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除夕夜,万家灯火通明,所有人正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可是,一则视频的突然出现,把众人的心揪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中是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只见他光着身子在零下十几度的雪地里奔跑,他流下的泪水挂在了脸上,结成了冰。

他哭喊着:爸爸,爸爸,抱着我!旁边的父亲却只顾着录视频,全然不顾儿子的感受,冷漠的说着:不要停下来,继续往前跑……

一夜之间这则视频的点击率达到了26万,网友们都在抨击这个不负责的父亲,给他冠上了“魔鬼父亲”的称号。

难道这位父亲真的在虐待自己的儿子?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可就算再怎么不亲,也不能如此对待亲生骨肉。

时间一晃而过就是11年,狠心的“魔鬼父亲”当初为何那样做?在雪地奔跑的“裸跑弟”如今又有什么成就呢?

一份惊人的简历

2020年的夏季,江苏卫视的综艺节目《一站到底》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此人便是曾经在雪地中赤身奔跑的小男孩何宜德。

他简单的介绍了自己后,说自己叫“岁月神偷”,因为每年都会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等他将过往经历一一诉说后,台下顿时一片唏嘘。

一岁的时候,何宜德跟在父亲身边快速行走,无论父亲走得多快,他都要拼命跟上,那时的他走路跌跌撞撞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要追上爸爸,才能得到拥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岁那年,他被父亲带到了南京紫金山攀登,即便是一个普通人用正常速度登顶,至少也需要2个小时,而刚刚学会奔跑的他就要挑战自己。

2012年新年时,何宜德刚满4岁,这次要挑战的便是赤身在雪地奔跑,他冻得浑身通红哭泣不止,他还不明白为何父亲要这么对待他。

挑战自我的征程并没有结束,何宜德的父亲依旧带着他体验人生新奇,并屡次创造奇迹,同一年他参加了国际帆船比赛再一次升华了自己。

何宜德向台下观众讲述着自己的人生阅历,他还说道,自己6岁就会学会开飞机,7岁时三次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

要知道坐落在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泊湖是我国四大无人区之一,所谓无人区就是在穿越路途中,没有酒店超市,更不会有信号。

想要与外界取得联系,只能借助于卫星电话,而穿越整个核心区至少需要5天时间,难以想象年仅7岁的何宜德是如何熬过的。

何宜德几乎做了常人一生都不敢去做,也做不到的事情,在他参加节目时也不过才12岁,已经拿到了南京大学自考本科的毕业证,目前准备攻读硕士和博士。

镜头前的他阳光帅气,谈吐举止落落大方,反而更像是一个成年的男生,似乎少了些这个年龄段该有了天真。

若是将他的经历拍成电影,恐怕都无人敢信,但这个男孩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他能够成为“神童”,离不开父亲的教导。

但也有人质疑,何宜德父亲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过于极端?就连男孩本人也曾坦言,自己有时候快乐,有时候不快乐。

当何宜德背后的故事被挖掘出来后,人们发恍然大悟,原来他的身世如此心酸,怪不得他的父亲如此严厉。

老年得子,喜忧参半

何宜德的父亲叫做何烈胜,他的名字完美的诠释了他的为人——性烈如火、争强好胜,因此凡事都不允许落于人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年近40岁的何烈胜总算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他早早为孩子取好了名字,“宜德”寓意为德才兼备。

可是当妻子怀孕33周的时候,突然腹部疼痛难忍,何烈胜不敢有半点怠慢,赶忙带着妻子来到医院检查。

医生的一番话让他大惊失色,妻子的情况比较危险,出现了早产的情况,必须立即做手术将胎儿取出。

孩子出生后还没等何烈胜看上一眼,就直接被送去了医院保温箱,他的体重仅有3斤8两,还患有一身疾病。

颅内损伤、颅内出血、脑水肿、脑室出血等等,任何一种情况都会直接导致胎儿性命垂危,何烈胜老来得子,他无论如何都要救活自己的孩子。

他仔仔细细的读着医生给出的诊断书,其中几个字眼让他感到陌生——脑蛋白低下,“医生,这是什么意思?”他焦急地询问道。

医生叹了口气,有些遗憾的说道:“脑蛋白密度低下意味着孩子可能是痴呆,也就是脑瘫,而且孩子的脑损伤较为严重,脑容量也偏小……”

何烈胜脑子嗡嗡的,医生说的一长段的话,他只听进去“脑瘫、痴呆”几个字眼,他一向的作风就是不认命,这次也一样。

他远远地望着躺在保温箱里的儿子,心底一阵心酸又一阵欣喜不断交替,好在他此前的事业稳定,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这才得以让儿子度过难过。

3个月后,儿子的生命体征已经趋于稳定,只是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休养康复,而何烈胜在这段时间,已经决定辞去工作,专心陪伴儿子成长。

其实他已经跑遍了各家医院,联系了不少专家,得出的结论几乎一样,即便如此他也决不放弃,亲自为儿子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

这份康复计划后来又被称之为“鹰式教育”,单从名字上不难看出,训练过程充满艰辛,其实何烈胜心里也很忐忑,他害怕儿子坚持不下去。

残忍的“鹰式教育”

在小学时,老师曾讲述过这样一则故事:

老鹰作为鸟类中的战斗机,捕猎时凶猛残忍,对待雏鹰亦是如此,为了让雏鹰学会捕猎机能,鹰妈妈会将它们从高处推下去。

若是雏鹰过于胆小,在坠落时受到惊吓,便会活活摔死,因此它们为了存活,会在空中努力振翅,直至翱翔天际。

何烈胜的角色就是老鹰,而雏鹰便是他的亲儿子何宜德,为了儿子的健康,更是为了他的未来,他必须狠下心。

在儿子出院之前,他已经购买好了一整套轻音乐钢琴曲,几乎24小时在婴儿床边循环播放,这是为了训练儿子的听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痴呆儿童听力、视力、四肢协调能力以及智商都发育缓慢,若是能及时接受治疗,说不定能够恢复到常人状态。

