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美国小姐,他。对!没错就是他。他是一位跨性别(生理为男性,心理为女性)260斤的花季少男,名为brian nguyen,应该是这个名字?OK,不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是不是激素吃多了,美国人的审美也随着体重的膨胀一同膨胀了。

不管是在电影还是美剧中,也总会有那么几个胖子镜头,或者就是胖子同伴。

根据美国肥胖协会统计,截止2025年,美国超过一半的人口会过度肥胖,到2030年,这个数据将会接近六成,而且多是中低层阶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世界上最先进入工业化的国家,美国可以说靠着领先优势将世界财富洗劫一空。

坐在钱堆上的美国,可谓有钱人的乐园,同样这也带动美国民众的富裕,美国也成了中产阶级最多的国家之一。

按理来说,生活如此富裕的美国人,在我们眼中就是小资情调的代名词。端着咖啡,点上一分精致的牛排,配上得体的餐桌饰品,静静的享受用餐时光。

然而事实却是,美国人民平日就餐,全是汉堡披萨这类工业化快餐,只有在休息日,才会前往餐厅,享受难得一次的手工餐,将其奉为圭臬。

做个菜很难吗?

在中国即便不是厨师,上手颠两勺不是连小孩子都会的吗?在中国,做饭几乎等于本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产阶级占比超过80%人口的国家,美国人平日里对各类快餐预制菜来者不拒,却将餐厅的手工菜奉为圭臬;而中国人平日里吃的最多的就是“家常便饭”,逢节宴客反而去到酒店,对着预制菜大快朵颐。到底是谁出了问题?

其实倒也不难理解,一个3人的美国底特律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人均3万多,换比过来相当于个人年均21万多人民币,而这只能算是美国的中产阶级入门。

高收入意味着高节奏、高效率,人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慢慢坐下用餐,他们需要快速简单的补充人体所需能量,高糖高盐高脂肪为代表的工业化快餐食品,自然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

而这些快餐食品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条件下,凭借北美大陆丰富的资源储备,不仅发展出符合适合当地人群的口味,其低廉的价格也让民众不会为生存发愁。

相对的,难得的休息时间,能够去酒店餐厅,让味蕾感受一次现炒现烹的手工菜,对于平日迫不得已选择快餐的美国人来说,难道不是一次享受嘛。

这样说来,好像中国人人都是地主?然而两者并不能相提并论。老外对中国繁杂多样的美味佳肴叹为观止,但谁知道这都是被逼出来的呢?

中国地形复杂多变,在远古时期和北美一样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但不同北美广袤的平原,牛羊成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原因为复杂的地形,导致觅食难度直线飙升,做不到北美那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每一只猎物都是弥足珍贵的。

这也导致中国人对食物的研究十分细致,务求不浪费吗,每一点“素材”。这也是为什么网上有句戏称:这世上没什么是中国人不能吃的东西。

食物短缺所造成的影响,一直存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民以食为天,吃老大天老二,皇帝都得靠边站。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吃更重要了。

这一点也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红白喜丧,乔迁生子,聚会宴宾,中国人大事小事,有事没事都想要聚聚,吃上一顿。

国外的问候语五花八门,但在中国,一定是:您吃了嘛?(天津)

既然中国对吃这么看重,素有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说法,那中国人请客吃饭都是以满汉全席为标准靠近的吗?

恰恰相反,放眼现在的中国餐饮,不要说“匠人精神”的精心烹制,可能你吃的都不是菜,而是一团植物和化学公式的集成体,“科技与狠活”成了更是成了餐饮界标配。

啊?中国人聚餐都是鸿门宴?这么大仇?在宣扬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的今天,宴请宾客反而带他们去吃化学染色剂?

其实这和美国人平日吃快餐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便捷,效率。

与美国人去餐厅吃饭为了放松不同,中国人从来不曾亏待过自己的五脏庙。聚餐聚的人气儿,吃的是感情,重的是形式。

试想一下,刚过去的2023年春节,你的表亲姑舅约在明天来你家走亲戚。次日6点闹钟响起,即便你百般不愿不得不离开温暖的被窝,开始投入到紧张的菜品预备环节,厨房架子上堆满了待处理的蔬菜、肉类,你开始不断重复洗菜,切肉的动作,即使腰肩疼痛也不得不忍着继续。

10点30分,第一家亲友按响门铃,你和丈夫走出厨房迎接,打过招呼,由丈夫在外接待,你一人回到厨房继续繁琐的工作。

14点40,熄火,你端着最后一道菜走出厨房,看着桌上杯盘狼藉的景象,挑挑选选吃着凉透的菜,想到一会儿弯要洗,地要拖、桌要擦,这些都只能落在自己身上。这一天到底为了什么呢……

重视是重视了,可本该开心的聚会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不仅主人家繁累,客人也吃的很累。本来想要一起好好聊聊,但只能看着人在厨房忙里忙外。

而一桌饭菜从开始到结束,即便是一个专业厨师也需要个把钟头才能将菜上齐,要是慢点,桌上那两个菜,你说客人是动筷子还是不动呢?

同样这也是酒店要面临的问题,虽然人是不累了,但菜还是得一个个炒,时间并未缩短太多。

记得一几年的时候,时生和一群吃货出去聚餐,赶上晚高峰,一道菜需要三五分钟才能端来,朋友之间也都讲什么形象,你一筷我一筷,三两下就没了,一群人大眼瞪小眼看着,聊也不是吃也没得吃,空气都安静下来。

相比于各种麻烦,预制菜更是一种妥协的产物,既让大家吃的开心、聊的尽兴,仪式和氛围也都到位了,一点化学公式,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毕竟地沟油都吃了这么多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