已经没有贫困人口,没有贫穷阶层,贫穷贫困是一种相比较得出的概念,即便欧美那些发达国家,社会上也存在贫富差距,只要有相对富裕的一面,就必然会产生相对贫穷的一面。

同样,即便在全面消灭绝对贫困的情况下,在我国一些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造成长期贫困的地区,还是存在不少贫困人口,比如,在艮古荒凉贫穷的四川大凉山地区,这种贫困现象就依然十分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明确一点,大凉山地区的贫困,就是相对东部中部而言的,是横向对比的不平衡,如果与大凉山的历史做一番纵向比较,还是像全国各地那些已经脱贫地区一样,也是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

也就是说,大凉山之所以依然相对贫困,不是由于没有得到国家政府的有利优抚政策,没有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扶贫帮助,相反,无论是政策、资金、技术,抑或手把手的对口帮助,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大凉山的扶助力度都是巨大,甚至比许多贫困地区投入更多更大。大凉山的贫困,是由于一些本地特殊的制约因素造成的。

首先,是大凉山极其不利的的自然地理以及历史人文因素,大凉山地处西南崇山峻岭的多山地带,即便在自古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省内,大凉山也处于最艰苦最闭塞的顶部,彝族同胞长期聚集而居在海拔极高的山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就非常恶劣,而且缺乏适合耕种的土地,不利农业生产,因此才得到“凉山”这样一个恶名。

大凉山不仅气候不利,而且还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恶性循环,让这种不利局面更加雪上加霜。

彝族是一个几千年历史的西南古老民族,但是直到二十解放前夕,他们依然处于奴隶制甚至原始部族社会!被其他民族称作“啰啰”,“彝族”两个字还是新中国政府出于平等尊重给起的新名字。

广大彝族同胞,就这样几千年都在极其封闭、排外、落后、愚昧、野蛮的状态下生存,其民族文化和习俗观念,不可避免会残留许多极为不利发展繁荣的人为因素。

彝族古老传统社会,以不同“家支”(部落)形式存在,绝大多数彝族人口都是底层,“头人”和家支分支“家长”只占总人口1%。可是却霸占着彝族绝大多数的财富,不同家支由于历史宿仇,世世代代冲突争斗不断,他们称作这种小规模战争叫做“打冤家”,直到建国后,彝族地区依旧长期存在“打冤家”的械斗恶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彝族传统社会中,最底层的竟是被称作“娃子”的奴隶!这些奴隶的来源,一部分是“打冤家”战争中,被俘的彝族人口,以及因为债务或触犯本族家规而沦为奴隶的彝族人,其他更多的则是那些被掳掠的其他民族人口,甚至是路过彝族地界的路人商人!甚至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彝族山寨时,竟然还有部分红军官兵遭到彝族武装的袭击,多亏刘伯承元帅向彝族同胞晓以我党民族政策,与彝族统领小叶丹歃血为盟,这才使红军安然度过彝族地区。

可是几年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远征军就没有那么幸运,由于国民党反动派一贯歧视压制西南少数民族,因此国民党远征军经过彝区时,不少官兵就被彝族武装洗劫,不仅武器弹药被抢劫,甚至堂堂国军官兵连衣服都被扒个精光!

因为这种野蛮的原始社会风俗,彝族同胞长期被其他较为先进的民族视作野蛮民族,统治阶级也对其采取敌视打压的政策。

相应的,彝族同胞也必然同样排斥、仇视其他民族,也必然使自身更加与外界隔绝,这样,彝族风俗中就不可避免带有许多不利学习、不利改进、不利发展的人文因素。

建国后,大多数彝族村寨,依然建在海拔极高的山区谷地,甚至建在高山顶部的山甸平地,这种地方不仅不适合农业生产,甚至就连居民正常的与外界来往交通都极为不利。

就在前几年,曾经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还拍摄过住在这些地区的彝族儿童,是如何跋山涉水外出上学的新闻报道节目,令人观后无不震惊,这些幼小的儿童,想要离开山寨,第一步要做的,竟然要从悬崖峭壁上,攀负绳索上上下下,走过一道又一道曲折的山路,又需要渡过汹涌湍急的河流,这些山间激流没有渡桥,只有一条索道横亘两边山岩上,要过河,这些年龄最多不过十几岁的儿童,又要手脚并用,攀附绳索过河!一不小心,落入河中就是一场悲剧,看着银屏前只有特种兵训练才会出现的险恶环境,听着幼小儿童不时因为惊吓发出的尖叫,无数观众无不由衷感到震惊!为这些彝族儿童的不幸生活感动难过揪心,动容泪下!