何烈胜曾做过几年的老师,他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在儿子降临之前,他就进行了全面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奶爸。

当儿子的脑出血还未被完全治愈时,他就给儿子脖子上套了一个游泳圈,将其丢进了水里,任凭他哭闹喊叫。

妻子在一旁手足无措,她想要将儿子抱起来,可是看到丈夫一脸严肃,伸出来的手又收了回去。

游泳本该是新生儿的天生技能,将他们放进水里时四肢会自然摆动,做出类似游泳的动作,但他的儿子却在水下坚持。

10分钟过后,他将儿子抱了出来,他并非不爱自己的儿子,反而是格外深爱,这一切也只是为了让儿子的智力恢复正常。

十几天的时间里,何烈胜定时定点将儿子浸泡在水中,没想到竟起了作用,即便温度降低到20余度,也不再哭闹。

眼看着“鹰式教育”起了成效,他便带儿子报了游泳班,教练看着孩子太小都不敢上前教学,旁人也对他指手画脚议论纷纷,说他这么狠心肯定不是亲生的。

何烈胜的教育方式虽然残忍,但颇具成效,儿子的身体不但快速恢复了,而且各方便指标都比健康孩子要高出许多。

自此之后的何宜德不仅成绩优秀,而且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他都会带来出乎意料的成果。

15个小时的课程表

何烈胜的初衷或许是为了让儿子恢复正常,可是在训练过程中,似乎越走越偏,以至于让儿子没有了自由。

他为儿子制定的课程表足足有15个小时,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如果赖床就直接冷毛巾盖脸,直到儿子清醒。

20分钟的早餐时间过后,紧接着就是徒步行走,再者就是早读背诵,以及各类课程,下午还有户外拓展以及培养各大兴趣。

到了晚上,何烈胜还要让儿子写日子,并学会冥想,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9点,儿子才能轻轻松松的上床睡觉。

可谓是德智体美样样俱全,更为夸张的是,他还培养儿子的“胆商”、“体商”乃至“性商”,这都是为了让他全方位的发展。

哪怕是一个机器人,他也有美中不足,更何况一个人呢?何宜德就在父亲的监督下,一天天成长起来,他不负所望成为了人人口中的“神童”、“才子”。

何宜德5岁时在采访中说道,自己的梦想是企业家,但实际上,这是何烈胜早早为儿子定好的目标,毕竟一个5岁的幼童又哪懂什么是企业家。

何烈胜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说到精彩处他眉飞色舞,他说自己的儿子4岁就上小学,两年就毕业,然后13岁时考上名校,成人那天就要完成所有学业。

当他的采访内容发布后,人们开始怀疑,这真的是为孩子着想吗?正常人读完博士就30多岁了,即便是天才,最快也要到25岁。

何烈胜不管那么多,他只顾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儿子,在《一站到底》中,何宜德的自我介绍确实惊艳四座,事实真的如此吗?

2016年,何宜德8岁,他信心满满的进行了第一次小升初考试,结果出乎意料,他落选了,只能再次回到学校苦学。

这也许激发了何烈胜的好胜心,他干脆不让儿子上学了,他相信自己教儿子反而会更好,能让他早日实现理想。

在他的教育下,何宜德用了两个月学习初中课程,一个月学习高中课程,只攻读语文课程和他所谓的“素质教育”。

8岁这年,何宜德果真通过自学考试考上了南京大学,4年后又通过了毕业考试,顺利拿到了本科毕业证。

只是网友们不再买账了,有人认为何烈胜是想借着儿子做噱头,搞成商业化模式,而他的确在注册了一家教培机构“鹰爸公学”。

孰对孰错,无人能知

2015年之后,何烈胜创办了“鹰爸公学”教培机构,课程内容与儿子的训练计划几乎类似,一样的严厉。

机构成立后,外界的议论声嘈杂不断,据何烈胜所说,自己创办的机构都是公益教育,致力于解决孩子的问题。

虽然日常教育是公益性质的,但他还开设了冬令营和夏令营,这些都是收费项目,且费用不低,一周就需要4000元—5000元不等。

虽然争议很大,但也有不少人维护何烈胜的教育方式,认为“严师出高徒”,直到2018年,有学生举报,“鹰爸公学”中存在体罚学生的情况。

何烈胜没有公开回应,只是悄然隐退,如今何宜德已经拿到了西班牙武康大学MBA的硕士毕业证,并被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录取。

这一切都按照何烈胜的预计所进行,在他18岁时应该会学习完所有学业,或许在未来某一天,他真的会成为父亲眼中的“企业家”。

只是不知道那一天,何宜德心中会有什么感慨,他是会感谢父亲的栽培,还是会责怪父亲没有给予他应有的自由呢?

去年冬季,何烈胜再次分享了自己的育儿心得,只是这一次他的心得里,多了一些“温柔”,他说道:

要重视人生规划,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良好的亲自关系,孩子心里的话才愿意说出来。

其实在教育中,“严厉的父母”和“温柔的父母”都没有对错,比如《傅雷家书》中曾写道:

吃饭不许嚼出生,公共场合双手不能放进裤兜……儿子在练钢琴,傅雷便手里拿着小棍守在旁边。

但是,也有很多名校才子的父母会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倡导“让孩子快乐学习,像野花一样自由”。

似乎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对也有错,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

你怎么看待何烈胜的“鹰式教育”呢?