彝族同胞长期以来就在这种难以想象的绝境中生存的,他们连最平常的道路都没有,怎么能够有安定富裕的生活可言?!

国家对此也投入巨资,大力改善彝族同胞居住环境,开山铺路架桥,绝大多数彝族山寨都已经实现通路通电通光缆,只有极少数实在过于恶劣的山村,国家则鼓励帮助这里的彝族百姓移民,国家给与各种资助。

不过,“怀乡重土”之心人皆有之,还是不少彝族同胞至今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此,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至今还是有居民,他们的生活的确是很难实现富裕的。

说了自然和历史原因,再看一些现实因素,诚然,国家和政府是非常关心扶持彝族同胞的,年年拨出巨额的扶贫资金,和优抚政策,鼓励彝族同胞生产创业。

不过光有政策和资金还不够,因为不管什么工作,都是需要具体人员来长年累月、点点滴滴工作,才能功德圆满的。

然而应该看到的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并没有做到这些,不少人只会做做形式,走走过场,平时不深入基层,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或者什么重大活动,才会带着新闻记者,去一些道路好走的彝族村寨走走过场,慰问几家“贫困家庭”,而且这些工作场面还要记者用摄影机像拍戏一样全部拍摄下来,安排在电视新闻中“广而告之”,再写份工作报告,就算完成使命。试想,这样蜻蜓点水、逢场作戏般的工作作风怎么可能真正让彝族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由于长期极端不利的历史自然以及人为因素,一些彝族同胞的内心也产生消极懒惰思想,缺乏积极努力,改变现状的动力,他们安于现状,拿着政府发放的扶贫资金,和社会各界捐助的物资,得过且过的。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与渔”。国家和社会给与的爱心援助再多,只能解决一些最迫切的生存难题,也不可能让那么多彝族人口实现富裕。

彝族一些不良的习俗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些相互攀比的礼节,彝族同胞也流行天价彩礼,男方向女方求亲,需要拿出日益高涨的彩礼金,在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彩礼钱却不断向东部中部地区看齐,不少地区现在竟然都需要二十万以上!这些钱都是男方亲戚舅舅家几万,姑姑家几万,这样东拼西凑凑齐的,一家娶妻,几家都要“拉饥荒”!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彝族婚丧嫁娶,都爱摆很排场的酒宴,甚至要连摆多日,举办家庭需要傻牛宰羊,招待客人,别看平时有的家庭温饱都没有解决,大操大办却一点不吝惜,会宰好几头牛羊!不仅举办宴席的家庭如此铺张,参加的客人也必须赠送不菲的大礼,也会赶着牛羊去参加,现在一头牛的价值都可以上万元,就这样浪费在陈腐不良的习俗上!

就这样,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扶持帮助资金,不少其实就白白浪费在这些不良习俗上,根本没有用来发展。

更不利的是,一些走出家门、走出彝寨的彝族年轻人,没有积极学习外地先进有用的创业经验,甚至闯荡几年,连普通话都学不好,反而沾染不少有害甚至违法犯罪的“爱好”,比如赌博、吸毒、嫖娼等,甚至制毒、贩毒!结果造成一些彝族村寨艾滋病、毒品泛滥,造成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由此看来,造成大凉山部分彝族同胞至今生活在贫困中的原因,既有历史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如果是前者还好说,国家改善大凉山不利环境的投入越来越大,这些最终都会有效改变。

唯有人的因素是最难改变的,这还需要彝族同胞真正转变思想和一些习俗,拿出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根本改善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